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诏编集,浓缩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精华,可资人君治理国家的编年史巨著。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孔子《春秋》和《左传》之后,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对礼乐、制度、历数、天文、地理等的记述,也是十分详赡,是了解中国古代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附有司马光《通鉴考异》和元朝胡三省的注释,是1956年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由顾颉刚、齐思和、聂崇岐、容肇祖等著名历史学者点校而成。五十多年来,不断重印,为学术界最权威最通行的整理定本。
《资治通鉴》典藏版(全30册)的创作者
· · · · · ·
-
司马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目录 · · · · · ·
资治通鉴1
资治通鉴2
资治通鉴3
资治通鉴4
资治通鉴5
资治通鉴6
资治通鉴7
资治通鉴8
资治通鉴9
资治通鉴10
资治通鉴11
资治通鉴12
资治通鉴13
资治通鉴14
资治通鉴15
· · · · · · (收起)
资治通鉴2
资治通鉴3
资治通鉴4
资治通鉴5
资治通鉴6
资治通鉴7
资治通鉴8
资治通鉴9
资治通鉴10
资治通鉴11
资治通鉴12
资治通鉴13
资治通鉴14
资治通鉴1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项王暗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评项羽 -
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厌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评项羽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资治通鉴》典藏版(全30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资治通鉴》典藏版(全30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4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7 )
-
中华书局 (1956)9.4分 4797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9.5分 53143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1)9.7分 2104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09)9.5分 86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华文化读本收藏及版本推荐 (zjmr)
- 北大百年推荐书目 (zjmr)
- 大部头 (Song,F.)
- 中华国学文库繁体竖排版 (zjmr)
- 待购图书(4) (xyz)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资治通鉴》典藏版(全30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渊渟岳立 2023-08-31 10:22:49 浙江
2016年6月购得,2023年8月31日读毕第一遍,期间因部分内容过于枯燥而中断,实际阅读时间大约在三年左右。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蹉跎苦闷之煎熬、柳暗花明之转机、学问涵养之积累,对于内容的理解也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了闻弦歌而知雅意,从看故事剧情逐渐变为从大局思考,最重要的收获是对我个人品质的陶冶涵养,从前的英雄予我以榜样,往日的佞人予我以教训,观历代人物之沉浮,感慨成败之关键,诚如王船山所言,在于... 2016年6月购得,2023年8月31日读毕第一遍,期间因部分内容过于枯燥而中断,实际阅读时间大约在三年左右。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蹉跎苦闷之煎熬、柳暗花明之转机、学问涵养之积累,对于内容的理解也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了闻弦歌而知雅意,从看故事剧情逐渐变为从大局思考,最重要的收获是对我个人品质的陶冶涵养,从前的英雄予我以榜样,往日的佞人予我以教训,观历代人物之沉浮,感慨成败之关键,诚如王船山所言,在于识量是否宏远,“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体定于百年之长虑,而后机不失于俄顷之利钝”。唯有宏远的识量,方能避免欲速成的浮躁,不致因小挫折而气沮,不致因小胜而骄纵,成而不倾,败而不亡;方能临大事而宠辱不惊,不致忧喜变迁全从外境之变化;谋事方能长远方能胸有全局,方能找到致胜之关键、抓住致胜之时机。 (展开)
1 有用 陆景天 2020-07-07 21:04:49
五星好评
3 有用 知度濟。 2022-04-21 15:25:40
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10 有用 冰山之默 2015-04-25 00:06:16
从印刷装祯质量来说,本套通鉴堪称中华书局历代之最佳。虽然价格较高,但物有所值。
0 有用 PowapowaP 2018-05-22 00:07:28
2018已读11:暂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