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艺术史的书写典范
全美多所名校指定读本
郑岩作序,巫鸿、安家瑶、朱青生联合推荐
「编辑推荐」
☆ 中文版第 3 次修订,更准确、更完善
☆ 举重若轻还原视觉文化历史语境,图文 并茂讲诉七千年中国艺术故事
☆ 郑岩作序,巫鸿、安家瑶、朱青生联合推荐
☆ 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中国艺术史研习指定读物
◎ 通论性、普及性俱佳的艺术史通论,艺术社会史、文化史书写的典范
结合新近考古学、人类学的发现和研究,《中国艺术与文化》富于原创性地在文化脉络里考察中国艺术史,以朝代为线索,以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作为一本面向广大中国艺术研习者和爱好者的著作,作者旁征博引、论述精炼,晓畅易读。
了解是鉴赏的接触,本书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以期读者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与文化...
中国艺术史的书写典范
全美多所名校指定读本
郑岩作序,巫鸿、安家瑶、朱青生联合推荐
「编辑推荐」
☆ 中文版第 3 次修订,更准确、更完善
☆ 举重若轻还原视觉文化历史语境,图文 并茂讲诉七千年中国艺术故事
☆ 郑岩作序,巫鸿、安家瑶、朱青生联合推荐
☆ 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中国艺术史研习指定读物
◎ 通论性、普及性俱佳的艺术史通论,艺术社会史、文化史书写的典范
结合新近考古学、人类学的发现和研究,《中国艺术与文化》富于原创性地在文化脉络里考察中国艺术史,以朝代为线索,以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作为一本面向广大中国艺术研习者和爱好者的著作,作者旁征博引、论述精炼,晓畅易读。
了解是鉴赏的接触,本书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以期读者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与文化的认识。
◎ 全新修订,历史文本与图像的完美融合,“质”与“雅”的再次提升
中文版第 3 次修订。在“插图修订版”的基础上,本版做了以下改进:在内容上,译者张欣对照原文,并综合读者对此前版本的反馈,对译文做了进一步修订和润色,更正了中译本若干疏误;编辑部查阅了相关博物馆官网和全国馆藏文物名录,对艺术作品/文物的名称、馆藏地做了仔细的核对,以便读者更快更准地查找相关资料。本版还将上一版350多幅配图中的大部分黑白插图替换为彩图,对内文版式进行了优化,兼顾阅读体验与视觉上的艺术留白。 在装帧设计上经过海量实验,最终选择皇家蓝专色纸外封,辅以镶片烫金工艺。内封采用中国红布面圆脊精装,给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以最美的呈现。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与文化》对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具活力且从未断裂的艺术传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晰审视。从 7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和琢玉文化到当代艺术家的装置、影像和行为艺术,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包含了中国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这是一部独特的中国艺术著作,既反映当前的学术研究,又通俗易懂。不同于对各个朝代和风格的平淡叙述,权威学者杜朴和文以诚将艺术呈现为社会愿望、政治、物质文化、信仰体系及更广泛领域的一种文化表述。他们强调发现于原处考古环境的古代艺术和建筑作品。当缺乏原处环境时,他们重建单个作品与其产生环境的互相关联。在广阔的文化图景中,两位作者加入了对作品的材质和生产技术的关注,并给予民间艺术、宗教艺术和手工艺应有的关注。
「名人推荐」
杜朴、文以诚合著的《中国艺术与文化》在内容上比以往的中国美术史教材有很大扩展,而且在写作和阐释方法等方面也有开创之功。两位作者都是研究中国艺术的专家,因而他们撰写的篇章综述学界成果、征引晚近的考古发现,并富于原创性。此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把 7000 年的中国美术史置于社会、历史、政治、礼仪和宗教等一系列“原境”中考察,其着眼点超越了对艺术美和形式发展的单纯介绍。二是全书基于对中国美术的新界定,不仅涉及属于社会高层的礼仪重器和文人书画,也涵盖了大众视觉文化;不仅讨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也介绍艺术生产的技术和方法。许多美国大学选用此书作为教材,我在教学中也深感其丰富内容和细致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
—— 巫鸿,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百年来中国考古的发现和研究奠定了中国美术史的基础,也不断修正、改写以往学者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结论。《中国艺术与文化》是美国权威学者对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最新全面审视,并以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中译本不仅可作为我国艺术史专业的教材,而且对于喜爱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读者而言,也是一部图文并茂、值得阅读并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 安家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以西方的眼光和国际的立场对中国文化与艺术进行了一次通盘的陈述。对于身在其中的国人来说,借此可以反观自我的文化,也可以重新思考西方和东方的观念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差距。差距产生了特殊的美感,也隐含了有意或无意的误读。通过此书不仅能读到知识,更能读到见识,见识帮助我们了解其他文化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 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部书的行文灵动巧妙,举重若轻地处理了许多复杂问题,十分富有个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部书并不是灌输常识和提供背诵条目的手册,而是通向新问题和新研究的入口。这也是我喜欢这部书的一个原因。
——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 · · · · ·
杜朴(Robert L. Thorp),早期中国艺术领域的权威学者,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艺术史和考古系荣休教授,著述丰硕。杜朴博士除了在远东广泛游历和参加田野考察工作外,还合作策划了几个重要的展览,并受邀在多个以中国艺术收藏著称的美国博物馆做讲座。
文以诚 (Richard Ellis Vinograd),著名的中国画研究专家,1995 年起任斯坦福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主任。他是晚期中国(宋代至今)艺术领域备受尊崇的学者,著有《自我的界限:1600-1900 的中国肖像画》,在许多重要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和书评。文以诚博士经常受邀以演讲者、评审或研讨者的身份出席有关中国艺术与文化的会议和论坛。
目录 · · · · · ·
致中国读者
导言
第一章 史前渊缘: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第二章 青铜时代早期:商和西周
第三章 青铜时代晚期:东周
第四章 最初的帝国:秦汉
第五章 佛教时代:分裂阶段
第六章 新帝国:隋唐
第七章 宋代技术和文化
第八章 元代至明代中期的官方、个人和城市艺术
第九章 艺术体系与流通:晚年至清代中期
第十章 19—20世纪中国艺术的身份和群体
延伸阅读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兽面纹昭示了诸神和时王的领域,强化了能够与神沟通的人和不能够与神沟通的人之间根本的社会和政治鸿沟。按此解释,兽面纹扮演了确证王室权威的实践和社会效应的角色。服务于意识形态是艺术生产的常见功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青铜时代早期:商和西周 -
周臣最有名的作品《流民图》对画家本人和中国绘画而言都是不寻常的。城市中的下层人物很少成为描绘对象,尽管反映盲人乐师和乞丐的有限类型自宋代已出现。周臣刻画了城市街巷中的各种底层民众,有流浪汉、耍猴者,以及拾柴者、乞丐、游民等边缘角色,后者饱经饥饿和病痛之苦。20多个人物中最令人怜悯的是:一位盲人母亲,脖子肿大,腿部浮肿,怀中抱着营养不良的婴儿;一个瘦骨嶙峋的拾柴者,目光可怕,饥饿难耐,手持残破的空碗。周臣的描绘粗略而直率,除了因记录事实而令人不安,既不伤感,也不残酷。他在1516年的题跋叙述了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偶尔涌入他的脑海,表明一种不可抑制的生动体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中国艺术与文化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通过遗存的艺术作品触摸古人生活,纵观中国历史。

> 更多书评 42篇
-
维舟 (四海无人对夕阳)
p.125:楚人将境内的异族归为蛮,这些民族的服饰、信仰、艺术及手工艺品都与华夏不同,他们没有文字,其语言可能是现代苗瑶语系及泰语的祖先。按,泰语=台语,语言学上的Tai languages指侗台语族或台语,包括泰语、壮语、侗语等一系列语言,非仅泰语而已。 p.131:秦始皇推行的行政体系在全国设置36郡:按,此是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但这其实是因秦“数以六为纪”的虚指,真实的秦郡远不止36郡,王... (1回应)2019-11-20 22:14:07 14人喜欢
p.125:楚人将境内的异族归为蛮,这些民族的服饰、信仰、艺术及手工艺品都与华夏不同,他们没有文字,其语言可能是现代苗瑶语系及泰语的祖先。按,泰语=台语,语言学上的Tai languages指侗台语族或台语,包括泰语、壮语、侗语等一系列语言,非仅泰语而已。
p.131:秦始皇推行的行政体系在全国设置36郡:按,此是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但这其实是因秦“数以六为纪”的虚指,真实的秦郡远不止36郡,王国维、谭其骧、辛德勇均考证过。
p.147: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武帝其实在前141年春就已即位,但未改元,其后他所创设的年号自前140年算起,此处或因此而论;但就其实际在位则应从前一年算起。下文p.203提到唐玄宗在位年数,也是从713年算起,同理
p.166:东魏(公元534-555年)、北齐(公元555-570年):东魏550年灭亡,北齐代立,其后577年亡于北周,故此处三个年份有误。同页“贴金彩绘佛立像”标记“北齐,约公元550-577年”却对了。
p.193:北魏第一个都城(今山西大同):国内一般将平城视为北魏的第二个都城,因道武帝拓跋珪386年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即改称魏王,398年则先定国号为“魏”,再迁都平城。
p.213:玄奘(约596-644):杨廷福《玄奘年寿考论》认为其生卒年是600-664年,其生年容或有争议,但卒年则向无疑问,玄奘643年归国,645年还在洛阳朝见唐太宗,译经二十年后才去世
p.218:“佛的三身”(trikaya)概念:p.199作Trikāyāh
p.241:[昭陵六骏之一]特勒骠:应作“特勤”,即突厥语tegin的音译
p.271:赵伯驹(活跃于12世纪20年代):赵伯驹是南宋画家,而南宋1127年才建立,查其生卒年约当1120-1180年间,故此处“活跃于”似当作“约生于”
p.273:[南唐]975年被宋剪灭:剪=翦
p.281:宫廷画家马远(约1190-1225):此处标出的年份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其生卒年,但马远生卒年难考,仅知其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此处所标出的其实是这两朝的起止年代,故确切说是马远“约活跃于”此期间
p.301:三家鼎,百代标程:“鼎”字下漏一“峙”字
p.350:地图“中国东南部”:图上“淞江”当作“松江”,即当时上海县所属的松江府,非吴淞江
p.355:在教育(包括艺术教育)向更广泛的非精英群体开放的时期,文人运动主张“群体内”(ingroup)的正确性。按,ingroup此处似译作“圈内”为宜?
p.359:《金瓶梅》,也被译成《金色的莲花》或《金瓶中的梅花》:严格来说,不应作“金色的莲花”,因为“金莲”是女主角潘金莲的名字,英文本是以其名名之,汉语回译为“金莲”即可
p.383:集美博物馆,巴黎:Musée Guimet通译“吉美博物馆”
p.405: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4):国内一般从1851年算起,因金田起义时才正式定国号为“太平天国”,而金田起义在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照阳历则是1851年1月11日,已进入下一年。此处可能是作者照道光三十年为1850年折算所致。下文p.407将画家费丹旭的生卒年记为1801-1850年,也应是同样原因,因他生于嘉庆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但阳历却已是1802年1月29日。
p.414:福建永定县振成楼,公元1911年:一般记载认为它建于民国元年,即1912年
p.419:布朗(Clauda Brown):此人汉名“布歌迪”,Clauda当作Claudia
p.420:20世纪中期的重要画家,如来自安徽的黄宾虹(1865-1955)和南京的傅抱石(1904-1965):确切地说,黄宾虹是籍贯皖南,但生于浙江金华;傅抱石则是江西人,南京是其成年后的居住地。
1回应 2019-11-20 22:14:07 -
在历史回顾中,除非发现更早的例证,许多学者会将这些人工制品视为中国艺术的开端,然而这种认识并不妥帖。“中国”只是个现代地理意义上的实体,在当时并不存在,而后,中国域内的各个历史文化可能并不知晓这些作品,我们不能不存疑问地断言后世的艺术传统可以跨越数千年与这些作品无缝衔接。尽管后来中华文明覆盖了这些地域,但这并不意味它们应该必然被纳入其文化史。
2020-02-27 22:20:48 2人喜欢
-
刘未 (未尝不可)
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晚期的大多数时间里,欧洲启蒙思想家非常推崇中国,在社会生活、道德和政治领域将其作为当时欧洲的楷模。中国被许多人描绘成一个哲学家的国度,由依据美德而非血统遴选的学者来治理,实行宗教宽容,公共秩序安定,经济繁荣以农业为基础,一切都处于似乎遵循自然法则的开明专制的治理下。2022-02-22 20:37:59
-
刘未 (未尝不可)
事实上,现代主义艺术在中国几乎从一开始就面临不利的环境,没有市场和固定的画廊渠道,与国际现代主义的联系依赖于留学海外或偶尔来访的艺术家以及不定期出版物。决澜社宣言表明中国的现代主义被迫转向非政治立场,讲求形式主义和自我表达,以便与新文化运动的民族主义改革及左翼革命的主张区分开来。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侵华后,该立场仅存的空间消失殆尽。要求艺术服务于民族主义和抗战的呼声铺天盖地。这是中国先锋运动所谓...2022-02-23 11:54:31
事实上,现代主义艺术在中国几乎从一开始就面临不利的环境,没有市场和固定的画廊渠道,与国际现代主义的联系依赖于留学海外或偶尔来访的艺术家以及不定期出版物。决澜社宣言表明中国的现代主义被迫转向非政治立场,讲求形式主义和自我表达,以便与新文化运动的民族主义改革及左翼革命的主张区分开来。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侵华后,该立场仅存的空间消失殆尽。要求艺术服务于民族主义和抗战的呼声铺天盖地。这是中国先锋运动所谓的结构性不利因素的一种表现。苏联之外的西方先锋运动一直是边缘运动,可以站在激进的改革位置,而无实现革新的外来压力。而在中国,先锋运动的大部分空间都被官方采取的革新举措所占据,从民国建立后蔡元培所处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共产党的文化政策。在中国传统背景下,西方写实主义意味着与过去文化的诀别,并且易于接受,教化功能显著,所以历来是改革派的首选。现代主义被归为孤芳自赏且难以理解的个人艺术。 引自 第十章 19—20世纪中国艺术的身份和群体 回应 2022-02-23 11:54:31 -
刘未 (未尝不可)
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晚期的大多数时间里,欧洲启蒙思想家非常推崇中国,在社会生活、道德和政治领域将其作为当时欧洲的楷模。中国被许多人描绘成一个哲学家的国度,由依据美德而非血统遴选的学者来治理,实行宗教宽容,公共秩序安定,经济繁荣以农业为基础,一切都处于似乎遵循自然法则的开明专制的治理下。2022-02-22 20:37:59
-
刘未 (未尝不可)
书法在中国视觉艺术中是最先被视为精英自娱的。如同欧洲的“美术”( fine arts),要求超乎寻常的技巧,即便使用与官吏一样的笔纸。掌握书法要求具备君子的品格,也是一种智性修养,需要努力地学习。书法是一种与自身历史及古代作品有明显联系的艺术形式。当书法作品进入收藏,从其他领域借用语汇阐述对这一抽象艺术的理念和感受,评价人品的修辞成为书法批评话语的一部分。伴随着收藏,出现了目录及对真伪的鉴别。书法史撰述...2022-01-13 14:31:13
-
廢匪肥·老🐰 (君王猶自㊗️年豐。)
女性图像很少体现女性的观点,但宋代绘画一个重要题材描绘了一个女人眼里的离乱经历,以及徘徊于文化忠诚和母子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胡笳十八拍》原本为汉代蔡文姬所作的长篇叙事诗。她在战乱中被匈奴掳去,嫁于左贤王,并生下两子。当被赎后回归故土时,不得不别弃匈奴的家庭。她的诗行倾诉了在胡地异族文化下生活的孤苦和骨肉分离的痛楚。唐代男性诗人刘商仿照蔡文姬的口吻和角色创作了琴曲歌辞,他的版本成为后世该题材绘...2021-11-11 14:10:22
论坛 · · · · · ·
老版和新版的区别 | 来自-Despicable_Din | 1 回应 | 2021-05-02 22:36:44 |
翻译的好差 | 来自从小爱科学 | 2019-11-23 19:18:28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8.6分 451人读过
-
Prentice Hall (2003)8.6分 29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8.1分 249人读过
-
Pearson (2001)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豆瓣五星图书【艺术】 (爱玛·包法利)
- 这几本有点意思 (Endler)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艺术专题 (南池子)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艺术与文化的评论:
feed: rss 2.0
25 有用 的黎波里智术师 2019-10-11 18:49:03
这本的一大特点就是“全面”,一是体现在内容上基本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尾声中国艺术的全部历程和门类,二是在视角上其讨论的问题也超越了传统艺术史的框架,对政治、经济、地域文化以及社会结构也颇为重视。而后者对读者是一种“减负”,即通过对各时代历史背景的简要论述减轻了对读者知识储备的要求。求“全”难免就有淹没重点的嫌疑,体例上也不太可能对某一门类乃至某一些典型艺术品做深入的探讨。不过,这对任何一部... 这本的一大特点就是“全面”,一是体现在内容上基本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尾声中国艺术的全部历程和门类,二是在视角上其讨论的问题也超越了传统艺术史的框架,对政治、经济、地域文化以及社会结构也颇为重视。而后者对读者是一种“减负”,即通过对各时代历史背景的简要论述减轻了对读者知识储备的要求。求“全”难免就有淹没重点的嫌疑,体例上也不太可能对某一门类乃至某一些典型艺术品做深入的探讨。不过,这对任何一部单卷本的中国艺术史而言,恐怕有吹毛求疵之嫌。书中回避了大段落的理论诠释,而是将这类评论和解读打散,穿插在文中各处,往往在不经意间突发妙语。总体上,宋代之后的章节更为出色,当然这也是目前美术史研究总体水准(亦受制于材料)的反映,最后一章的结构设计颇为精巧,值得研究近200年中国艺术发展脉络的朋友借鉴。 (展开)
5 有用 malingcat 2019-09-25 17:52:55
美国多所名校的中国艺术史经典教材。修订版,厚重,超级有质感。与一般外国学者写的中国美术史不同,本书的重点其实是在文字,补足了社会与文化的纬度。要在考古、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脉络中精选,对于外国学者是有难度的。最后结束于徐冰的天书,令人满意。
0 有用 李小丢 2020-06-24 10:16:02
培养审美观没有捷径,老老实实看书吧!
2 有用 鸟枪换炮 2019-10-03 20:32:50
很好看中国艺术史教科书,把从古至今的艺术单品和艺术模式与其所从属的中国社会具有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串起来讲确实很不容易。虽然对本国艺术文物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下热门,但太多时候人们还是带着孤立和静态的观念去观赏艺术单品,从而忽略了艺术和社会的联系与互动。本书不是没有小瑕疵,但对非艺术史科班出身的读者,最大的益处在于读后应该能以一种更为开放、动态和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艺术珍品,而且是带有问题意识的去理解中国... 很好看中国艺术史教科书,把从古至今的艺术单品和艺术模式与其所从属的中国社会具有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串起来讲确实很不容易。虽然对本国艺术文物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下热门,但太多时候人们还是带着孤立和静态的观念去观赏艺术单品,从而忽略了艺术和社会的联系与互动。本书不是没有小瑕疵,但对非艺术史科班出身的读者,最大的益处在于读后应该能以一种更为开放、动态和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艺术珍品,而且是带有问题意识的去理解中国艺术。 (展开)
27 有用 狮子想来吃小猴 2019-09-13 19:40:59
陶渊明写武陵人误入桃花源,云:“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真是我读此书体验的写照啊!
0 有用 Pilot Stan 2022-06-14 19:19:46
翻译是谁啊?请问要是把您按桌上您自己能不能看完自己的译文啊?这是人话吗?
0 有用 Katherine景 2022-05-31 16:55:55
听书:
0 有用 子焰🧊 2022-05-25 19:26:51
近几年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关于中国美术与文化的书。
0 有用 感冒的冬天 2022-04-19 21:45:07
总体还不错,不过文化的部分有点浅,原本就是国外的中国艺术入门教材倒也合理。要说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个全彩版里头3/4的图片都还是黑白的。还有纸张是彩色的图片黑白的操作。。然后价钱是旧版的3倍。。就感觉全彩版是个骗钱的噱头
0 有用 我叫小纹子 2022-03-06 13:27:40
还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