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跨越三个世纪和四大洲的风景之旅、历史和艺术之旅,以自然元素木、水、石分篇,内容丰富而结构恢弘,有光影、有色彩、有气味……生动再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风景体验。
•作者西蒙•沙玛因多部扛鼎之作和纪录片《英国史》《艺术的力量》而蜚声国际。《风景与记忆》曾获W.H.史密斯文学奖,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好书之一。
•彩图32面,黑白图片200多幅,包括许多名画和雕塑,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本书探讨了神圣或神秘的河流、森林和高山等对文化想象力的影响。有力地说明人们被自然所塑造的程度不亚于他们塑造自然的程度。本书不是把风景作为孤立和个别的现象,而是作为连续的全景,视角跨越欧洲和美洲、东方和西方,融合个人记忆和群体经历,涵盖诗歌、传说、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诸多方面,从多样的风景体验中挖掘出深层文化记忆,重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精神纽带。
风景与记忆的创作者
· · · · · ·
-
西蒙·沙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西蒙•沙玛(1945— ),英国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任教,并担任BBC纪录片解说,《纽约客》文艺评论员。编写并主持过系列纪录片《英国史》、《艺术的力量》、《美国的未来》,曾获诸多嘉誉,包括1977年以《爱国者和解放者》获沃夫森历史奖,1987年以《财富的窘境:黄金时代荷兰文明的一种解释》获“《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1996年以《风景与记忆》获W.H.史密斯文学奖,2006年以《乱世交汇:英国、奴隶与美国革命》(Rough Crossings)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著作还包括《伦勃朗的眼睛》、《公民们,法国大革命编年史》、《死亡的确定性》等。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木
序 路漫漫兮
第一章 立陶宛野牛的国度
第一节 比亚沃韦扎原始森林的皇家野兽
第二节 最后一击
第三节 必朽与不朽
第二章 林中小径:穿越森林的小道
第一节 追寻日耳曼尼亚
第二节 森林之血
第三节 重生的阿尔密尼乌斯
第四节 垂死的森林
第三章 绿林中的自由
第一节 绿林好汉
第二节 居于森林:法律与违法者
第三节 橡树之心,自由的堡垒?
第四节 高卢的栋梁
第五节 危急关头
第四章 青翠的十字架
第一节 灰熊
第二节 植物的复活
第三节 开拓者
第四节 青翠的十字架
第五节 神龛
第六节 墓地里的沃尔沃
第二部分 水
第五章 意识之流
第一节 神话之流
第二节 循环:动脉—干流和奥秘
第三节 神圣的汇流
第四节 智慧之泉
第五节 尼罗河被引至台伯河
第六节 贝尼尼与四河喷泉
第六章 血流
第一节 迷失方向的沃特•雷利爵士
第二节 棕色纸船中的男人
第三节 权力线
第四节 银鱼政治理论
第五节 水体
第六节 伊西斯之流:泰晤士河和尼罗河
第三部分 石
第七章 狄诺克拉底与道士:至高,至福,至大
第一节 拉什莫尔山的女性
第二节 狄诺克拉底与道士
第三节 高地
第四节 驱邪皮拉多
第五节 便利受难纪念地
第六节 最后的圣山?
第八章 帝国之巅,理智之渊
第一节 愉悦的恐怖
第二节 帝国之巅,理智之渊
第三节 美德之所在
第四节 征服
第五节 伟人艾伯特
第六节 救赎的前景
第四部分 木 水 石
第九章 重塑阿卡狄亚
第一节 我也在阿卡狄亚
第二节 蛮荒和牧歌
第三节 粗糙与混乱
第四节 民享的阿卡狄亚:枫丹白露的森林
第五节 玻璃下的阿卡狄亚
第六节 毛茸茸的野越橘
· · · · · · (收起)
"风景与记忆"试读 · · · · · ·
直到上初中,我才意识到自己不该那么喜欢鲁德亚德·吉卜林。这让我大吃了一惊。我并不在意告别基姆和毛格利,但《普克山的帕克》却是另一回事。事实上,自从我在八岁生日那年收到这份礼物后,它就一直是我最喜爱的故事。对于一个总是向往过去的小男孩来说,吉卜林的想象确实有股引人入胜的魔力。毫无疑问,在英国的某些地方,如果你是个小孩子(就像丹或者乌娜那样),几世纪前生活...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旦扎根,植物不可抗拒的周期性似乎便承诺了民族的不朽——枯萎不过是再一次欣荣的必经过程。即使大火摧毁了这些草木繁盛的山丘,这种表层的毁灭实际上也推进了更生的自然循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在古典的东方和近东文化中,伟大的神圣河流被视为时间和空间上的循环。但西方的古罗马从很早时就将河流看作道路:时可提供捷径的通途;是可用于运输的干道,若有必要,则可为人类提供屏障。简言之,它既是入口,又是要塞。管理有方的河道的典型既是水渠,这是罗马工程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样,在拉丁文化中,历史也是直线地向前铺展,因此,河流——尤其是台伯河——或许也被视为权力和时间的航线,帝国将由此从本源抵达广袤之域。但与此同时,西方作家常常能感觉到这些河流干道具有令人不安的双重性。看见河岸似乎可提供一种安全的保证(这种安全感是看不到陆地的水手们所缺乏的),但是,上溯河流的探险者却认为,在绘制出水流渊源和末流的地形图之前,他们无法掌控航行的目的地。河流或许会把他们带到某个地方,在那里他们是河流的俘虏而非主人。 ...... 对很多时代的人来说,基督教(犹太教也一样)的圣河自然是约旦河。作为赎罪和解救之地,约旦河被定义为尼罗河的对立面:它是一条湍急清澈的河道,而非缓滞浑浊的曲流;它是沙漠中的纯净之处,而非粘稠蜿蜒的物欲淤泥。而这条现行的奔流将带着被拣选者从一个历史纪元流向下一个:从奴役走向自由,从异教转至一神论,从诅咒升华为救赎。这些河流不会再回归自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风景与记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风景与记忆"的人也喜欢 · · · · · ·
风景与记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20th-century, europe, early-modern-history

Walpole和过山车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交叉阅读能提供一些新视角 | 来自纸马 | 2025-05-17 23:33:15 | |
大渠道无新书,二手还挺贵 | 来自麦伦 | 2 回应 | 2023-03-13 13:34:53 |
赏心悦目的风景 | 来自日落酒馆 | 2022-11-19 23:53:31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Vintage (1996)暂无评分 2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风景园林(景观/园林)可读书目 (某xx)
- 艺术社会学及相关领域著作概览 (观止)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1000+ 豆瓣9.0+的書 (Python)
- 艺术方面的人和事 (1997xhp)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风景与记忆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子不语 2022-12-13 14:43:14 上海
其实更多的是风景的嬗变
0 有用 KE 2015-09-28 23:25:13
“徒劳地梦想一处荒原,远离尘嚣。从来没有这样的地方,我们的头脑和内脏,内含一泓水湾,大自然原始的精气萦绕其间,激发出那样的梦想。” 经历了近五个月水滴石穿般的漫读,似乎也穿越了满是风景和记忆的森林或迷境;在这段时间中经历也完成了诸多有分量的事情,而这本书就像是一路同行的旅伴。伴君千里,终须一别!
42 有用 Sarcophagus 2014-05-20 15:52:33
恰如本书“木—水—石—重塑阿卡狄亚”架构,成卷博大充沛如林海葱郁,听风出神;展卷流连沉醉如逐波饮露,得意忘形;掩卷敬畏交加如临渊向峦,欲辨无言。阿卡狄亚无论田园牧歌或粗蛮激情,景随风逝,忆由记生。可阅可抄可诵却不可总括研究借鉴的“如画”之书。译者细致通情堪任。
1 有用 Ariovistus 2024-09-30 22:52:45 广东
立陶宛裔英国犹太人著作,自然是对俄国德国极尽厌恶,对美国溢美之词流于言表。以风景为线索,唯心主义为主偏重于艺术的历史叙述。主要表述体验与情感,不求逻辑与因果。
1 有用 LSQ 2015-05-17 14:58:19
对英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了解,但是我常想,如果是中国的一定更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