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收錄41篇文章,是徐復觀先生旅居臺中所聞所感。純是一位書生,面對國家興亡,世局變幻,所流露出的帶有濃厚呆氣憨氣的誠懇待望,待望國家能夠走上民主法治的大道。
學術與政治之間的创作者
· · · · · ·
-
徐复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另...
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另专任《华侨日报》主笔。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政治中最坏的气质是阴狠、刚愎、忿厉。富有这种气质的人,一遇着与己意不合的时候,尤其是遇着古今中外政治上所必不可免的批评的时候,立刻引起反感,立刻加以恶意的推测,于是种种可以不必有的纠葛便因之而起。人的认识能力只有在感情平静的时候才能发生作用,上述的气质不变化,则心中常蕴着一团阴霾,常蓄着一团风暴,心理容易离开正常的状态,认识自然不能清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7页 -
“解释”不仅是因研究而自然地得出的结论,也是在研究过程中由研究工作自身所不断发出的邀请。只有能力不太高的史料校刊者,才不能感觉到有此种邀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學術與政治之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转】李放春︱费正清与徐复观:半个世纪前的德治论争

【转】陈少明:遭遇自由——从徐复观看儒学对自由主义的回应

儒家与民主自由——leo鉴书3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九州出版社 (2014)9.1分 112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8.0分 34人读过
-
台湾学生书局 (1985)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學術與政治之間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atankiss 2023-04-19 13:27:31 上海
新儒家的東西還是值得多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