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稻禾/稻鄉出版社·史學叢書系列 (Marcel·不廢弦歌)
- 新闻史资料 (一切归零)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想读的书⑤ (莽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独步 2020-06-08 15:46:58
作者2002年通过的硕论。指导教授王汎森,口试委员李孝悌和黄克武。
0 有用 Aliensong 2021-10-25 23:35:17
如果以硕士学位论文来要求,这的确是一篇优秀的,说得上万里挑一的优秀之作。如果以盛名在外,在多年后引介简体字版的学术著作来要求,那这本书就有点过甚其词。 作者借用安德森和哈贝马斯的理论来搭建阐释框架,在彼时是很有远见与范本意义的,更何况两岸所存在的理论接受时间差。但是,在理论已经被充分消化后,此书的短板在专业的研究者看来就显得过于明显。 分析絮叨,理论与史实结合不紧密,引用出错,表达不严谨,所在皆是... 如果以硕士学位论文来要求,这的确是一篇优秀的,说得上万里挑一的优秀之作。如果以盛名在外,在多年后引介简体字版的学术著作来要求,那这本书就有点过甚其词。 作者借用安德森和哈贝马斯的理论来搭建阐释框架,在彼时是很有远见与范本意义的,更何况两岸所存在的理论接受时间差。但是,在理论已经被充分消化后,此书的短板在专业的研究者看来就显得过于明显。 分析絮叨,理论与史实结合不紧密,引用出错,表达不严谨,所在皆是,可能有点求全责备,只是如今的研究的确已超越了本书讨论的层次,故应该给其更为客观的评价。 P.S.议论所据系2013年的再版本。 (展开)
0 有用 肃肃 2022-05-10 16:25:05
有启发,逻辑读起来是舒服的。关注到新式传播媒体下士人面对的新型管道、人际关系以及文化运行机制,构建的大框架互动感很强。可惜士人心态分析有些浅,缺少对女性报刊的关注,报刊一手文献引用不多,前三章精彩。不过还是要感慨,别人的硕士论文。
0 有用 小黄 2019-04-15 11:30:30
很有启发性的一本。描述了新式传媒在戊戌变法前后至辛亥革命期间的变迁过程,以及士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贵的是描绘出了一种新媒体在由外界力量引入,到本土力量接触与采纳,新式传播媒介与政治关联,并在社会立体层面,经由士人、留学生、“文化流氓”等等群体扩散的过程,其间不乏官方势力对此的回应与反抗。如结尾所言,研究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中的角色,可能是相当有意义的课题,或许可能成为思想史与社会史的接榫点。另... 很有启发性的一本。描述了新式传媒在戊戌变法前后至辛亥革命期间的变迁过程,以及士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贵的是描绘出了一种新媒体在由外界力量引入,到本土力量接触与采纳,新式传播媒介与政治关联,并在社会立体层面,经由士人、留学生、“文化流氓”等等群体扩散的过程,其间不乏官方势力对此的回应与反抗。如结尾所言,研究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中的角色,可能是相当有意义的课题,或许可能成为思想史与社会史的接榫点。另外,不同群体在晚清经由新式媒介建立集体意识,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课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