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1958年由瑞士人史基拉策划的一套亚洲艺术丛书之一,以编入他当时已获盛名的欧洲艺术丛书。经喜龙仁推荐,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高居翰获得了写作本书的机会,完成一部精简、创新、又具可读性的艺术通史。
高居翰的这部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貌,以一个外国人的眼 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1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
自1960年首度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以来,它一直是西方最受欢迎的简明《中国绘画史》,不断再版。作者融合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方法,以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讨论和分析了中国绘画史的衔接与转变,也尝试将中国绘画的意向和含义与思想史、社会史、经济史的种种因素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清晰介绍了他以及诸多行家集体努力而达到的对中国绘画的看法。此外,书中也精选了美国、日本、台北故宫的大量名作,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解读。以实在的例子、具体...
本书是1958年由瑞士人史基拉策划的一套亚洲艺术丛书之一,以编入他当时已获盛名的欧洲艺术丛书。经喜龙仁推荐,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高居翰获得了写作本书的机会,完成一部精简、创新、又具可读性的艺术通史。
高居翰的这部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貌,以一个外国人的眼 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1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
自1960年首度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以来,它一直是西方最受欢迎的简明《中国绘画史》,不断再版。作者融合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方法,以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讨论和分析了中国绘画史的衔接与转变,也尝试将中国绘画的意向和含义与思想史、社会史、经济史的种种因素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清晰介绍了他以及诸多行家集体努力而达到的对中国绘画的看法。此外,书中也精选了美国、日本、台北故宫的大量名作,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解读。以实在的例子、具体的描述、渐进的叙述、专业的视角,带领观众一同进入历史的轨迹。
高居翰写作的特点是直接从对画面的观看和体验入手,带领读者进入绘画史的理解,而不是套用文字记载的生平、风格等等来进行概念性的描述,这在三联已出版的几种学术专著中已经得到很好的体现。而这本书原本就是为西语世界的普通读者所写,比为专业读者所写的研究性著作更普及,对画面的分析也就更细腻。
作者简介 · · · · · ·
高居翰(1926—201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教授,1997年获该校终身成就奖;亦曾长期担任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2010年,史密森尼学会授予其查尔斯·朗·弗瑞尔奖章(Charles Lang Freer Medal),表彰他对亚洲和近东艺术史的杰出贡献。高居翰教授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
李 渝(1944— )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博士,师从高居翰。在中国美术方面著有《清末的市民画家——任伯年》、《中国现代绘画中的民族主义与先进风格》、《唯美与现实——文革以后中国绘画》等文。也从事小说创作、文学及影剧评论。
目录 · · · · · ·
致中文读者——原著者序 高居翰 1
就画论画——译者序 李 渝 5
一 早期人物画:汉、六朝及唐(2 ~ 9世纪) 1
二 早期山水:六朝至宋初(4 ~ 11世纪) 19
三 宋代山水:中期(11 ~ 12世纪) 33
· · · · · · (更多)
致中文读者——原著者序 高居翰 1
就画论画——译者序 李 渝 5
一 早期人物画:汉、六朝及唐(2 ~ 9世纪) 1
二 早期山水:六朝至宋初(4 ~ 11世纪) 19
三 宋代山水:中期(11 ~ 12世纪) 33
四 五代及宋人物(10 ~ 13世纪) 45
五 山水人物及庭园人物(4 ~ 13世纪) 57
六 宋代的花鸟与畜兽(10 ~ 13世纪) 71
七 南宋院派山水:马远、夏、马麟(12 ~ 13世纪) 85
八 宋代文人画及禅画(11 ~ 13世纪) 97
九 元初画家:钱选、赵孟、高克恭(13世纪末~ 14世纪) 111
十 元末画家:四大家及盛懋(14世纪) 123
十一 明初画院及浙派:边文进、戴进、吴伟(15世纪) 135
十二 吴派:沈周、文徵明及其追随者(15 ~ 16世纪) 143
十三 周臣、唐寅及仇英(16世纪) 157
十四 董其昌及明末绘画(16 ~ 17世纪) 173
十五 清初绘画:正传大家(17 ~ 18世纪初) 187
十六 清初绘画:独创主义者(17 ~ 18世纪初) 197
十七 十八世纪:扬州八怪及其他画家(18世纪初) 215
年表、画家小传 226
图序 235
索引 241
参考书目 249
新版译者后记 252
· · · · · · (收起)
喜欢读"图说中国绘画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图说中国绘画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 更多书评 27篇
-
赵浪浪 (微信公众号:wei-deep7)
用毛笔画成的线条一直都是中国绘画的要素。 在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里,“象”被看作是世上各种现象、物体、形态的抽象形象。它们独立存在而且概念化。中国文化在最早的“象形”阶段就是一种形象;有人认为《易经》中的八卦代表了另一种形象,它们取自实体宇宙的种种形状。而画家所创造的形式又是另一种。这些形象构成图画时,它们独立并列,并不相互融合在一起,形象与形象之间,形象周围,都是空白的;空间除了把各个形象分隔开...2017-02-08 23:05
用毛笔画成的线条一直都是中国绘画的要素。 在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里,“象”被看作是世上各种现象、物体、形态的抽象形象。它们独立存在而且概念化。中国文化在最早的“象形”阶段就是一种形象;有人认为《易经》中的八卦代表了另一种形象,它们取自实体宇宙的种种形状。而画家所创造的形式又是另一种。这些形象构成图画时,它们独立并列,并不相互融合在一起,形象与形象之间,形象周围,都是空白的;空间除了把各个形象分隔开来之外,本身并不存在。 引自 早期人物画:汉、六朝、唐(页码不对应) 人物画的演变特点归纳: 1、汉代 (1)同一画面的方法:象征性的动作、眼神的交流; (2)笔法一直是主要的品评标准之一; (3)通过快速流动的线条,使画面产生生气感。 2、南北朝 (1)顾恺之《女史箴图》、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 (2)注重画中的动势; (3)借鉴西洋画法:凹凸法(顾恺之、神韵)、幻觉凹凸法(张僧繇、肉体感)。 3、唐朝 (1)《伏生授经图》 (2)笔法表现出一种新的灵活性,线条更舒缓; (3)构图:致力于体积和动态的表现,喜欢把一小群人安置在画面空间中的特殊构图; (4)张萱和周昉的区别:前者更注重构图(菱形、纵深感),后者更注重人物关系,独特性格、微妙气氛。 (5)莫高窟佛教壁画 人物: 1、顾恺之:凹凸法、《女史箴图》(神情) 2、张僧繇:幻觉凹凸法(吸收西洋画法)、《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肉体感、庄重冷静、线条柔驯) 3、吴道子:只使用浅色甚至不用色,注重线条的描绘性和表象性力量 4、张萱:注重光影、空间的技巧,工笔《捣练图》(菱形构图、纵深感) 5、周昉:注重微妙气氛的烘托,工笔《内人双陆图》(亲密关系,独特性格)
回应 2017-02-08 23:05 -
公元100年左右,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的作者写道:“画界也。”他接着闻述:“画的形状就是象征了手拿一笔,画下四界的模样。”1也就是说,“描绘”四界的意思。16个世纪以后,伟大的独创主义画家石涛以“一画”作为其画论的开场白。他说:“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2我们在不违背他的原意下,也许可以这样解释这句话:线条是一切的开始。 线条是绘画的起源
2019-04-03 16:32
-
三周華不注 (仓鼠症、拖延癌晚期)
传石恪作《二祖调心图》【图20】处理的倒的确是禅宗人物。二祖舒服地靠在老虎背上,头搁在耸起的双肩间。他是在打坐呢,还是在睡觉?我们并不清楚;老虎却无论如何是睡着了。画家使用的不是普通毛笔,而是稻草或是竹篾之类做成的画具,用来描绘人物的衣袍和虎毛。这样一幅画给我们的经验是准动态性的。我们看到这些粗糙的线条时,同时也能感觉到画家手中强劲的动势。他的笔偶然停搁下来,大块墨渍便浸留在画面上;笔行走快速,...2021-01-28 15:49
传石恪作《二祖调心图》【图20】处理的倒的确是禅宗人物。二祖舒服地靠在老虎背上,头搁在耸起的双肩间。他是在打坐呢,还是在睡觉?我们并不清楚;老虎却无论如何是睡着了。画家使用的不是普通毛笔,而是稻草或是竹篾之类做成的画具,用来描绘人物的衣袍和虎毛。这样一幅画给我们的经验是准动态性的。我们看到这些粗糙的线条时,同时也能感觉到画家手中强劲的动势。他的笔偶然停搁下来,大块墨渍便浸留在画面上;笔行走快速,笔毛分裂开去时,便迤摔出一条条墨线。人脸和虎面使用了比较传统的笔法。这种画法符合了记载在文志中的石恪的风格。在顽强地抗拒双钩填彩正统技法上,它属于逸品传统。它的洒脱趣味很适合禅宗的要求。而禅画以后的发展,主要也依靠了逸品风格持续不断的演变。 引自 四 五代及宋人物(10 ~ 13世纪) 45 图源web回应 2021-01-28 15:49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Rizzoli (1977)8.5分 23人读过
-
雄獅美術 (19970000)8.3分 233人读过
-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8)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Skira Rizzoli (1972)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图说中国绘画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愚人机场 2016-08-11
看懂一幅画,比看懂一部小说或电影要难多了。
2 有用 隐二 2014-11-08
一翻心里就想操蛋
1 有用 韧勉 2015-07-21
意境之美,点到为止,需细细品味,美雅纯粹。
2 有用 北溟鱼 2014-05-13
看过繁体版,很高兴终于出了大陆版。真的好的一本书。
5 有用 [已注销] 2014-06-11
读完之后真想抄一遍。
0 有用 yy 2021-03-02
好读!高居翰在我心目中地位冉冉升起ing
0 有用 菊花須插滿頭歸 2021-03-02
没有鉴赏不了的作品,只有静不下来的心
0 有用 A-Cat 2021-03-01
用视觉语言回望中国图画史上的经典作品。
0 有用 悠悠空尘 2021-02-27
1、把书买错了,我想买一本系统科普中国绘画史的图书就好似《中国古代建筑史》一样的图书,结果这是一本专业图书。不懂绘画把我看的那个痛苦啊,硬是坚持读完了。 2、好多专业绘画术语,看不懂不理解。我自己就是觉得从巨幅画到扇面,从画满到留白。中国绘画发展越来越有禅学味道。 3、和中国书法一样明清绘画依然具有敢于冲破传统的勇气,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一样厚古薄今,创新未必能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可是精神可嘉。
0 有用 锡宇 2021-02-25
读来甚是有趣 像小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