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自古希腊以降,人们一直在找寻一种通向过去、激活记忆的方式。这正是阿甘本在《宁芙》一书中所讨论的主题:对时间与影像之关系的探索。
•过去与当下,记忆与影像,影像与宁芙。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记忆技术,去穿透过去与当下之间的隔膜,去把握那个业已逝去的过去。在阿甘本看来,真正的记忆技术就是宁芙化的技术,只有与作为影像的宁芙结合,一种通向过去的可能性才能真正降临。
•阿甘本是少有的其思想和写作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宁芙》探讨了一系列关于美学理论的广泛研究课题,包括意大利舞蹈大师多梅尼科•达•皮亚琴察的“魅像”概念,德国艺术史学家阿比•瓦堡著名的《谟涅摩绪涅图谱》,瓦尔特•本雅明的“辩证影像”概念,以及芝加哥著名摄影师内森•勒纳在1972年的离奇发现。对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领域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文献。
内容简介
在探索打开过去之门的方式上...
•自古希腊以降,人们一直在找寻一种通向过去、激活记忆的方式。这正是阿甘本在《宁芙》一书中所讨论的主题:对时间与影像之关系的探索。
•过去与当下,记忆与影像,影像与宁芙。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记忆技术,去穿透过去与当下之间的隔膜,去把握那个业已逝去的过去。在阿甘本看来,真正的记忆技术就是宁芙化的技术,只有与作为影像的宁芙结合,一种通向过去的可能性才能真正降临。
•阿甘本是少有的其思想和写作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宁芙》探讨了一系列关于美学理论的广泛研究课题,包括意大利舞蹈大师多梅尼科•达•皮亚琴察的“魅像”概念,德国艺术史学家阿比•瓦堡著名的《谟涅摩绪涅图谱》,瓦尔特•本雅明的“辩证影像”概念,以及芝加哥著名摄影师内森•勒纳在1972年的离奇发现。对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领域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文献。
内容简介
在探索打开过去之门的方式上,古希腊人用一种神秘的仪式,召唤出可以为我们带来过去叙事和幻像的谟涅摩绪涅女神。然而,现代思想家们却将我们通往过去的命运交付给一个影像。德里达的得意门生伯纳德•斯蒂格勒将我们面对影像的技术,理解为影像的自动化过程。
不过,从一开始,阿甘本就将他的影像哲学附着在德勒兹的重复的基面上,他所关心的并不是纯粹回到过去的可能,他认为我们必须在影像的碎片中,恢复一个潜在的过去,而不是仅仅恪守一个空洞的客观性原则。
在此意义上,阿甘本将影像比作宁芙。宁芙是古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中的仙子,她们并不是诸神,并不能享受永生,因此在阿甘本看来,她们是介于人与动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宁芙就是影像的隐喻,影像是一种介于真正鲜活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物。阿甘本通过追溯图像学研究的谱系,提出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封存在影像之中,我们唯有在与影像(宁芙)的结合中,才能去开启通向记忆、通向过去的可能性。
宁芙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吉奥乔•阿甘本(1942-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古典学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现在在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巴黎的哲学国际学院以及欧洲高等学院同时担任教职。他早年求学于罗马,后辗转于法国的莱托、英国的伦敦,并在著名的瓦堡研究所从事研究 工作。1995年,一部《神圣人:主权权力与赤裸生命》让他在世界思想界声名鹊起,迄今为止,他已经围绕“神圣人”系列出版了9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国与荣耀》《语言的圣礼》《例外状态》《最高的贫困》《身体之用》等)。在这些著作中,阿甘本依循着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轨迹,探索了从古希腊以及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政治权力及其治理术是如何在政治生活中展开的,又是如何将我们的生命分割为政治生命和赤裸生命的。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诗的终结》、《宁芙》、《潜能》等。
译者简介
蓝江,男,1977年出生,...
吉奥乔•阿甘本(1942-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古典学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现在在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巴黎的哲学国际学院以及欧洲高等学院同时担任教职。他早年求学于罗马,后辗转于法国的莱托、英国的伦敦,并在著名的瓦堡研究所从事研究 工作。1995年,一部《神圣人:主权权力与赤裸生命》让他在世界思想界声名鹊起,迄今为止,他已经围绕“神圣人”系列出版了9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国与荣耀》《语言的圣礼》《例外状态》《最高的贫困》《身体之用》等)。在这些著作中,阿甘本依循着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轨迹,探索了从古希腊以及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政治权力及其治理术是如何在政治生活中展开的,又是如何将我们的生命分割为政治生命和赤裸生命的。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诗的终结》、《宁芙》、《潜能》等。
译者简介
蓝江,男,1977年出生,湖北荆州人,法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欧陆激进思想和哲学,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维历史轨迹》、《生命、语言和影像:阿甘本的三个维度》(即出)、《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即出),主要译著有阿兰•巴迪欧的《世纪》、《小万神殿》、《哲学宣言》、《第二哲学宣言》、《元政治学概述》、《存在与事件》(即出),阿甘本的《王国与荣耀:神圣人II,2》(即出),以及艾德•米勒和容•延森的《万物的追问:哲学的邀请》。
目录 · · · · · ·
总 序│重拾拜德雅之学
译者序│记忆与影像
宁 芙
附 录│为了电影的伦理 / 阿甘本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简短的、完全平衡的完整拥有各种形式的瞬间……纯粹、轻快、赏心悦目,如同古希腊人的极值(akme),它是如此轻盈,以至于天平上的刻度轻轻一颤。我看着这个刻度,并没有弄明白这个刻度眼下是要再次倾斜,还是要恢复绝对的宁静。我看着,而不是去弄明白,在这个摇摇晃晃的不动的奇迹中,看着那个轻巧的、微不足道的颤抖会指引着生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6页 -
人的故事总是关于魅像和影像的故事,因为,正是在想象之中,个人与非人之间、多与一之间、感性与知性之间的断裂才有可能发生。与此同时,想象也是这个断裂的辩证性重构之所在。影像就是遗痕,那些先于我们的人们所希冀、所欲求、所害怕、所压制的东西的痕迹。因为,正是在想象之中,某种像故事(历史)([hi]story)的东西才成为可能;正是通过想象,在所有新的衔接点上,历史被决定下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宁芙"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宁芙"的人也喜欢 · · · · · ·
宁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宁芙:一种关于记忆的技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阿甘本通过对宁芙这一形象的考据研究,试图揭示一种关于形象、时间与记忆的深层真理,并旨在解构西方文化中“形象”的形而上学本质,探索其与人类存在、感知和记忆的关系。通过艺术史与哲学的交叉考据,阿甘本揭示了形象作为时间—记忆装置的潜能。宁芙不仅是美学对象,更是一... (展开)> 更多书评 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Seagull Books (2013)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
Bollati Boringhieri (2007)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Merve (2005)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有些设计或采访类的书 (黑压压一片)
- 2016年购书目录 (思郁)
- ○拜德雅●人文丛书 (拜德雅Paideia)
- ○到灯塔去● (拜德雅Paidei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7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宁芙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peyote 2019-07-20 14:56:21
为什么阿甘本一篇论文就成了一本书,讲真,太会做生意了。再说,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思考完全不足以出书,没有太多含量。蓝老师的前沿信息量都比正文大。但是最后附上文章还蛮有启发的。然而,我看完也无法认同将宁芙当作一种记忆技术的隐喻?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意象?因为其含混性?斯蒂格勒和德勒兹好不容易把人给解构了,阿甘本又用与人的交合再结域了一个依然存在的实体的人。这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就是菲勒斯癌,为什么侧重看看宁芙逃... 为什么阿甘本一篇论文就成了一本书,讲真,太会做生意了。再说,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思考完全不足以出书,没有太多含量。蓝老师的前沿信息量都比正文大。但是最后附上文章还蛮有启发的。然而,我看完也无法认同将宁芙当作一种记忆技术的隐喻?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意象?因为其含混性?斯蒂格勒和德勒兹好不容易把人给解构了,阿甘本又用与人的交合再结域了一个依然存在的实体的人。这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就是菲勒斯癌,为什么侧重看看宁芙逃逸、解域和生成的可能?或者说,他忽视了柏拉图美诺篇的自我解构,进入了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主体性想象。至少这本“书”展现出的思考让我颇为失望。(本雅明的辩证意象还是很有意思)(再次,蓝老师是不是把“海涅”翻成了“海因”?) (展开)
1 有用 陈归礼 2017-06-25 23:13:39
阿甘本每一本著作的考古学式的文风都让人沉浸其中。宁芙是我们永远抵达不到的彼在,我们的幽灵。
1 有用 观止 2018-08-26 11:24:21
虽然是在讲述图像,但是,可以扩展至事物,由此,人与物的互动,赋予了物以生命,并且反过来重塑人自身。
23 有用 Eco 2016-05-10 14:56:48
阿甘本的宁芙与斯蒂格勒的第三持留,加上朗西埃的影像的宿命,都是一个水准的,不是我高看deleuze,在影像思考上前几位跟他不是一个层次的。二刷,这篇文章对艺术史的要求很高。
2 有用 白雪茶。 2017-04-26 13:33:33
影像的影像,不在场的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