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主编推荐:
古老智慧的现代转换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触。现代生活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受和困扰一如千百年前。
这本书是作者戴建业先生的心血之作,也是戴先生最喜爱的作品,作者紧贴老子的《道德经》学习老子的智慧,并用这古老的智慧化解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抚慰我们焦虑的情绪。戴先生行文风趣幽默、旁征博引,绝对让人拍案叫绝、手不释卷。可以说,这是近年难得一见的佳作,值得拥有。
内容介绍:
时代日新月异,人们仍旧为孤独、烦恼、焦虑、痛苦所困扰;时尚不断更新,人们依旧要去面对虚伪、做作、狡猾、阴险。因此我们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发言,与我们面对面对话,让他做我们时代的“心理医生”,治愈大家心灵的创伤,抚慰人们焦虑的情绪。这本书讲述的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延伸,是老子智慧的现代转换,既是照着《老子》讲,更是接着《老子》讲。这本书...
主编推荐:
古老智慧的现代转换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触。现代生活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受和困扰一如千百年前。
这本书是作者戴建业先生的心血之作,也是戴先生最喜爱的作品,作者紧贴老子的《道德经》学习老子的智慧,并用这古老的智慧化解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抚慰我们焦虑的情绪。戴先生行文风趣幽默、旁征博引,绝对让人拍案叫绝、手不释卷。可以说,这是近年难得一见的佳作,值得拥有。
内容介绍:
时代日新月异,人们仍旧为孤独、烦恼、焦虑、痛苦所困扰;时尚不断更新,人们依旧要去面对虚伪、做作、狡猾、阴险。因此我们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发言,与我们面对面对话,让他做我们时代的“心理医生”,治愈大家心灵的创伤,抚慰人们焦虑的情绪。这本书讲述的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延伸,是老子智慧的现代转换,既是照着《老子》讲,更是接着《老子》讲。这本书应该能让古代的老子首肯,更能让今天的读者点头。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介绍:
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组长、学术带头人,《华中学术》主编,湖北民族学院“彩虹学者”,台湾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客座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诚邀之重量级老子专家,曾出版著作多部。网易博客“2012年度十大博客(文化历史类)”之首,华中师范大学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第一位,“爱思想”网站专栏作家。
目录 · · · · · ·
老子与《老子》1
老子告诉孔子说:“富人以钱财送人,有学问的人以言辞送人。我当然算不上富人,只是窃得学问的虚名,所以我还是用言辞为你送行吧。”
1老子:模糊的肖像2
2《老子》:争论与结论5
3道:天地之根与万物之本7
· · · · · · (更多)
老子与《老子》1
老子告诉孔子说:“富人以钱财送人,有学问的人以言辞送人。我当然算不上富人,只是窃得学问的虚名,所以我还是用言辞为你送行吧。”
1老子:模糊的肖像2
2《老子》:争论与结论5
3道:天地之根与万物之本7
4自然:大道的本性与人生的境界11
5无为:治国之道与处世之方15
6悖论:弃智则智,大巧无巧20
7《老子开讲》:构思与特色 24
一 道与德27
瞬息万变的自然其实变中有“常”,眼花缭乱的现象背后也必定有“理”,左右自然和人类生成变化的“常理”就是所谓“道”。
1谈玄论道28
2万物之宗29
3天地之根31
4无状之状无物之象32
5惟道是从34
6反者道之动37
7道与物一与众39
8与大道同体与天地同流41
9有道则尊43
10上德不德45
二 自然与造作49
天地对于万物都一任其自然,从来不违背它们的本性,让鱼儿畅游于河中,让野兽奔驰于山上,让鸟儿翱翔于天空,为的是让它们能适其性任其情。
1道法自然50
2什么是自然?52
3“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54
4大道废有仁义56
5归于婴儿58
6知白守黑60
7因任自然61
8再说因任自然63
9自然之道65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67
三 无为与有为70
顺其正道而行,循其公理而为,因其本性而动,也即“辅助自然万物的生长发展”而不进行任何人为的干扰,因任自然而不用私欲,这一类“行为”就算是“无为”。1无为与有为的界限71
2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73
3天地不仁75
4善行者无迹善言者无言78
5为者败之执者失之80
6无为而无不为83
7无为之益86
8弃智去欲无为88
四 拙与巧90
知道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最糟。正视骄狂这种毛病,就可能避免这种毛病。有“道”者之所以没有骄狂的毛病,就是因为他们对这种毛病从不掉以轻心,所以才不会患这种毛病。
1不尚贤91
2绝圣弃智93
3再说绝圣弃智95
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97
5无名与有名99
6知人者智102
7自知者明104
8只缘身在此山中105
9大巧若拙106
10其出弥远其智弥少110
11“知不知”与“不知知”113
五 弱与强116
有能力却不自我表现,反而更叫别人佩服;认识了真理却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使自己出头;做了好事却不自我夸耀,反而更能显示你的功德;满腹才华却不恃才傲物,人家反而对你更加敬重。
1天下谁与子争先117
2甘于雌柔119
3柔弱胜刚强121
4自胜者强123
5再说自胜者强125
6强行者有志126
7强横者不得好死129
8见小曰明守柔曰强131
9德厚则全133
10居卑处下忍辱含垢135
六 静与动139
当我们的精神变得浮躁,当我们的思想已不澄明,当我们的心灵失去恬静,我们就非得下一番致虚守静的工夫不可。水静才能鉴物,人静才能明理。
1致虚返静141
2以静制动143
3以静养智145
4宁静致远146
5清静无为天下正147
6静胜躁148
7大器晚成149
8披褐怀玉153
七 进与退156
人们当然都喜欢“出人头地”“鹤立鸡群”,于是总有那么些老兄踮起脚尖想成为“长子”,这种行为与自然相悖,结果就必定事与愿违——想站得高反而站不牢便常摔倒;两步并一步常常想跑人前却落人后。
1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157
2无私才能成其私160
3“无用”与“有用”161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64
5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167
6大者宜为下高者应就低169
7图难于易为大于细171
8慎终如始173
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74
10漫说“高下”与“先后”176
八 仕与隐179
许多人以为老子只谈退隐而不讲进取,只鼓励人们出世而反对人们入世。这是天大的误会。“身退”以“功成”为先决条件,没有积极进取的志向谈什么退隐林泉的幽情?
1出仕:纵欲为盗还是利物爱民?180
2功成身退182
3再说功成身退184
4三说功成身退187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189
6“替天行道”191
7自知而不自炫自爱而不自贵194
九 治与乱196
人们一旦怀疑法律、规章、禁令的“正当”性,他们就会逃避法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人们用心计机巧对付法律的过程中,人心会变得阴险,世风也会变得浇漓。
1不值得信任才不被信任197
2我有三宝200
3执大象天下往203
4以百姓之心为心204
5其政闷闷207
6治则不治不治则治209
7治大国若烹小鲜212
8以智治国国必遭殃214
9民不畏死215
10“盗贼本王臣”217
11社会理想218
十 战与和222
古人认为左为阳右为阴,阳主生育而阴主杀戮,所以风俗贵左而贱右,和平时期以左为上,打仗时以右为上,以示和为贵战为卑。不到万不得已,有“道”者谁愿诉诸战争来解决争端呢?
1物壮则老223
2参战必以哀情战胜而处丧礼226
3欲弱先强228
4欲废先兴229
5欲取先与231
6以奇用兵234
7再说以奇用兵235
8战争与贪欲237
9善战者不怒239
10两军对阵慈悲者胜241
十一 修身与养生243
道家以“治国”为“修身”的末事,体“道”者强调以修身养真为本而以其余事治国,主张崇本以息末或守母以存子,君主如能以修身为本,治国之末事则自在其中。
1形神相亲244
2来也潇洒去也潇洒246
3根深柢固长生久视248
4去奢存俭250
5无欲则刚强无私才博大252
6理想人格254
7不自大才能成其大256
8生命与名利259
9祸福相倚264
10修身养真267
11结怨与解怨269
附录:《老子》原文及注释272
后记308
· · · · · · (收起)
喜欢读"老子开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老子开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老子开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从诗意玄想到现实关怀 ——读《老子开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 约两千五百年前,道家圣人老子见周之衰,意欲绝尘而去。在路过函谷关时,幸亏关令尹喜“死死纠缠不放”,才使得他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千古奇书。此书虽短短五千言,然而其精神之博大,思想之恢宏,却令后世之人望尘莫及。自庄子申述、韩非解喻以至后世诸贤的章句、注笺无不... (展开)
《“思”与“诗”的对话》

好看! ——评《老子开讲》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暂无评分 16人读过
-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8)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戴建邺教授推荐 四本书带您领略古代文化 (熊猫格子)
- 我最爱的图书
- 一般吧 (改變是好事)
- 哲学 (三无散人)
- 得意忘形 (川贝枇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老子开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titi 2020-06-11 13:48:21
本以为会看不下去,但是老戴随笔形式的阐述非常通俗易懂,加上大量的引经据典,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对老子的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在疫情期间读,仿佛一碗对生活在如今浮躁社会的心灵绿豆汤。其实挺认同老子的理论,但是很多时候迫于无奈无法遵循,就时刻提醒自己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吧
0 有用 每天一点 2019-10-20 23:54:57
写的很幽默又很深刻,一个很棒的老爷爷,也是看了视频粉了的,不过确实有才,散文杂文类型的文章,没事了看一点,可能看的不连贯吧,不过对“无为”“强弱”“动静”和“进退”有了深一步的了解。上善若水吧。
1 有用 柳川 2017-02-04 13:43:27
很喜欢戴老师,但很遗憾这本书不对我胃口。
0 有用 z1835 2022-03-28 10:41:32
联系历史上一些故事和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还有作者一些人生经历解读老子,有助于理解。
1 有用 NER:D 2021-03-21 23:36:38
选看了一下。某评论挺中肯,戴老师之真诚实属稀缺。旁征博引扎实,尤其诗词,也算讲老子类书籍中的新意。词义的推敲,解读的流变,也让人受用。不足处也不必遮掩。比如论及“无为”≠“不为”,但又回到手段目的说。律和律的应用是两回事,当这个律的适用条件带悖论时尤其明显。有主观目的即有欲,有欲便“有”,作出来的“无为”不是“无为”,已不再适用“无为而无不为”。 故个人不赞同文中观点生成的逻辑。窃以为纯学术的非... 选看了一下。某评论挺中肯,戴老师之真诚实属稀缺。旁征博引扎实,尤其诗词,也算讲老子类书籍中的新意。词义的推敲,解读的流变,也让人受用。不足处也不必遮掩。比如论及“无为”≠“不为”,但又回到手段目的说。律和律的应用是两回事,当这个律的适用条件带悖论时尤其明显。有主观目的即有欲,有欲便“有”,作出来的“无为”不是“无为”,已不再适用“无为而无不为”。 故个人不赞同文中观点生成的逻辑。窃以为纯学术的非艺术的眼光难触及共情。说得清楚的就不是感觉,没法讲道理的东西才可能是真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