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童年》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色彩斑斓的、引人入胜的儿童生活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童年》在中国早有译本流传,本译本于1995年翻译出版,至今已印刷发行20余万册。此次以中俄对照加注释的形式再次出版之际,除了对个别译文做了重新翻译或者修改外,注释者在俄文部分解释了大学俄语专业四级以上词汇,并对个别固定搭配、典型句子加以注释。
童年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玛克西姆·高尔基,他是苏联著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11岁时当过学徒。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世人遗憾,悲伤。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个当官是干什么的呢?” “官儿吗,就像最淘气的孩子,把所有的孩子,把所有的法津都破坏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7 -
直到今天,我还能看见那只沿着裤筒,有一条鲜明的样式的令人厌恶的腿,看见它踢向一个女人的胸脯! 回忆旧日俄罗斯生活中这些和铅一样沉重的画面,我经常自问:值得吗? 因为丑恶也是一种真实,知道今天还没有绝迹!要想他们从我们的生活中清除掉,就必须了解它们。 尽管它们是那么的沉重,那么令人窒息,令人作呕,可是俄罗斯人的灵魂却勇敢的闯了过来,克服了,战胜了它们! 丑陋,卑鄙和健康,善良一同生长在这块广阔而又肥沃的土地上,后者点燃了我们的希望,幸福离我们永远都不会遥不可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童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3 条 )


重读《童年》,我终于明白了高尔基何以为“高尔基”!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因这句掷地有声且无所畏惧的呐喊,苏联作家高尔基,作为苏俄文学奠基人,享誉文坛,影响深远。 他的文字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盛赞为“壮丽的诗句,美妙的文章......永不为时光所磨灭”。 然而,这位伟人却长期饱受难以想象的苦难,其笔名“高尔基...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0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7.7分 94383人读过
-
Лениздат, Команда А (2014)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8.1分 3638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8)8.7分 2229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童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