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文化视野下的妙笔勾勒 七千年中华艺术指掌图
◎巫鸿、郑岩、安家瑶、朱青生联袂推荐
◎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指定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与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来,已被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采用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保持通俗 易懂的风格基础上, 更能迎合读者对新知的渴求。
以往艺术史教材多以类别如山水画、书法、陶器等为纲,本书则打破国内编写此类教材的窠臼,以中国人所熟知的朝代入手,兼陈这一朝代或阶段的社会背景、宗教等信息,还原艺术本身的历史场景,使其具有更多的社会性。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知其梗概,启发志趣,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认识。
同时,本书实现了历史文本和图像的完美融合。作者精...
◎文化视野下的妙笔勾勒 七千年中华艺术指掌图
◎巫鸿、郑岩、安家瑶、朱青生联袂推荐
◎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指定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与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来,已被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采用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保持通俗 易懂的风格基础上, 更能迎合读者对新知的渴求。
以往艺术史教材多以类别如山水画、书法、陶器等为纲,本书则打破国内编写此类教材的窠臼,以中国人所熟知的朝代入手,兼陈这一朝代或阶段的社会背景、宗教等信息,还原艺术本身的历史场景,使其具有更多的社会性。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知其梗概,启发志趣,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认识。
同时,本书实现了历史文本和图像的完美融合。作者精心挑选358幅图片,随文配图,间以考古和风格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达到图为文之辅,文为图之质的境界。中译本挑选书中的精美图片作为彩插,相信读者必将为那流光溢彩的艺术之美所折服。
[推荐语]
杜朴、文以诚合著的《中国艺术与文化》在内容上比以往的中国美术史教材有很大扩展,而且在写作和阐释方法等方面也有开创之功。两位作者都是研究中国艺术的专家,因而他们撰写的篇章综述学界成果、征引晚近的考古发现,并富于原创性。此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把7000年的中国美术史置于社会、历史、政治、礼仪和宗教等一系列“原境”中考察。其着眼点超越了对艺术美和形式发展的单纯介绍。二是全书基于对中国美术的新界定:不仅涉及属于社会高层的礼仪重器和文人书画,也涵盖大众视觉文化;不仅讨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也介绍艺术生产的技术和方法。许多美国大学选用此书作为教材,我在教学中也深感其丰富内容和细致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
——巫鸿,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百年来中国考古的发现和研究奠定了中国美术史的基础,也不断修正改写以往学者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结论。《中国艺术与文化》一书是美国权威学者对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最新全面审视,并从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该书中译本不仅可作为我国艺术史专业的教材,而且对于喜爱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读者而言,也是一部图文并茂、耳目一新、值得阅读的佳作。
——安家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本书以西方的眼光和国际的立场对中国文化与艺术进行了一次通盘的陈述。对于生在其中的国人来说,借此可以反观自我的文化,也可以重新思考西方和东方的观念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差距。差距产生了特殊的美感,也隐含了有意或无意的误读。在此不仅读到知识,更能读到见识,见识帮助我们了解其他文化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朱青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这部书的行文灵动巧妙,举重若轻地处理了许多复杂问题,十分富有个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部书并不是灌输常识和提供背诵条目的手册,而是通向新问题和新研究的入口。这也是我喜欢这部书的一个原因。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中国艺术与文化(插图修订版)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杜朴(Robert L. Thorp),早期中国艺术领域的权威学者,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艺术史和考古系教授,著述丰硕。杜朴博士除了在远东广泛的游历和田野考古工作,还合作策划了几个重要的展览,并受邀在每个以中国艺术收藏著称的美国博物馆做讲座。
文以诚(Richard Ellis Vinograd),1995年起任斯坦福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主任,晚期中国(宋代至今)艺术领域备受尊崇的学者,获得众多奖项和荣誉。著有《自我的界限:1600—1900年的中国肖像画》(Boundaries of the Self: Chinese Portraits 1600—1900),在许多重要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和书评。文以诚博士经常受邀以演讲者、评审或研讨者的身份出席有关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会议和论坛。
张欣,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目录 · · · · · ·
插图目录
专题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史前渊源: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第二章 青铜时代早期:商和西周
第三章 青铜时代晚期:东周
第四章 最初的帝国:秦汉
第五章 佛教时代:分裂阶段
第六章 新帝国:隋唐
第七章 宋代技术和文化
第八章 元代至明代中期的官方、个人和城市艺术
第九章 艺术体系与流通:晚明至清代中期
第十章 19—20世纪中国艺术的身份和群体
延伸阅读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兽面纹昭示了诸神和时王的领域,强化了能够与神沟通的人和不能够与神沟通的人之间根本的社会和政治鸿沟。按此解释,兽面纹扮演了确证王室权威的实践和社会效应的角色。服务于意识形态是艺术生产的常见功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青铜时代早期:商和西周 -
周臣最有名的作品《流民图》对画家本人和中国绘画而言都是不寻常的。城市中的下层人物很少成为描绘对象,尽管反映盲人乐师和乞丐的有限类型自宋代已出现。周臣刻画了城市街巷中的各种底层民众,有流浪汉、耍猴者,以及拾柴者、乞丐、游民等边缘角色,后者饱经饥饿和病痛之苦。20多个人物中最令人怜悯的是:一位盲人母亲,脖子肿大,腿部浮肿,怀中抱着营养不良的婴儿;一个瘦骨嶙峋的拾柴者,目光可怕,饥饿难耐,手持残破的空碗。周臣的描绘粗略而直率,除了因记录事实而令人不安,既不伤感,也不残酷。他在1516年的题跋叙述了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偶尔涌入他的脑海,表明一种不可抑制的生动体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艺术与文化(插图修订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艺术与文化(插图修订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ON | OFF 7.7
-
- 中国绘画三千年 8.9
-
- 黄泉下的美术 8.7
-
- 社会科学导论 7.7
-
- 世界艺术史九讲(全彩插图第8版) 8.7
-
- 西洋现代史(插图修订第4版) 8.2
-
- 大明 7.7
-
- 画史心香 7.3
-
- 时空中的美术 8.9
-
-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8.3
中国艺术与文化(插图修订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艺术与文化,成年人的审美再教育




实用的中国艺术史教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幸运在上个月得到这本书,厚厚一大本,装帧精致,不过不如此也对不起这样一个标题。 大致读完,有几章稍微仔细些,有几章只是粗粗略过。读完对整体的第一印象不是内容,反而是对它作为一本教材的实用性。外文翻译成中文的教材(工具书)除了这本《中国艺术与文化》,还有Timo... (展开)
通过遗存的艺术作品触摸古人生活,纵观中国历史。

做为历史和文化的中国艺术品

> 更多书评 4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8.6分 475人读过
-
Prentice Hall (2003)8.6分 31人读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8.6分 483人读过
-
Pearson (2001)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大学堂」 (后浪)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野力青年美术馆书单:艺术经典】 (叶飞Phoenix)
- 「后浪 · 艺术」 (后浪)
- 「后浪@2014」 (后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艺术与文化(插图修订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isNull 2016-08-10 15:35:13
如果是全彩就好了
1 有用 henghengjiji 2019-04-19 11:13:11
插图质量太差了
0 有用 不系之舟 2018-08-06 12:36:42
沉不下去,浮不起来,翻完即可转手。
0 有用 philos 2020-10-28 10:44:40
今年是要出全彩版的了吧。 @2019-03-07 16:50:20
2 有用 elisssse 2016-04-08 19:41:51
重点在于艺术品的社会背景,因为是美术史所以对文人美学这方面的梳理最为详细,也推荐附的延伸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