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道》的原文摘录

  • 政體思維和政體決定論到底對不對呢?它們聽來似很有道理,其實似是而非。比如,在一些人看來,「民主」政體的特徵是不同政黨之間的競爭性選舉,而這種政體是一個好東西。我在《民主四講》一書中提供的大量證據表明,這種政體與經濟增長、社會平等、人的幸福其實都沒有什麽必然聯繁。換句話說,政體未必有傳說中那種神乎其神的決定性作用。 經常有人說,如果有了自由競爭選舉制度國家就會得多好多好。他們只講這種體制帶來比較好的結果的例子比如西歐、北美。他們忘了,這些地區的國家也正是當年的帝國主義國家,殖民主義國家,它們今日的富裕很可能與帝國主義丶殖民主義有關。但是被西方政體思維方式忽悠,同樣採取這種體制的國家中不成功的例子也是大量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做大數據的、長時段的比較研究,得不出任何結論說政體是決定性的。不管是政治體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對社會公平的影響,還是政治體制對人民幸福感的影響,大量的統計,跨時段、跨國家的研究,只能得出個結論:不相關。所以,政體不是一個决定性的要素。 (查看原文)
    康一來 2020-10-10 11:55:57
    —— 引自第128页
  • 最後是群眾路線。這是中國特色,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特色的一種方式。群眾路線的邏輯正好和政治參與相反。政治參與的邏輯是:我是决策者,你是老百姓,我坐在房子裹決策,你們願意進來就進來,告訴我你們要想什麼,不願意進來就不進來。群眾路線的邏輯是:我是决策者,你是老百姓,我有義務走到你眼前,了解你心想要什麽,尤其是到貧困的、沒有参與能力的群體那裏去,了解他們需要什麼。所以,群眾路線是民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查看原文)
    康一來 2020-10-10 12:15:06
    —— 引自第139页
  • 在一篇發表於1991年的文章中,我曾指出,「任何明眼人都知道,現實中的公民社會不是一個同質的實體,它也絕不是一個牧歌樂園」。恰恰相反,「公民社會中有貧民窟與花園別墅,有血與淚,有劍與火。把它描繪寧靜、和平的去處,不是出於無知便是出於欺騙。」馬克思主義的偉大貢獻就在於它對會中階級關係所作的犀利剖析:資源分配的不平等必將造成社會各階級之間的利益差別,利益差別可能導致利害衝突,利害衝突會引起壓制與反壓制的鬥爭。階級差別與階級衝突並不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指出它們才產生出來的,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會感受到它們的存在。在這點上,馬克思遠比托克維爾們高明。 (查看原文)
    康一來 2020-10-11 16:21:59
    —— 引自第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