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的书评 (10)

迦巧 2017-05-17 00:40:14

直到大厦崩塌

1 现在的“自媒体”,做文字包装的那一波人,做的无非也就是这样的事情:将信息打碎、分拣、重排,打包成定制产品分发给消费者们。但弗洛里安·伊利斯的手段无疑是更高端的。当你基于事实你行再创作的时候经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紧贴事实让文章显得干燥,自由发挥又有失偏颇,...  (展开)
吴情 2015-08-12 19:10:53

1913年到底怎么了?——读《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

文/吴情 爆发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一战后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具有重大影响,研究世界史的人,也着重考察这一年,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或激发了这次战争的来临。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或特别注意到,在这之前的1913年,整整一年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其实更应该为以后...  (展开)
理一分殊 2023-10-10 18:39:08

张凌岚 | 喧哗的曙光:《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与“短二十世纪”的前奏

【导读】在《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中,具有艺术史背景的弗洛里安·伊利斯借以文化史、政治史和社会史等多学科知识所完成的碎片式拼接写作,突破了线性史观的固有叙事逻辑,有效呈现了1913年欧洲思想的一个横截面。与此同时,这一碎片式写作的内在脉络则依循着三条主要线...  (展开)
念书人 2014-10-13 17:56:52

一个“世纪之夏”,一片绚丽的景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13,造成千万人死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遥远东方的中国,有一颗子弹从背后射中宋教仁,中国因此又将迎来一场“革命”。而这个初具雏形,有着4亿4千万人口的共和国的前途,也又将进入一个晦暗不明的时代。 而历史的聚光灯下,处于当时人类文明最为发达的大西洋两...  (展开)
给你可乐 2022-08-16 11:50:56

纸醉金迷下的暗流涌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到1913这个一战前一年的特殊时间节点,加上副标题“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定是已经勾起不少文史爱好者的好奇心。果不其然,历史名人剪报式的八卦新闻,贯穿在字里行间,带我们从维也纳的美泉宫出发,从柏林到巴黎,从佛罗伦萨的广场到波罗的海的沙滩,用一系列奇幻迷离的段...  (展开)
fallingraining 2017-03-09 13:28:23

我也就是想想

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1913年1到2月间,斯大林在美泉宫公园散步的时候因为没钱付肖像画的钱而和希特勒打起来,最后一死一伤。或者在公园旁边的修车行里打工,30年后改名叫铁托的小伙子开着一辆刹车没修好的轿车把他们俩撞飞。又或者当时同样住在维也纳的佛洛伊德免费给上...  (展开)
风油精 2024-08-07 15:54:2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展现了1913年这一特殊年份中,众多后来对20世纪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如阿道夫·希特勒、约瑟夫·斯大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朗茨·卡夫卡、斯特拉文斯基、杜尚、托马斯·曼等等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轨迹,混编版的人类群星闪...  (展开)
骑驴任公子 2021-07-23 02:05:18

酷热的夏

这是一本“高级的八卦书”,读完全书后,没有办法否认此评价。但为什么要选择1913年作为der Sommer des Jahrhunderts?这可能就要与作者的历史智慧有关了。或许是因为第二年后老欧洲就走上漫长的“世纪之秋”了吧!那么欧洲的“短20世纪”的冬天又在哪里呢?本书作者是德国人,...  (展开)
买条狗叫前男友 2014-04-15 16:45:11

弗洛里安·伊利斯

弗洛里安·伊利斯,1971年生,在波恩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艺术史,1997年成为《法兰克福汇报》文艺版编辑,1999至2001年作为该报“柏林专版”负责人;之后,伊利斯成为新成立的《法兰克福周日汇报》文艺部主任与艺术杂志《垄断》的发行人。2008年转投《时代》报,成为该报文艺部...  (展开)

订阅1913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