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作者作为“现行反革命”狱囚,于1975年3月-1978年10月在北京K字楼看守所和北京第一监狱所见所闻的真实记述。它生动细致的展现了监狱的日常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囚犯遭遇,在身份、经历各异的这个特殊群体中间,在看似荒诞离奇、黑色幽默般的故事背后,折射出“文革”末期普遍的微妙的社会心理和高压、混乱背景下的人情世故,是一份既真实、又具深刻洞察的历史记录。
监狱琐记的创作者
· · · · · ·
-
王学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学泰
1942年生于北京,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文革”中受冲击。1970年至1980年在北京房山县中学工作,1980年调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学术领域是文学史与文化史。
目录 · · · · · ·
小引
一 “复杂”与“故事”
二 我的第一个“监狱”
1 “监狱”的分类
2 山雨欲来
3 我的第一个监狱
三 我的第二个监狱
1 摩托车上间隙
2 半步桥边K字楼
3 “号间门偶向人开”
4 预审、逮捕、审判
5 K字楼的吃
6 K字楼中的日常生活
7 K字楼中的犯人
8 上诉期,地震与悲痛的父亲
四 我的第三个监狱
1 北京第一监狱
2 “文革”末期的监狱
3 初进三中队三小队
4 编写节目
5 三中队其他犯人
6 狱中来了新犯人
五 监狱常事拾零
1 接见
2 在监狱中患病
3 大墙里面看电影
六 平反现场
1 改革的先导——平反冤假错案
2 平反现场
七 北京市高等法院接待站
1 归来
2 市高法接待站
附录一 生活的第一课
附录二 鲜为人知的“反动学生”案
附录三 1963年-1966年的大陆高校清理“反动学生”事件
一 缘起
二 铺开
三 “罪行”
四 处理
五 改正
六 重聚
附录四 野驴顾惟乔
一 独特的1960届
二 好强的、积极的顾惟乔
三 博学的顾惟乔
四 悲惨的顾惟乔
附录五 号子里的战争
——评《号子里的人》
附录六 读者陈建新推荐有关张建旗下落的文章
后记
· · · · · · (收起)
一 “复杂”与“故事”
二 我的第一个“监狱”
1 “监狱”的分类
2 山雨欲来
3 我的第一个监狱
三 我的第二个监狱
1 摩托车上间隙
2 半步桥边K字楼
3 “号间门偶向人开”
4 预审、逮捕、审判
5 K字楼的吃
6 K字楼中的日常生活
7 K字楼中的犯人
8 上诉期,地震与悲痛的父亲
四 我的第三个监狱
1 北京第一监狱
2 “文革”末期的监狱
3 初进三中队三小队
4 编写节目
5 三中队其他犯人
6 狱中来了新犯人
五 监狱常事拾零
1 接见
2 在监狱中患病
3 大墙里面看电影
六 平反现场
1 改革的先导——平反冤假错案
2 平反现场
七 北京市高等法院接待站
1 归来
2 市高法接待站
附录一 生活的第一课
附录二 鲜为人知的“反动学生”案
附录三 1963年-1966年的大陆高校清理“反动学生”事件
一 缘起
二 铺开
三 “罪行”
四 处理
五 改正
六 重聚
附录四 野驴顾惟乔
一 独特的1960届
二 好强的、积极的顾惟乔
三 博学的顾惟乔
四 悲惨的顾惟乔
附录五 号子里的战争
——评《号子里的人》
附录六 读者陈建新推荐有关张建旗下落的文章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一次我问预审员,《宪法》中也有保护“言论自由”的条款啊,现在《宪法》并未废止。审讯员回答:“《宪法》 是保护人民的言论自由的。你是阶级敌人,当然不保护你的自由。”我说:“我本来也是人民。”他回答:“你看看你那些言论。你是人民?人民有你那样说话的吗?从言论来看就证明你是敌人!”这真是“互为因果”。因为你是“敌人”,所以不给你言论自由;而“敌人”的定性又是由“言论”而起。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4 预审、逮捕、审判 -
北京有句俗语叫做“拣鸡毛凑掸子”,是说把日常鸡零狗碎的事情凑在一起,有时也很有点规模呢。我平常又爱聊天,言多必失,凑个“掸子”还是很容易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 “复杂”与“故事”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监狱琐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监狱琐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监狱琐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关于特殊岁月的监狱生活
这是第一本关于特殊岁月监狱生活的回忆录,也是关于1963、1964、1965北京反动学生的历史,作者对其三年半左右的监狱生活的描述对我们了解改革开放前的法制史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1956年至1976年这段时间有什么法制精神,法律作为资产阶级的工具,早已经挂起来了,以至于说是一...
(展开)
> 更多书评 14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时代的一粒粒沙 (向西)
- 2013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TOP100 (451½°F™)
- 2013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鳳凰讀書2013年度好書TOP100 (451½°F™)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监狱琐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麻什麽 2014-11-14 13:50:41
往往半页纸就概括了一个人(囚犯)的一生,不胜唏嘘。141114 重读依旧震撼,每一篇都有作者对人世的悲悯与同情。230120
8 有用 木卫二 2021-04-06 21:56:03
“徐璋本,没有你,中国的卫星照样上天!你现在有何感想?”研究反导弹的徐璋本,苏修第一特务老谭,拥林反毛周的张建旗,甚至还有庆祝伟人归西开派对的家伙…反动学生之类的材料不仅从未见过,更是闻所未闻。谈及运动之初各种奇葩名目,王老更是说“我们那一代人是不是精神上出了问题。”更不必说后来世道。
1 有用 白鹇 2014-04-01 22:03:31
关于1963-1966年批判“反动学生”的史料。
3 有用 ryojazzz 2023-05-31 14:39:19 广东
1.审讯员:“《宪法》 是保护人民的言论自由的。你是阶级政人,当然不保护你的自由。”我说:“我本来也是人民。”他回答:“你看看你那些言论。你是人民?人民有你那样说话的吗?从言论来看就证明你是敌人!” 这真是“互为因果”,因为你是“敌人”,所以不给你言论自由;而 “敌人”的定性又是由“言论”而起。——与证明精神病的逻辑一致。 2.附录中的反动学生部分看得毛骨悚然,可以想见自己生在那个时代恐怕活不过一... 1.审讯员:“《宪法》 是保护人民的言论自由的。你是阶级政人,当然不保护你的自由。”我说:“我本来也是人民。”他回答:“你看看你那些言论。你是人民?人民有你那样说话的吗?从言论来看就证明你是敌人!” 这真是“互为因果”,因为你是“敌人”,所以不给你言论自由;而 “敌人”的定性又是由“言论”而起。——与证明精神病的逻辑一致。 2.附录中的反动学生部分看得毛骨悚然,可以想见自己生在那个时代恐怕活不过一天。当代盼毛归的学生最该去查一查自己本着学生的血气方刚对于自上而下的声音表达哪怕是一丁点不认同的意见,在全国上下只有一个声音只有一个思想的毛时代会有何后果。 (展开)
3 有用 年少无为 2025-01-26 15:22:16 湖南
没坐过牢的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