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1
导论………………………………………………………………………………… 1
第一章 大战与大危机:中、英、法与“以工代兵”计划………………………… 10
中国的危机………………………………………………………………… 10
法国的回应………………………………………………………………… 16
英国终于转向中国………………………………………………………… 23
新世界中的新中国:中国政府之看得见的手……………………………… 31
第二章 英法招工与华工赴欧的奥德赛之旅………………………………… 37
招工合同:责任与推诿……………………………………………………… 37
在华招工:竞争与摩擦……………………………………………………… 41
人数与工种………………………………………………………………… 47
开启奥德赛之旅…………………………………………………………… 51
第三章 被掩盖的历史:隐秘的加拿大之旅…………………………………… 55
运输与旅途………………………………………………………………… 56
危险的赴法之旅…………………………………………………………… 60
对加拿大运输计划的保密………………………………………………… 63
加拿大人对华工的歧视…………………………………………………… 72
第四章 工作…………………………………………………………………… 80
工作环境和管理…………………………………………………………… 81
华工的工作………………………………………………………………… 87
牺牲和英雄行为…………………………………………………………… 94
战争的余波………………………………………………………………… 102
第五章 待遇与认知…………………………………………………………… 104
认知………………………………………………………………………… 105
沟通问题…………………………………………………………………… 110
以惩罚为纪律……………………………………………………………… 115
英国人与法国人的区别…………………………………………………… 121
停战和回国………………………………………………………………… 124
第六章 在陌生的世界里:生活在欧洲的中国人…………………………… 128
服装、外貌和心情………………………………………………………… 129
生活经历…………………………………………………………………… 137
娱乐、两性与浪漫………………………………………………………… 148
第七章 美国士兵与中国劳工………………………………………………… 156
美国呼唤支援,于是中国人来了………………………………………… 156
美国人与法国人之间的麻烦……………………………………………… 160
缺少称职官员,缺乏妥善管理…………………………………………… 166
美国人与华工之间的问题………………………………………………… 172
第八章 基督教青年会与华工………………………………………………… 177
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 178
基督教青年会提供的帮助………………………………………………… 180
基督教青年会的工作人员及华工服务…………………………………… 187
基督教青年会的工作内容………………………………………………… 191
第九章 寓教于学:学生亦师,师亦学生……………………………………… 203
老师亦学生………………………………………………………………… 204
华工亦老师………………………………………………………………… 209
五四运动中的师生联合…………………………………………………… 218
第十章 文明的交融…………………………………………………………… 226
华工与中国国家认同的转变……………………………………………… 226
华工与国际新秩序………………………………………………………… 233
华工的收获与文明的交融………………………………………………… 240
结语……………………………………………………………………………… 246
附录一 惠民公司与法国政府的合同………………………………………… 250
附录二 英国招工合同………………………………………………………… 255
参考文献………………………………………………………………………… 257
鸣谢……………………………………………………………………………… 277
索引……………………………………………………………………………… 280
· · · · · · (
收起)
0 有用 白象似的群山 2023-12-18 15:30:56 山东
还是好多年前读的,有一阵也想写华工来着,材料找的非常多了,包括一堆山东华工的回忆录与日记,最后还是没写……p.s.威海还有一个华工纪念馆。
2 有用 青山见我应如是 2022-03-01 22:56:24
“对于一战中的美国人,潘兴说时间永远不会磨灭他们的光辉。但是对于华工来说,时间却使他们的事迹几乎湮没。” 胜在话题和史料吧。总觉得有点浅,就一直以大视角来看问题,把个体的艰辛和悲欢离合都装在几个大命题的套子里,虽然也是一种客观的笔法,但是总觉得缺少根基和血肉,有种轻飘飘的感觉。或许还是更具体的史料的缺乏?但是徐老师终归是有人把这个题材给挖掘出来了。而且这本书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对程心这类人😂
5 有用 竹园上学习行走 2021-10-11 13:36:40
“一战华工被西方人称为’苦力’。的确,他们’苦’,但他们也有’力’。本书详细记载了他们的’苦’,他们的’力’,还有他们在血染的西线战场戴瑞士表、太阳镜、绅士帽,身着各国军衣的浪漫,交法国女朋友的风流,以及为保卫自己的权益把欺负他们的美国大兵打得头破血流的中国男儿的威风。”
0 有用 陆柒 2019-05-01 07:27:36
档案运用,可见功底。
1 有用 飞越疯人院 2021-10-29 09:56:22
材料应该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