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文大學出版社
原作名: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译者: 陳兼 / 陳之宏
出版年: 2014
页数: 240
定价: USD 22.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近現代史研究
ISBN: 9789629966034
内容简介 · · · · · ·
中國現代國家的形成在何種意義上是一種「中國的」過程?本書認為,早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內部就面臨著諸多根本性問題上的深刻危機。而如今這個「現代國家」,是兩個世紀以來對於這些內部挑戰不斷回應的結果。作者探討的正是在其形成過程中,中國本土提供的知識資源,即「現代性」的中國經驗。
在本書中,作者分別從政治參與、政治競爭與政治控制三個角度入手,探索「現代國家」在中國形成和發展的「根本性議程」:在政治參與的拓展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關係問題上,作者重新審視魏源基於經書典章的傳統所提出的思考;在探討公共利益是否能同政治競爭相協調的問題上,回顧晚清改革家馮桂芬的非正統建議在當時官僚中所引起的反應;面對調和國家財政需求同地方社會需要的問題,對比了清政府與共產黨政府通過政治控制所做的不同努力和試驗。
作者認為,中國「現代性」的構建,包括這個現代國家的實現若成為可能,所根據的將...
中國現代國家的形成在何種意義上是一種「中國的」過程?本書認為,早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內部就面臨著諸多根本性問題上的深刻危機。而如今這個「現代國家」,是兩個世紀以來對於這些內部挑戰不斷回應的結果。作者探討的正是在其形成過程中,中國本土提供的知識資源,即「現代性」的中國經驗。
在本書中,作者分別從政治參與、政治競爭與政治控制三個角度入手,探索「現代國家」在中國形成和發展的「根本性議程」:在政治參與的拓展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關係問題上,作者重新審視魏源基於經書典章的傳統所提出的思考;在探討公共利益是否能同政治競爭相協調的問題上,回顧晚清改革家馮桂芬的非正統建議在當時官僚中所引起的反應;面對調和國家財政需求同地方社會需要的問題,對比了清政府與共產黨政府通過政治控制所做的不同努力和試驗。
作者認為,中國「現代性」的構建,包括這個現代國家的實現若成為可能,所根據的將不是西方的路徑,而是中國自己的條件與經驗。而中國的「現代國家」經驗,不僅與中國有關,也具有普世意義。
「一位在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國歷史專家所寫的關於東方古老國家的偉大著作。」
——魏斐德,《紐約書評》雜誌
「本書對於專制統治的原動力做了細緻、強有力卻依然十分準確而又得體的探討。」
——「列文森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評語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的创作者
· · · · · ·
-
孔飞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哈佛大學希根森歷史講座教授、東亞文明與語言系主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
陳兼,康奈爾大學中美關係史研究講座教授。
陳之宏,康奈爾大學歷史系教授。
目录 · · · · · ·
譯者導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陳兼 陳之宏 3
中文版序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導 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第一章 政治參與、政治競爭和政治控制
根本性問題和魏源的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 · · · · · (更多)
譯者導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陳兼 陳之宏 3
中文版序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導 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第一章 政治參與、政治競爭和政治控制
根本性問題和魏源的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第二章 從太平天國事變到戊戌變法
馮桂芬與歷經磨難的變革進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
第三章 從耒陽暴亂到農業集體化
根本性議程的時代跨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
第四章 19–20 世紀中國現代國家的演進
根本性議程的改造與再改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7
致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
譯者後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陳兼 陳之宏 203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5
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于中国社会固有的平等观念,也由于中国没有世袭的阶层和等级划分,这就使得中央政权有可能实行平等的法治。这种社会平等是中国的一种可贵的财富。而在欧洲和美国,财产和特权凌驾于政治之上,它们就做不到这一点。在中国,如果实行社区自治的话,就会造成地方政治精英势力的繁殖,并将他们自己的专横统治强加于各个村庄的头上。中国所应该做的,必须是法律的平等实施和对于官僚行政机构的严格的纪律约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8页 -
若以孔飞力所设定的现代国家形成的“建制议程”为对照,则集体化所体现的是政治控制在这一议程的演进中独占鳌头的景象:它从根本上摧毁了长期以来便处于国家与农村基层社会及作为纳税人的农民之间的“中介力量”,在完成了中央集权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全面控制的同时,至少从当时来看也解决了国家从农村的财政汲取问题,从而使得国家宏大的工业化计划得以全面推进。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势国家”。与此同时,言路关闭,知识分子沦为九流之末,政治参与和政治竞争这两个本属“建制议程”应有之义的题目在实际生活中却消失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8 条 )

切忌不孙以为勇、讦以为直。

只有时间会回答这个问题

6000字笔记,快速过完《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8.7分 6092人读过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8.6分 122人读过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Armand Colin (199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想读的港台书 (大愚若智)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中國現當代歷史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港台| 2014, part 1 (the Wor(l)d)
- 豆瓣五星图书【中国近现代史】 (爱玛·包法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的评论:
feed: rss 2.0
20 有用 海风 2015-04-01 10:03:24
读完需要消化一下,生发一个疑问:现代性的正当性何在?这个元问题没有被解答。
1 有用 不知道与知不道 2016-03-19 21:23:07
二陈的导论虽然很长,但是写得确实不错。知名的学者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翻译这件事情,如同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一样,已经越发稀少了。佩服!
1 有用 The North Pole 2016-03-28 11:06:11
读过一遍,准备再读一遍
4 有用 国松 2021-10-01 23:20:35
「在中國現代和x制晚期的種種表象背後,就其深層結構而言,舊議程會在新的環境下一再表現出來…」为何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某些根本性议程(constitutional agenda)还未得到实质改进,从而披着不同的外衣一代代传下来。
0 有用 金剛怒目 2015-05-21 20:49:17
非常有意思的小書,初看之下,作者似乎用了很多很「隔」的生造的概念在討論問題,但實際上作者的關懷絕非來自先於或外於史料的理論。用一本小書討論絕大問題,自然只能是抓住幾個點來展開,本書的幾個點很值得玩味。如果譯者能把許多概念和作者比較獨特的用詞的英文原文標出,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