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标志着现代的开端,于其时,对科学方法、理性以及进步的信仰支配了整个西方世界。进入20世纪,启蒙运动则受到了苛刻地批评,批评者称其怀有明显的、过分简单的乐观主义。现代史学巨擘彼得·盖伊追根溯源,对启蒙运动的成就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盖伊先后花费了六七年时间撰写《启蒙时代》,运用极其丰富的史料,呈现了整个启蒙运动的面貌。在上卷《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中,盖伊首先分析了启蒙思想家如何利用古代异教思想家作为资源,以摆脱自身所继承的基督教文化遗产。在盖伊生动、灵巧地叙事下,一卷极其细密的启蒙思想纹理图徐徐展开,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哲人活跃其上。他们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伟大纲领之下,同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又战又和。令人尊崇的古代、可憎的基督教以及新近浮现的现代,这三者之间紧张的互动,既决定了启蒙哲人在身份认同上的最大危机,也决定了...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标志着现代的开端,于其时,对科学方法、理性以及进步的信仰支配了整个西方世界。进入20世纪,启蒙运动则受到了苛刻地批评,批评者称其怀有明显的、过分简单的乐观主义。现代史学巨擘彼得·盖伊追根溯源,对启蒙运动的成就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盖伊先后花费了六七年时间撰写《启蒙时代》,运用极其丰富的史料,呈现了整个启蒙运动的面貌。在上卷《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中,盖伊首先分析了启蒙思想家如何利用古代异教思想家作为资源,以摆脱自身所继承的基督教文化遗产。在盖伊生动、灵巧地叙事下,一卷极其细密的启蒙思想纹理图徐徐展开,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哲人活跃其上。他们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伟大纲领之下,同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又战又和。令人尊崇的古代、可憎的基督教以及新近浮现的现代,这三者之间紧张的互动,既决定了启蒙哲人在身份认同上的最大危机,也决定了危机的解决方式。
启蒙时代(上)的创作者 · · · · · ·
-
彼得·盖伊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彼得·盖伊 Peter Gay,德裔美国史学家,耶鲁大学荣休教授。1923年生于柏林,后移民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此任教。盖伊著作等身,研究主题广泛,涉及启蒙运动、中产阶级等诸多社会文化史领域。其早期的重要作品《启蒙时代》《魏玛文化》等在文化史研究领 域具有典范意义;而研究后期又以“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的文化史”而闻名,是心理分析史学的实践者,代表作《弗洛伊德传》更是试图将精神分析、传记与历史相互结合。盖伊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历史学会杰出学术贡献奖、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金奖等重要奖项。
译者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历史》编委 、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刘北成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主...
彼得·盖伊 Peter Gay,德裔美国史学家,耶鲁大学荣休教授。1923年生于柏林,后移民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此任教。盖伊著作等身,研究主题广泛,涉及启蒙运动、中产阶级等诸多社会文化史领域。其早期的重要作品《启蒙时代》《魏玛文化》等在文化史研究领 域具有典范意义;而研究后期又以“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的文化史”而闻名,是心理分析史学的实践者,代表作《弗洛伊德传》更是试图将精神分析、传记与历史相互结合。盖伊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历史学会杰出学术贡献奖、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金奖等重要奖项。
译者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历史》编委 、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刘北成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主要著作《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等。主要译作《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合法化危机》等。
目录 · · · · · ·
一、 一小群启蒙哲人
二、 表象与现实
第一篇 对古代的追慕
第一章 有用又可爱的过去
一、 希伯来人和希腊人
二、 意气相投
三、 寻找异教: 从自比古人到自我认同
第二章 第一次启蒙运动
一、 希腊:从神话到理性
二、 罗马的启蒙运动
第三章 批判的风气
一、 批判即哲学
二、 好客的万神殿
三、 道德现实主义优先
四、 老实人:坚忍的享乐者
第二篇 与基督教的矛盾
第四章 从理性退缩
一、 对古代的篡改
二、 对批判的背弃
三、 神话的修复
第五章 异教徒基督教的时代
一、 正本清源
二、 古今之争: 古人派
三、 古今之争: 今人派
第六章 可疑的战争
一、 基督教的成分
二、 教士的背叛
第七章 跳出雷池
一、 学术的盗用
二、 卢克莱修的使命
三、 休谟: 彻底的现代异教徒
文献综述
主要引用作品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于同一种情况,基督徒看到的是一种模仿行为,这种看法不失公正。启蒙哲人看到的则是一种否定行为,在最好的情况下不过是一种利用行为。这种看法甚至更公正些。桥的比喻很有用,但不够全面,因为它不能让人想到18世纪宗教与世俗化之间的根本敌对:启蒙哲人对待基督教历史的态度很像伏尔泰对待莎士比亚戏剧的态度——视之为一个埋着钻石的粪堆,亟须抢夺过来,亟需加以清理。当启蒙哲人公开寻求能够取代基督教理想的世俗理想时,他们就已经在从事革命活动了:人们究竟应该害怕下地狱还是应该关注身后的名声,应该把上帝塑造成父亲形象,还是应该把某个历史英雄人物塑造成父亲形象,应该相信宇宙受到神意介入,还是应该相信宇宙是按照不变法则而有规律地运行,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观念的起源也许能提示观念的功能,但不能决定观念的功能。基督教对启蒙哲人的教育背景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毕竟不是启蒙运动定义里的组成部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2页 -
休谟比启蒙运动的许多战友更决然地站在现代的门槛,也展示了现代的风险和可能性。休谟是一位修养深厚的古典学者,他不会用轻喜剧的笔法,而是用冷静的辩论方式表明,因为上帝是沉默的,所以人是自己的主人:人应该生活在一个除魅的世界里,对一切都持批判态度,凭借自己的力量,开辟自己的道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启蒙时代(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启蒙时代(上)"的人也喜欢 · · · · · ·
启蒙时代(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转】徐兆正:重述启蒙运动——以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为线索

人类思想的精装修大师们云集此书
> 更多书评 1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W. W. Norton & Company (1995)暂无评分 19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8.9分 94人读过
-
立緒文化 (2008)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Peter Smith Publisher (199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启蒙时代(上)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蓍簪 2020-10-10 21:52:53
18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存在着一股古典思想的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虽然以“理性”为口号,但与古典政治思想中的理性不同,除了借用这一类型的概念对自然、社会政治以及宗教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之外,18世纪也借用了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思想来确立人的理性的限度,最典型的莫过于休谟的怀疑论。尽管作者并没有将休谟、卢梭等人视为启蒙哲人中的异端,但我认为这一思想运动的结果却是某种独断风格的思想体系占据了上风以至于18世纪晚... 18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存在着一股古典思想的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虽然以“理性”为口号,但与古典政治思想中的理性不同,除了借用这一类型的概念对自然、社会政治以及宗教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之外,18世纪也借用了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思想来确立人的理性的限度,最典型的莫过于休谟的怀疑论。尽管作者并没有将休谟、卢梭等人视为启蒙哲人中的异端,但我认为这一思想运动的结果却是某种独断风格的思想体系占据了上风以至于18世纪晚期开始兴起了浪漫主义运动来对抗启蒙运动中主流的普遍论调。而启蒙哲人也确立起了某种“立法的科学”,其风格跟他们所批判的基督教精神很相似,只是用科学替换了信仰而已,而这一点正是贡斯当所敏锐察觉到的。进入19世纪后,像圣西门或孔德这样的科学家建立的hierarchy可能直接来源于基督教。 (展开)
4 有用 萧轶1989 2016-03-13 00:23:10
是因为作者很有名且书很厚实所以很多人打五星么?
19 有用 油炸托克思 2015-03-30 19:56:00
对于只看前三百多页的普通读者来说,此书应该只有三星的评分,但对于专题研究的学术读者,最后一百多页的文献综述定会提供巨大的帮助,对于后者,这本书值得四星。
13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5-03-26 17:40:50
从与古典时代希腊罗马哲人的思想渊源关系,和对基督教思想的对抗、批判这两大角度,畅谈启蒙时代思想家们的伟大成就和不俗贡献。我们往往只看到这本书的文笔生动和叙述流畅,但从书后所附的文献综述来看,这些生动的叙述是建立在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征引和考证基础之上的,因此这本书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上可谓获得了双丰收。
1 有用 十四卷 2016-03-08 10:38:38
一气呵成 最后简直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