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彼得·卡门青》描写了一个在瑞士中部山区的农家弟子,为了接受高等教育,寻求理想的人生,进入都市上流社会,但是却与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大失所望。经过一番苦苦探索,他终于回归故乡,在大自然的怀抱和纯朴的乡人中得到了精神慰籍。作品文笔优美,抒情、写景、哲理思考,交相映发,具有诗与绘画的魅力。
彼得·卡门青的创作者
· · · · · ·
-
赫尔曼·黑塞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著名作家,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绝望心态。在行文中,他隐隐透露出了自己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的心态。起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赫尔曼·黑塞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于是我开始爱上所有的自然物。我内心萌发强烈确实的愿望,以迎接沉静的自然美,并且也涌现深刻的生命意义和形状模糊的憧憬,它们正在积极寻求明确的意识,寻求爱的形式 由是,我愈发热心地去窥探自然事物的深渊。我跑进树丛中凝听风吹叶动的各种声响;深入山间峡谷,倾听小溪的哗哗流水声;坐在大河旁边,谛听河水带着沉静的声音,徐缓地流过平原。我知道这一切声音,都是神的话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9页 -
我恍然大悟,原来死神是我们聪明而又善良的兄弟,他知道准确的时辰,我们大可放心,时辰一到,定能见他站在我们的面前。我开始懂得,痛苦也罢,失望也罢,忧愁也罢,都不是为了使我们灰心丧气,使我们变得既无价值又无尊严,而是为了使我们成熟起来,改变形象,焕发神性。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彼得·卡门青"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彼得·卡门青"的人也喜欢 · · · · · ·
彼得·卡门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0 条 )


《乡愁》:探索心灵路径和精神故乡
《乡愁》:探索心灵路径和精神故乡 艾英 “我逐渐了悟:到现在为止,我不过把眼睛睁开一道小缝来看世界而已,根本没看到什么好地方;我知道在我所看不到的地方频频发生沧海变桑田一类的事情,或者是我们这等偏僻山村无法知道的巨大事件。当我开始有这些感触时,内心无意识之中...
(展开)


对于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人,我错过了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于这些生命中重要的人,你又是怎么做的?你是否想过或许有一天,你会亲眼目睹最爱的人离开,那时你会怎样?你是否想过生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这些问题都是黑塞在《乡愁》中描写的,主人公真实经历的事情。 乡间少年...
(展开)

山间的阳光射入谷底每一个最阴暗的角落
初读《彼得·卡门青》时对此书并没有很大的欣赏。或许是因为书中的一些沉闷之处让人感到乏味,也或许是因为作者写作时的过于年轻的年龄让我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但越往后读,一副和谐的画面在我的面前也就越发清晰,直到最后,心中充满了温暖。 《彼得·卡门青》...
(展开)

彼得卡门青个人梗概及随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我生活在一个小乡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小乡村是个“氏族社会”,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姓卡门青。我喜欢山川、树木,最爱飘荡的白云。氏族里面也是分等级和角色定位的,叔叔革故鼎新的性格总是能在这小乡村这潭子死水里泛起波澜,像是“帆船事件”和正在筹划的“耐火烤炉... (展开)
你向往的是自然风景,还是自然之心?
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有过多少次相逢,又有过多少次离别。 每一次的遇见,你是否都有好好珍惜? 那些和你一起长大的人,后来都去了哪里,是否还有联系? 长大后,你远离家乡,待你归来时,究竟是谁变了模样? 当你历经生活重重考验,那些曾经生长在心中的信念,会为之动摇么? 我...
(展开)

INFP诗人的飘荡之旅(清晨 日暮 何处是我的归宿)
黑塞,诗歌音乐,infp,意识流 自然,infp 女人桂冠,情感与美的桂冠,太神奇的性格了,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啊,美的化身 (我觉得女人的爱美就像男人的金钱权利一样,开始是为了择偶,后来进化出现了过拟合,则是为了取悦自己,为了美本身而打扮,取悦自己,男人也是同理,征服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6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上海三联书店 (2013)8.5分 2046人读过
-
Suhrkamp Verlag (1995)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8.7分 118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8.5分 48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赫尔曼·黑塞 年表顺序作品大全 (王多功)
- 国内德语文学与哲学译介(2011 - 2013) (Rottwitz)
- 2013年9.1~10.31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POP子2019阅读记录(共136本) (花果山出产南瓜)
- 我的早期图书 (andgoa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彼得·卡门青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alvin 2015-12-20 15:44:54
看完才知道发表这书的时候黑塞才27岁,美好又纯真的一本书,读的时候对瑞士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心生向往。
0 有用 Napkin Folder 2017-03-25 01:43:45
地上放面包,躺着等麻雀来那段太可爱了 “爱情的存在是为了向我们表明,在忍受上我们能有多坚强。 我父亲当时未能做到的事,这爱情的痛苦却成功了,它把我培养成为一个酒徒。 我病在心灵,于是厌恶一切生灵。”
0 有用 从从 2023-05-03 10:54:00 福建
随着时间的流逝,往日的那些悲伤又卷土重来,一来便是很长一段时间。要是从未在自己身上感到悲伤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我要如何描述这种可怕的感觉呢?仿佛在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人始终都跟我的生活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世上发生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都与我无关。比如那些派对、盛宴、葬礼之类的热闹场面又有何意义?又为了什么?我走出门,在森林里、山丘中、公路上踌躇,我周围的那些草地、树木、农田仿佛在望着我,脸上写满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往日的那些悲伤又卷土重来,一来便是很长一段时间。要是从未在自己身上感到悲伤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我要如何描述这种可怕的感觉呢?仿佛在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人始终都跟我的生活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世上发生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都与我无关。比如那些派对、盛宴、葬礼之类的热闹场面又有何意义?又为了什么?我走出门,在森林里、山丘中、公路上踌躇,我周围的那些草地、树木、农田仿佛在望着我,脸上写满了悲伤的表情,像是在请求我,想对我说些什么。它们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而我却懂得了它们的忧愁,只能一起分担,毕竟我没有能力去拯救它们。 (展开)
0 有用 Lily 2024-08-02 10:21:10 湖北
阿尔卑斯山的hot wind
0 有用 韩先生丶 2021-08-14 14:13:39
生命中的陪伴短暂易逝去,带着孤独寻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