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序言
第一節 “崛起”中國
第二節 主體位置的置換
第三節 危機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
第一章 “愛的奉獻”的霸權效應、公民社會的想像及批判的位置
——關於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的文化解讀
第一節 “愛的奉獻”的霸權效應
第二節 公民社會及其“公民想像”
第三節 批判的位置,甚或尷尬
第二章 遮蔽與突顯:作為社會修辭的“農民工”
第一節 “農民/工”的知識譜系
第二節 關於“民工潮”的三種轉喻
第三節 外來妹、打工文學與流浪之歌
第四節 “階級兄弟”、弱勢群體與底層想像
第五節 “民工劇”的文化位置
第六節 “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第七節 “視而不見”的主體
第三章 社會“主體”的想像與“體制化”規訓
第一節 央視的新聞再現
第二節 社會的“主體”與“客體”
第三節 “反”體制的想像與體制的重建
第四節 主持人/中間人的位置與國家/體制的三重角色
第四章 “拳頭”、“誰”與“冒犯者”
——當下公民與公民社會話語的意識形態功能
第一節 “公民之年”和“中產之殤”
第二節 “拳頭”的故事
第三節 這個“誰”是“誰”?
第四節 公民韓寒=冒犯者=意見領袖=模範公民=反體制者
第五節 “我們”與“官方說法”的合謀
第五章 房產之痛、市場隱喻與國家的位置
第一節 “房產之痛”與“市場經濟”的雙重想像
第二節 國有/民營、人治/法治、體制/職業化的二元爭論
第三節 “推手”、“罪惡之源”和“拯救者”
第六章 “進不來”,“回不去”
——蝸居、蟻族與“中國工人”的“N連跳”
第一節 “遲到”的命名
第二節 為何“進不來”,為何“回不去”?
第三節 一個“老”故事
第七章 舊瓶裝新酒:從“學習雷鋒好榜樣”到“法治的力量”
第一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第二節 舊瓶如何裝新酒:意識形態的分裂與整合
第三節 以法治的名義:“法治人物”的“除魔術”
第八章 “見證奇跡的時刻”:草根達人的顯形術與屌絲的逆襲
第一節 “我是草根,我怕誰”:草根的“顯形”
第二節 網路紅人的迷思:芙蓉姐姐成名記
第三節 草根與體制:從“人民藝術家”到“草根藝人”
第四節 草根的文化功能:從“傻根”到“許三多”
第五節 “見證奇跡的時刻”:被凝視的草根達人
第六節 屌絲逆襲:誰是“幸運”之星
第九章 與“孔夫子”和解:主流文化的重建與裂隙
第一節 “孔夫子”的文化“軟著陸”
第二節 “新國博”的重修
第三節 “發現你的心靈”
第四節 與“孔夫子”的政治和解
第五節 孔夫子的幽靈
第十章 “舌尖”上的視覺“鄉愁”
第一節 “文化中國”的想像
第二節 舌尖上的“秘密”
第三節 “美食家”的登場
第四節 “幻象”的功能
後記
參考文獻
· · · · · · (
收起)
0 有用 Sid 2023-10-13 21:58:13 德国
对市场化下草根和底层的解读 很有启发 回过头看 也越来越觉得所谓体制和非体制的二元划分实则也不失为“误会一场”。。。当然放在当下 又会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