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增订本)
出版年: 2015-5
页数: 654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滇西抗战三部曲
ISBN: 9787108051851
内容简介 · · · · · ·
松山战役,可能是在中国最无名的地方发生的最有名的战役。
松山战役(包括密支那、腾冲战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
当时参战的官兵们,虽然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抱有信心,但是看到日军如此疯狂地顽抗,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看到胜利那一天的到来。很多人的想法是,拼光自己这一代人,杀死全部日本男人,也许中国才能熬到胜利那一天!
——余戈(本书作者)
余戈的这本书,有两个“正视”:其一,正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正面表现;其二,正视侵华日军在军事行动上的严密作风。这是历史的态度。
(本书)从军事的、战役的、战术的乃至具体的战斗过程、具体的战斗细节切入去研究战争史。详实、真切、细致、可感,有具体日期、具体人物、具体地点、具体景象、具体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到硝烟,如听到枪声炮声,如面对怒江滔滔翻滚的浊浪,和对岸高崖上...
松山战役,可能是在中国最无名的地方发生的最有名的战役。
松山战役(包括密支那、腾冲战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
当时参战的官兵们,虽然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抱有信心,但是看到日军如此疯狂地顽抗,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看到胜利那一天的到来。很多人的想法是,拼光自己这一代人,杀死全部日本男人,也许中国才能熬到胜利那一天!
——余戈(本书作者)
余戈的这本书,有两个“正视”:其一,正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正面表现;其二,正视侵华日军在军事行动上的严密作风。这是历史的态度。
(本书)从军事的、战役的、战术的乃至具体的战斗过程、具体的战斗细节切入去研究战争史。详实、真切、细致、可感,有具体日期、具体人物、具体地点、具体景象、具体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到硝烟,如听到枪声炮声,如面对怒江滔滔翻滚的浊浪,和对岸高崖上日军碉堡黑洞洞的枪眼。
——朱增泉(中将,《观战笔记》作者)
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
《1944:松山战役笔记》像一块厚厚的板砖朝我劈面拍来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质量和沉重,也让我长长地吐出了一口鸟气:总算在期待了如此多年之后,看到了一部中国人自己写出的、放在世界战史文学橱窗里毫无愧色的作品。
即使如我这种以读战史为己任的读者,也很少读过如此这般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烈的血腥、烧焦的皮肉、滚烫的弹壳和刺鼻的硝烟味的作品,以致我至今闭上眼睛,都能马上想象出那片寂静的战场下,被太多的鲜血浸泡过的钢铁和铜的腥气以及暗红色的泥土!
——乔良(空军少将,《超限战》作者)
日本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只有三次是他们所说的“玉碎战”,也就是日本人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滇西的松山、腾冲和缅北的密支那。这三个地方都是中国人打下来的。
—— 余戈
1944:松山战役笔记(增订本)的创作者
· · · · · ·
-
余戈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余戈,1968年7月出生,在陕西、甘肃、云南等地乡村,军营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1985年考入军校从军.曾在部队任雷达技师,宣传干事。1994年调入解放军出版社,现为《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副主编,发表散文随笔、文化评论、报告文学类作品百余篇。2000年起,业余时间收藏抗战文物、研究抗战史。偏爱从技术、战术、军人生存方式等军事文化视角,进行“微观战史”的写作。
目录 · · · · · ·
序一 研究战争史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序二 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
序章 他们在寻觅什么?
第1章 惠通桥的“罗生门”
第2章 松山:兽军盘踞的要塞
第3章 大反攻:西线有战事
第4章 一战松山
第5章 二战松山
第6章 三战松山
第7章 四战松山
第8章 五战松山
第9章 六战松山
第10章 七战松山
第11章 八战松山
第12章 九战松山
第13章 十战松山
尾章 松山战役检讨
松山战役大事记
松山战役相关纪念设施考证
附图
附表
历史照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5月6日,陈纳德致电向宋美龄报告,并请求对怒江惠通桥附近公路上的日军实施空袭,当即得到蒋介石的批准。 此后,飞虎队以特克斯·希尔、汤姆·琼斯、埃德·雷克托和弗兰克·劳勤等4名队员驾驶P-40E型飞机实施轰炸、扫射,此机型原配有可携带6枚35磅杀伤炸弹的弹架,但改装了可携带俄国产570磅炸弹的机腹弹架,4名队员均为经验丰富的美国前海军俯冲轰炸机飞行员;另以沃雷·沃尔森、R.T.史密斯、埃里克·希林和汤姆·海伍德等4名队员驾驶P-40B型飞机担任高空掩护。由于怒江西岸的日军车辆和部队只能在从陡峭的松山山腰间劈出的狭窄公路一线猬集,没有隐蔽回旋之所,所以空袭造成巨大的伤亡。据统计,飞虎队在7、8两日的空袭中,共轰毁敌机1架,毁敌卡车50辆,毙敌200名。 以往中方资料仅强调第36师的地面阻击战,对飞虎队的空中助战很少提及,大概因为空中攻击难免造成对我难民的误伤,作为友军的美国人很难面对这一复杂的“战场伦理”问题,这也是陈纳德要特别请示蒋介石批准的原因。杜安·舒尔茨的记述为:“他(陈纳德)清楚地知道,被日军困在公路上的中国人会因此遭难。他面临一个可怕的决定,是否应为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而牺牲一部分人。这不是一个他能独自做出的决定。他不能对那么多的中国人的生命承担责任。于是他于5月6日给蒋夫人拍了一封电报,向她叙述了目前的情况并要求委员长准予对公路沿线的攻击。他在同一天得到了委员长的答复:消灭敌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1章惠通桥的“罗生门”(1942年5月5日—6月1日) -
在高黎贡山方向作战的远征军第198师第592团团长陶达纲,1988年在台湾出版了根据自己的阵中日记写就的《滇西抗日血战写实》,披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5月30日,打下冷水沟,只见两个坑中有水泡着的十几具日军尸体,细看他们的大腿肉、屁股肉都有刀痕,有的还见骨头,真是惨啊。又随部队到了北斋公房,房屋四周有一小堆一小堆的黑色屎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日本人吃他们自己人的肉,因为纯吃肉的屎便是黑色的。显然五六天以来,日本人后方补给断了。”战时驻昆明美国新闻处所编的《最高海拔的战斗》中这样描述:“那里的日本人被包围,最糟糕的供应问题出现了,当应征入伍的中国农民小伙子在炸毁日军最后的工事时,他们搞不懂为什么原估计至少还有300名日军,现在只剩下75人?他们在厨房找到了答案,原来日本人吃完了干粮,就把自己人一个个吃掉。”中国远征军美军最高顾问多恩将军,也发现了日军吃人肉的事实:“我们和中国的一个营在高黎贡山西坡一个叫江苴的地方奇袭成功,当我们冲到了日本军的一个指挥部食堂时,美国的联络军官碰见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吃人肉的例子:准备好的不同阶段的尸体像堆柴一样地在地上堆着,有一些尸体的部分位置被剥了皮,长条的人肉是从另外一些人身上割下来的;有几人仅留下了骨架,奇怪的是头、手和脚都完整地保留下来。许多长条人肉,显然是从手臂和腿部割下来的,正挂在树枝和绳子上晒干,有些还需要被割成适当长条以便在两口大锅里炖煮。”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1944:松山战役笔记(增订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1944:松山战役笔记(增订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1944:松山战役笔记(增订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1 条 )


不容忘却的历史抗战英雄们

冰点:一场战争的两种纪念

微观战史视角下的草根情怀

抗日战争后期滇西大反攻的松山战役的详细经过
> 更多书评 71篇
论坛 · · · · · ·
增订本比前书多出了哪些内容? | 来自KJ | 5 回应 | 2024-04-17 23:45:50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37°暖书单(一) (37°暖)
- 豆瓣五星图书【中国近现代史】 (爱玛·包法利)
- 历史 传记 紫金 (微不足道)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1944:松山战役笔记(增订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东林君 2020-04-05 18:07:57
把外围资料和大致脉络搞懂后再看这本书,受益匪浅,画面时间场景一下子出来了,如果能把插图和地图穿插在文中就更完美了。没有塑造起一个完整的人物依然是最大遗憾。想了解那段历史建议先看凤凰卫视《中国远征军》纪录片-《我的团长我的团》-余戈-我的团长我的团……
17 有用 冷月独夜行 2016-01-25 15:34:28
副标题中的“笔记”二字可谓名副其实,本书厚达654页,作者多方搜集资料,澄清了很多事实,但欠加工,离《自由与荣耀》《日本帝国的衰亡》《巴黎烧了吗?》等优秀的非虚构作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1 有用 路边小石杜辉 2025-02-21 15:35:42 北京
从军事和历史的角度非常详细的介绍了松山战役,但详细到近乎啰嗦就让人看着没耐心了。
5 有用 西西弗 2019-12-03 16:03:23
花了半个月时间,配合凤凰卫视《中国远征军》、第二遍《我的团长我的团》一起读完。民族的英雄,政治的替罪羊,七十多年前血染松山,至今弥漫着硝烟味,可大多数战士如今一个名字一块碑文都没有留下,登记在册的也是数遭破坏。《中国远征军》的开头,记者在街头采访路人“你知道中国远征军吗?”“没听说过”、“不知道”、“是讲过长征的那种啊?”。我们遗忘了他们,选择性的一样了他们。我居然要看书才知道,我们曾经那么辉煌;... 花了半个月时间,配合凤凰卫视《中国远征军》、第二遍《我的团长我的团》一起读完。民族的英雄,政治的替罪羊,七十多年前血染松山,至今弥漫着硝烟味,可大多数战士如今一个名字一块碑文都没有留下,登记在册的也是数遭破坏。《中国远征军》的开头,记者在街头采访路人“你知道中国远征军吗?”“没听说过”、“不知道”、“是讲过长征的那种啊?”。我们遗忘了他们,选择性的一样了他们。我居然要看书才知道,我们曾经那么辉煌;我竟然要自主的接触这些作品,才能知道70多年前十七八岁的浴血男儿。 (展开)
4 有用 前行的老欧 2017-12-24 14:17:5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纵然是西南边陲的惨胜,那些曾为国抗击入侵者的英雄儿女们,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