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 短评

热门 最新
  • 311 恶鸟 2017-09-17 14:09:14

    欧洲的一代杰出青年们,有的还迷恋于物理公式,有的正困绕于法语单词,有的醉心于戏剧和诗歌,有的沉浸于美好的爱恋,然后被送上战场,成为国家的那一笔死亡人数+1。青春、理想、信念、人性全被摧毁,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一个法国的印刷工,或一个鞋匠,而后回国,赎罪般的,沉重的以那职业过完一生

  • 260 阿尔达的星空 2017-08-05 09:53:33

    8.5 那些觉得国家军事实力强之后就可以“别人欺负我们,我们就该发动战争打他丫的”的人该多读一读这样的书。一场战争的惨烈可能是我们这些从来没上过战场的人无法体会的。最重要的是,一场战争背后是不计其数的被折磨的灵魂,而在统计数字上却只是死亡人数上的加一,是一句“西线无战事”而已。

  • 126 赵松 2017-12-07 22:19:16

    在二十世纪的作家里,从现在的名气和影响力来说,雷马克似乎并不会被列入最顶级的行列,但从他这本出于1929年的小说来看,平心而论,他至少跟海明威是一个级别的。远的不说,几十年来能有如此笔力的作家又有几何呢?

  • 105 倔强的小野猪 2017-07-27 12:19:58

    我们看似陪他经历了长长的战争岁月,其实只见证了他倒下的那一刻。保罗·博伊默尔告诉了我们他想说的全部,而最后的两段话更像是作者为他阖上了双眼,愿这个被战争折磨的灵魂安息。

  • 69 HeliumTrois 2017-08-21 15:47:26

    任何觉得战争有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没有面对过死亡是不能侈谈死亡的,雷马克有这个资格,所以这本书也格外真实。战争除了毁灭一切,毁灭意义,什么也不会留下。

  • 36 東郷柏 2018-10-08 21:24:31

    时代在燃烧 可我的生命已经冷却了

  • 19 麦克默多的浮冰 2019-07-31 16:20:11

    “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即使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毁灭了。”这些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刚从少年时期匆匆离去,人生头一份工作就是战争。毫无意义的战争,消磨人性的军营,上了战场,“一个人只要干脆顺从,恐怖是忍受得了的;一个人要是左思右想,则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合格的战士不复为人,而被彻底驯化为杀人机器,作为一些概念去射杀另一些概念。他被过去的生活完全抛弃,他的灵魂已经毁灭,一旦战死,也不过是再死一次,数据报告上的加一,在整体战局面前,不过是报告册上的一句“西线无战事”。没有人了解他们。战后,上一代人从对战争的英雄主义幻想中醒来,复归日常的生活状态;下一代人则是无视与漠然,不知战争为何物。甚至他们自己也把自己视为多余的存在。活下来的,要么背负一生极尽痛苦的灵魂折磨,要么浑浑噩噩无异于死去。

  • 27 拐子流星锤 2018-01-29 09:56:36

    写得很直白、很心平气和,但读起来感觉很高贵

  • 34 教室里的妖怪 2020-05-10 23:59:45

    战争无非是一个母亲的儿子去杀戮另一个母亲的儿子。

  • 20 kezone 2018-03-14 12:28:07

    一个人只要干脆顺从,恐怖是忍受得了的;一个人要是左思右想,则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 15 bird 2017-10-12 22:34:55

    相当震撼,二十年前后两场世界大战的1929年,雷马克就把战争的百态写尽了!这得益于作者同莱维一般亲身经历苦难的良心书写,也吊诡地再次证明战争之外的人永远不理解他们所遭受的损毁。回想看过的那些反战片,好像都是从这里攫取的悲凉一景。文景良心,朱雯译文顺溜的飞起……

  • 11 Lethexun 2017-07-20 10:53:23

    看哭了......除了停下看手機、查資料以外,有多處內容,都寫得太逼真了,鮮血淋漓,屢次放下再重新閱讀。原作出版于1929年。

  • 14 鸣蜩凌午 2019-01-30 16:39:37

    他们就好比是生活中一颗颗的螺丝钉,在各自的岗位生活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战争把他们集合起来回炉重铸成规格一模一样的零件,之后他们变得生锈,腐蚀,与原本的生活格格不入,再也变不回了原来的样子。

  • 10 郝院长 2020-08-14 09:18:05

    不愧是经典反战文学。真实,忧伤,残酷,克制。读到现在发现克制是好的文学影视作品的标尺,能在克制之中感染别人,而不是滥用读者的情绪,最是高级。以及,非常好的翻译,看了译者的生平,更觉敬佩。

  • 11 Vincent_Ruo 2019-04-26 23:30:29

    8分 这是一部反战题材的经典小说,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当团队里遇到困境、磨难,甚至有人死去时,他们总能苦中作乐,用打牌、偷吃、殴打残酷长官等方式获得短暂的快乐,营造黑色幽默感,这就使得这本书虽然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战争的控诉,却不至于过于压抑。后半段有一处讨论战争因何而起的对话,特别有意思,有人说,战争是因为一个国家利益被侵害,可立刻就被反驳了,毕竟国家的土地、河流、高山是不会去侵略其他国家的,而战士们在上战场以前,压根就没见过几个外国人,更别说被侵害了。所以,究竟是谁的利益被侵害了呢?另外,讽刺的是,本书于1930年被拍摄成电影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可没过几年,德国又发动了二战,这个世界上,蒙昧的人永远不会因为一本书、一部电影而减少。

  • 6 Spaniard 2019-05-23 22:29:53

    走过和平的南法。 坐着穿越国境的跨国列车。 想喝苹果白兰地。

  • 13 核时 2019-05-18 19:54:05

    更坚定一点:把战争描述得浪漫的人就是在犯罪。

  • 4 沁云 2018-12-31 11:16:33

    此前很难想象我会去读一本叙写战场生活的、纯男性视角的小说。雷马克以轻灵的语言描写沉重的战争,用朴实的对生活的渴望来控诉血腥,更以诗意的文字将他对一战的反思推向了一个哲学化的高度。朱雯先生译笔优美、晓畅,读之是一种享受。

  • 10 妖刀 2020-11-11 11:20:48

    希望健身房那些喊着赶紧开战的大爷们赶紧读读这本书。

  • 5 老九 2020-08-19 12:30:19

    第一次读到从德国青年士兵的角度来写的一战事件,书中呈现出的这些德国士兵们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并不穷凶恶极,他们跟英法士兵一样,都是战争和野心之下的牺牲品。“可是现在,我才看到你是一个同我一样的人。以前我只想到你的手榴弹、你的刺刀和你的步枪,而现在我才看到了你的妻子、你的脸和你我之间共同的东西。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说你们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些可怜的人,你们的母亲也和我们的母亲一样在着急,我们都一样怕死,也一样会死,一样会痛苦。原谅我吧,伙伴,你怎么会是我的敌人呢?要是我们把这些步枪啊制服啊统统都抛掉,那么你也会像卡钦斯基、克罗普一样是我的弟兄。把我二十年的生命都拿去吧,伙伴,站起来,再多拿一点也行,因为我还不知道,有了这条命我该去干些什么。”这一段真的泪目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