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四部断代史中的第二部,写于20世纪30、40年代之交,初版于1947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现代研究秦汉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
本书沿用先秦史的体例,全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上、中两册);后半部分为文化史(下册),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政治史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文化史通过叙述秦汉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吕先生认为,《秦汉史》“叙西汉人主张改革,直到新莽;及汉武帝之尊崇儒术,为不改革而转入观念论之开端;儒术之兴之真相;秦汉时物价及其时富人及工资之数;选举、刑法、宗教各章节,均有特色”。
吕思勉先生研究中国历史自成一格,见解独到,对秦汉时期的社会及政治方面的研究甚为透彻...
《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四部断代史中的第二部,写于20世纪30、40年代之交,初版于1947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现代研究秦汉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
本书沿用先秦史的体例,全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上、中两册);后半部分为文化史(下册),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政治史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文化史通过叙述秦汉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吕先生认为,《秦汉史》“叙西汉人主张改革,直到新莽;及汉武帝之尊崇儒术,为不改革而转入观念论之开端;儒术之兴之真相;秦汉时物价及其时富人及工资之数;选举、刑法、宗教各章节,均有特色”。
吕思勉先生研究中国历史自成一格,见解独到,对秦汉时期的社会及政治方面的研究甚为透彻,因此书中将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大变动一个分水岭,作为中国社会革命的一个关键点,论述尤为人所叹服。对秦汉帝王的评价,可谓见识卓绝,最是符合人性本质。为了将这部经典作品推向更广大的读者,我们在再版时,吸取多个版本的编校成果,将原书的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保留双行夹注(吕思勉先生认为双行夹注为我国书中“最善之款式”),不仅订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还将其他版本编校未精的地方加以修正。因为原书为文言文写就,不少地方若无深厚的文言和史学功底便难理解,我们请来专业人士将原书翻译成白话,采用文白对照形式,使其相得益彰。
秦汉史(文白对照版)的创作者
· · · · · ·
-
吕思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吕思勉(1884—1957年),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生于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自学成才。自1905年始,先后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文史大家钱穆、赵元任等都是他的学生),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1926年后,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省政协委员。
吕思勉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一生著述800多万字,其著作有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四册,后又著成《吕著中国通史》两册。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还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等作品。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方面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
吕思勉(1884—1957年),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生于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自学成才。自1905年始,先后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文史大家钱穆、赵元任等都是他的学生),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1926年后,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省政协委员。
吕思勉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一生著述800多万字,其著作有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四册,后又著成《吕著中国通史》两册。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还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等作品。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方面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对其颇为推重,曾说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他不仅是一位史学专家,而且对经学、文字学、文学都有深刻研究。他治学严肃,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深为时人所称道。
目录 · · · · · ·
第二章 秦代事迹
第一节 始皇治法
第二节 始皇拓土
第三节 秦之失政
第四节 二世之立
第三章 秦汉兴亡
第一节 陈涉首事
第二节 刘项亡秦
第三节 诸侯相王
第四节 楚汉兴亡
第四章 汉初事迹
第一节 高祖初政
第二节 高祖翦除功臣
第三节 高祖和匈奴
第四节 汉初功臣外戚相诛
第五节 汉初休养生息之治
第六节 封建制度变迁
第五章 汉中叶事迹
第一节 汉代社会情形
第二节 儒术之兴
第三节 武帝事四夷(一)
第四节 武帝事四夷(二)
第五节 武帝事四夷(三)
第六节 武帝事四夷(四)
第七节 武帝事四夷(五)
第八节 论武帝用兵得失
第九节 武帝求神仙
第十节 武帝刻剥之政
第十一节 巫蛊之祸
第十二节 昭宣时政治情形
第十三节 昭宣元成时兵事(一)
第十四节 昭宣元成时兵事(二)
第十五节 昭宣元成时兵事(三)
第十六节 昭宣元成时兵事(四)
第六章 汉末事迹
第一节 元帝宽弛
第二节 成帝荒淫
第三节 哀帝纵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一节 新莽得政
第二节 新室政治(上)
第三节 新室政治(下)
第四节 新莽事四夷
第五节 新莽败亡
第八章 后汉之兴
第一节 更始刘盆子之败
第二节 光武定河北自立
第三节 光武平关中
第四节 光武平群雄(上)
第五节 光武平群雄(下)
第九章 后汉盛世
第一节 光武明章之治
第二节 匈奴分裂降附
第三节 后汉定西域
第四节 汉与西南洋交通
第五节 后汉平西羌
第六节 后汉开拓西南
第七节 后汉时东北诸族
第十章 后汉衰乱
第一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上)
第二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下)
第三节 后汉羌乱
第四节 党锢之祸
第五节 灵帝荒淫
第六节 后汉中叶后外患
第七节 后汉中叶后内乱
第十一章 后汉乱亡
第一节 何进之败
第二节 董卓之乱
第三节 李傕郭汜之乱
第四节 东诸侯相攻
第五节 曹操平定北方(上)
第六节 曹操平定北方(下)
第七节 孙氏据江东
第八节 赤壁之战
第九节 刘备入蜀
第十节 曹操平关陇汉中
第十一节 刘备取汉中
第十二节 孙权取荆州
第十二章 三国始末
第一节 三国分立
第二节 三国初年和战
第三节 诸葛亮伐魏
第四节 魏氏衰乱
第五节 魏平辽东
第六节 司马氏专魏政
第七节 蜀魏之亡
第八节 孙吴盛衰
第九节 孙吴之亡
第十节 三国时四裔情形
第十三章 秦汉时社会组织
第一节 昏制
第二节 族制
第三节 户口增减
第四节 人民移徙
第五节 各地方风气
第十四章 秦汉时社会等级
第一节 豪强
第二节 奴客门生部曲
第三节 游侠
第四节 秦汉时君臣之义
第五节 士大夫风气变迁
第十五章 秦汉时百姓生计情形
第一节 秦汉人訾产蠡测
第二节 秦汉时豪富人
第三节 秦汉时地权不均情形
第四节 汉世禁奢之政
第五节 汉世官私振贷
第十六章 秦汉时实业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业
第三节 商业
第四节 钱币
第十七章 秦汉时人民生活
第一节 饮食
第二节 仓储漕运籴粜
第三节 衣服
第四节 宫室
第五节 葬埋
第六节 交通
第十八章 秦汉政治制度
第一节 政体
第二节 封建
第三节 官制
第四节 选举
第五节 赋税
第六节 兵制
第七节 刑法
第十九章 秦汉学术
第一节 学校
第二节 文字
第三节 儒家之学
第四节 百家之学
第五节 史学
第六节 文学美术
第七节 自然科学
第七节 经籍
第二十章 秦汉宗教
第一节 祠祭之礼
第二节 诸家方术
第三节 五德终始之说
第四节 图谶
第五节 神仙家
第六节 道教之原
第七节 佛教东来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元朔六年中,王使人上書,請廢大子,立孝。爽聞,即使所善白嬴之長安上書,言孝作輣車鏃矢,與王御者姦。王聞爽使白赢上書,恐言國陰事,即上書告爽所爲不道棄市罪。事下沛郡治。元狩元年,冬,有司公卿下沛郡求捕所與准南謀反者,未得,得陳喜於孝家,劾孝首匿喜。孝以爲陳喜雅數與王計謀反,恐其發之,聞律先自告除其罪,又疑大子使白嬴上書發其事,即先自告,告所與謀反者救赫、陳喜等。天子遣即問王,王具以情實對。吏皆圍王宫而守之。公卿請遣宗正、大行與沛郡雜治王。王聞,即自刭殺。孝先自告反,除其罪,坐與王御婢姦,棄市。王后徐來,亦坐蠱殺前王后;及大子爽,坐告王不孝;皆棄市。諸與衡山王謀反者皆族。國除,爲衡山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汉初事迹 -
吕氏之敗,正由其本無翦滅宗室、功臣之計,臨事徒思據軍以爲固;既無心腹爪牙之任;齊兵卒起又無腹心可使,而仍任灌婴;遂至内外交困,不得已,欲聽酈寄之計。使其早有危劉氏之計,何至是乎?乃誣以產、禄欲爲亂關中。產、禄果有反謀,安得吕禄去军,而不以報吕產?吕產又徒手入未央宫,欲何爲乎?故知漢世所傳吕后事,悉非實録也。然其明言諸大臣之廢立爲陰謀,已非後世之史所及矣。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汉初事迹
> 全部原文摘录
秦汉史(文白对照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转】王子今:吕思勉及其《秦汉史》


汉武帝执政的逻辑和西汉的灭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一边读姜鹏老师的《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一边在读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前者是普及读物,后者是学术著作,相得益彰。姜鹏老师是对比太史公、班固和司马光三人著作中对汉武帝相关内容的记载(或者是推测出的相关内容),对汉武帝一生的评价。而吕思勉先生则是按政治、军... (展开)
喜提一套精编史料索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全书以史、汉、后汉、三国志、通鉴等为基本素材,上半部分类似于纪事本末,下半部分类似于书、志,对史料进行历时、分类编排,其中加入作者的考证、质疑、评论,擅长于比较分析和综合论述。 上半部分尤详于汉初、汉武,于后汉末、三国也用了不少篇幅,后半部分则更见作者功力,...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 )
-
商务印书馆 (2010)8.8分 88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8.9分 681人读过
-
新世界出版社 (2009)9.1分 84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8.4分 2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秦汉史参考书目 (Edda)
- 社会历史 (拒绝再玩)
- Kindle (favbin)
- 我的Kindle书单 (Barbie)
- 放在kindle里,无事就翻来看看 (gggsssg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秦汉史(文白对照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 2020-09-06 10:43:54
考据注释即可,翻译浪费纸张
0 有用 帕洛牛尔 2014-10-13 15:56:16
从嬴政写到曹操,各个方面,非常厚重。玩票性质读断代史果真不可一蹴而就的读。
0 有用 xiaoyan 2019-03-23 16:18:12
吕思勉先生对汉武帝的评价....呃
0 有用 程程 2016-10-20 22:38:08
哈哈哈 这书还真是小众啊 评论的都好少 如果把这两本书认认真真看完我估计以后读文言文就可以很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