作者:
Patricia M. Thornton
出版社: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Virtue, Violence, and State-Making in Modern China
出版年: 2007
页数: 247
定价: USD 39.95
装帧: Hardcover
丛书: The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
ISBN: 9780674025042
出版社: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Virtue, Violence, and State-Making in Modern China
出版年: 2007
页数: 247
定价: USD 39.95
装帧: Hardcover
丛书: The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
ISBN: 9780674025042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① (皇甫杰)
-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研究 (寻山小妖)
- 豆友读的书 (灶前虎)
- China Studies (Volume 1) (懒猫圆圆)
- Oxford Social Science (JH)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Disciplining the State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洣歌 2016-09-06 10:20:17
1997年博论,2007年出书,比较视野中的state-building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雍正统治、国民党十年和1960年代的中共领导下的三个关键历史时期,国家怎样实现moral agent的角色,它要对国家内外的行为定义并实行一个道德标准,同时划清一个界限,将那些与其道德建设目标不相一致的各种力量排除在外。一个集中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围绕官僚制实践的竞争。雍正时期养廉银和耗羡归公,希望建立一个更... 1997年博论,2007年出书,比较视野中的state-building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雍正统治、国民党十年和1960年代的中共领导下的三个关键历史时期,国家怎样实现moral agent的角色,它要对国家内外的行为定义并实行一个道德标准,同时划清一个界限,将那些与其道德建设目标不相一致的各种力量排除在外。一个集中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围绕官僚制实践的竞争。雍正时期养廉银和耗羡归公,希望建立一个更廉洁的官僚群体;国民政府时期清除土豪劣绅也希望建立起新型高效的地方管理机构;毛泽东时代的四清运动则关注于解决腐败和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等问题。如此看来,似乎这些努力都在于实现一个既有高效率官僚体制却也更具道德化色彩的近代中国,也就如Thornton所说“国家建设和道德规范实际上是共同形成的历史过程”。 (展开)
1 有用 破墙开店 2022-02-07 15:30:42
浏览了一下。强调moral regulation让人联想到Arjona对rebelocracy的研究,如果说一些政权的目的只是为了军事目标去汲取资源,那么进行道德上的规范(包括提供各种public goods)已经是更高一层次的行为了,这里可讨论的东西很多。以及后面说到local state agents常常变成the first victims of the state-making proce... 浏览了一下。强调moral regulation让人联想到Arjona对rebelocracy的研究,如果说一些政权的目的只是为了军事目标去汲取资源,那么进行道德上的规范(包括提供各种public goods)已经是更高一层次的行为了,这里可讨论的东西很多。以及后面说到local state agents常常变成the first victims of the state-making process,又让人想到Garfias的文章,要看到the cost of state-building (展开)
1 有用 Finnegans Wake 2022-02-03 09:07:02
skim完,3.5分吧,可能有点挑剔;通过分析火耗归公、新生活运动和四清运动三个critical junctures来分析中国的国家建构,认为不同于Tilly的“战争缔造国家”,在此重要的是国家作为moral agent的boundary-drawing capacity。这一视角并非不重要,但在我看来似乎稍显牵强:国家可能有其他种种目的来把权力下放到地方的毛细血管中(正如托克维尔等古典自由主义者... skim完,3.5分吧,可能有点挑剔;通过分析火耗归公、新生活运动和四清运动三个critical junctures来分析中国的国家建构,认为不同于Tilly的“战争缔造国家”,在此重要的是国家作为moral agent的boundary-drawing capacity。这一视角并非不重要,但在我看来似乎稍显牵强:国家可能有其他种种目的来把权力下放到地方的毛细血管中(正如托克维尔等古典自由主义者一再警示的那样),而这种行为本身就往往需要道德(或称之为意识形态)辩护,这似乎并不新奇。虽然引入state as moral agent这一概念能够引起许多有趣的联想,包括儒法传统中的国家观念或者近现代史中对于改造国民性的种种诉求等,但还是觉得此理论稍嫌附会。 (展开)
1 有用 耆夜 2022-02-05 01:34:29
两三星之间徘徊,但配合亨廷顿的书看了之后只能给两星。唯一的亮点是讨论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时候,把这种对立看作国家建构的手段之一。但概念混乱,强行把所有行为归为morality,一手资料不足,是很大的问题,again又是一本写给历史学界以外的人看的以政治学解释历史的、历史学家看了想骂人的书。
0 有用 dearsputnik 2024-08-15 19:27:34 新加坡
王裕华:“只有理解每个招数背后的内功心法,才能灵活运用一个理论。“战争制造国家”这个级别的理论,背后是有原理论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