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表的5星书评 (18)

索马里 2015-10-13 11:57:55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版

《纽约客》2015.9.28 James Wood 《见证的艺术——普里莫·莱维如何幸存》

(转自澎湃) 见证的艺术 ——普里莫•莱维如何幸存 文=詹姆斯•伍德 译=索马里 普里莫•莱维不认为在奥斯维辛里挺过11个月并幸存下来堪称英勇。和集中营其他的见证者一样,他哀叹最优秀的人都丧命了,最糟糕的人却幸存了下来。但我们这些在相对意义上几乎完全没有...  (展开)
扶苏 2018-02-23 17:22:07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版

无题

首先我要说明书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每个故事都很短但是精练,且十分有代入感,但是不建议低龄年段的读者阅读,很可能读完会有一种差标签打在它的身上。这本书不宜用来消遣时间,要是只用2天那种快读的方法绝对是不舒服且浪费时间的,我的个人感觉就是这样,到底如何还是去读一读...  (展开)
ABC 2021-01-08 14:39:30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版

物与我皆无尽也

有一章里写一个原子(好像是C)的命运,或被固定于植物之叶绿体,或被消化于人类之线粒体,或随风飘散,经过几千里,几百年,最后又被另一个生命体吸收转化。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作者是个很厉害的化学家,在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时候,化学家的身份为其赢得了很...  (展开)
2023-04-15 13:34:10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版

“重拾他那绵延不尽的日子”

最后一个碳的故事如此精巧神秘,让人读完后怅然若失。1. 也许有译者的贡献,从笔触中看,莱维是一个很幽默的人。这种幽默在《铈》(也就是奥斯维辛的故事)及之前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压制,因此观感相对沉重。就算是那愉快又疲惫的少年往事,也因为之后即将遭遇的苦难蒙上了一层灰...  (展开)
Creator1 2022-05-01 01:14:2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版

对青春和年华、时代和历史最鲜活而灵动的理性书写

莱维的文笔是真好,读着牟中原教授自英文版翻译而来的这本中文版,复古意大利风情翩然而至,1940年代的欧陆跃然眼前!诗意、诙谐、富有超越文字的无边想象力,却又冷静、超脱,因而深邃。 莱维像一个以歌剧式的花腔、时而在高低调间切换、吟咏着心情日记与随笔的化学家,镇日于...  (展开)
—— 2022-04-03 10:45:55

一点点读后

首先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它用元素周期表为引子展开各个章节的故事,有些故事读完就忘,也有些故事在记忆力留下一道轻微的划痕。但因为整本书除了一个大观的虚弱的人物故事之外,里面的故事是不连续的,这就好像读短篇小说集,通常我们读完最后一个故事的时候,已经忘了第一个故...  (展开)
Ivan 2022-01-15 10:00:45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版

活的热气腾腾,自由自在地犯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先唠一句,我对意大利作家(及翻译)的好感与日俱增,《那不勒斯四部曲》、卡尔维诺等等,读一本就立马喜欢一本,这其中普利莫莱维的《这是不是个人》是去年带给我震撼最大的一部。这本元素周期表如果看名字估计没啥人会读,我是顺着上一本读到,光速读完了,其中部分章节居然...  (展开)
朗秋 2019-04-01 11:27:21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版

生命上漂浮残酷的泡沫

作者文笔非常诙谐、流畅,译者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那份幽默和飞流直下的文风。 但是,尽管绝少描写集中营里面的残酷,故事里仍时时透露出伤痛、无法原谅,无法释然、绝望的愤怒……这本书也像人生,从少年时代写到中老年,但是集中营施加的折磨和创伤总是时不时浮现在生活里。...  (展开)
20608刘源 2018-08-30 18:21:1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版

元素与文学

暑假作业书评 读元素周期表有感 元素与文学 意大利作家普利莫·莱维的作品之前我是没怎么看过。虽说这部作品不在我的阅读舒适区内,但还是啃完了。化学元素本就各有特点,但将这些特点于故事合二为一的故事,也颇有趣味。 举个例子,像氢这一元素,书里说他和星星、太阳里燃烧...  (展开)
贾依妮 2018-02-25 20:54:25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版

元素周期表

在一般人的眼里化学和文学完全是没有关系的,在我眼里也一样。可在莱维的这本《元素周期表》中,我们知道“化学并不是一个‘学科’,并不晦涩难懂,也非令人困惑的、塑造现实的知识基础:化学就是现实本身。化学在我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触摸、每一次反应,甚至在我们和他人...  (展开)
贾依妮 2018-02-25 20:44:48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版

元素周期表

在一般人的眼里化学和文学完全是没有关系的,在我眼里也一样。可在莱维的这本《元素周期表》中,我们知道“化学并不是一个‘学科’,并不晦涩难懂,也非令人困惑的、塑造现实的知识基础:化学就是现实本身。化学在我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触摸、每一次反应,甚至在我们和他人...  (展开)
00的肉肉 2017-11-06 07:14:51

战争带给人不同的人生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指数的孤独》那本也是由一个科学家写的书,但内容却相差很远。作者在这本书中用了21种元素来写了21个故事,相对独立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总体上像是作者一生的自传(集中营生活另有书进行描写),其中又掺杂了一些想象的故事。虽然知道作者最后自杀而...  (展开)
Meganloves 2017-10-11 09:13:47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版

引人入胜的文字

文字优美淡雅,跌宕起伏的人生却用平静的语言表达出来,读完每一小章都愿意放下书静静回味。读完这一本开始对莱维的书感兴趣,看了《这是不是一个人》,很受触动,会继续看他其他的书。了解了德国集中营,又想了解南京大屠杀,读了南京大屠杀,又去读了宋氏家族,读了宋氏家族...  (展开)
您老朋友王狗熊 2017-08-29 15:54:16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版

化学元素的自我民族志

最近半年我生命里又多增添了一些内容,大学时前女友C-cup从美国学成归国,进吉大第一医院找了个实验室的工作。看到我在西班牙穿背心的照片她会说哇你诱惑我啊,聊起回国最大的不适应时是在中国陌陌不如在美国好用。我心里想你还是那个入学军训时就认识的笑容灿烂的你么。 她说...  (展开)
炼菊术师嘉良氏 2016-03-05 17:38:55 Einaudi1990版

引人深思

最近忙于学业,很久没有读书了。实话实说,我对法西斯在欧洲的那些罪行没有太多兴趣,但这书名与图书馆中“欧洲文学”的标签看似相去甚远,于是我默默取走了它。 这整本书没有太多抑郁的元素,我想那些不快的往事,以及对此的思考,都应该在莱维的其他作品中充分探讨过了,在我...  (展开)
寒鸦 2014-07-08 09:12:35

因为独一无二,所以读你

有些书即使看不下去,即使不喜欢,甚至即使离自己的体验相去甚远,也应该买一本回来读读,翻翻,甚或只是收藏,这样的书有《作品第一号》《要就要不要拉倒》《哈扎尔词典》《芬尼根的守灵》《上帝之城》《寒冬夜行人》《万有引力之虹》《时间与河流》乃至还躺在作者方东...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冰芷 2015-11-30 00:08:50

这不是一本讨论化学的书

“小说已死”的悲歌已唱了不少时候,大抵是那样的说法——十九世纪的时候小说就已经被写完了,剩下的只是模仿。 这样的观点未免悲观,也不切合实际,至少有《元素周期表》这样的作品存在,小说就完全没有死。 作为小说来说,《元素周期表》是个很特别的存在,普里莫•莱维有...  (展开)
信实的精灵 2015-12-01 01:39:32

化学元素中的人生百态

化学元素中的人生百态-评《元素周期表》 文/信实的精灵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应该是每一个学过化学的人最早接触到的化学知识。没错,从氢氦锂铍硼开始,一直到目前能够发现的118号元素Uuo,这个过程中,凝结着无...  (展开)

订阅周期表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