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的原文摘录

  • 德性不是人生而有之的,而是过实践和教育获得的.德性意味着有完全的知识,所以只有成熟的人能够有德性。这里所作的假定是,人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行动,他会自然追求他认为是好的,避免坏的。因此,坏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判断或错误的意见,斯多葛学派有时指出后者是激情或无节制的冲动、即过头的冲动的原因,有时又视之为结果。激情有四种,即欢乐、欲念、恐惧和悲伤。对当前的善作出错误的判断,引起欢乐,或被欢乐所引起;对未来的善作出错误的判断,引起欲念;对当前的恶作出错误的判断,引起痛苦;对将来的恶作出错误的判断,引起恐惧。所有这些激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各种激情的病态,我们不仅要使其有节制,而且要予以根除,这颇为自然,因为那是荒唐而逾常的感情。激情是错误的意见。因此,斯多葛学派的理想是摆脱激情或无动于衷。 (查看原文)
    /nuː s/ 4赞 2012-12-22 08:43:44
    —— 引自第121页
  • 二、理论宇宙论。 理性还试图把一切现象的客观条件归一终极和至高无上的境地、或一无条件的境地。我们构成一个自然整体的观念、宇宙的观念,把这看成是一切现象所依赖的原则,或者在现象本身中寻求一无条件的境地。无论是在哪一种情况,我们构成宇宙论的观念,都使自己陷于各种对立中,康德称之为二律背反:这种诡辩的命题既不能希望得到证实,也不怕来自经验的反驳。正题没有矛盾,而且植根于理性的必然性中,但是偏巧反题同样能够为自己的成立举出切实有力和必然的根据。 有四种这样的二律背反,其中的正题和反题都能得到证明。能够得到证明的有:(1)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或者是永恒的;世界在空间上是有限的,世界在空间上是无限的;(2)物体可以无限分割,物体不是可以无限分割,其中有单纯的部分,不能再进一步分割(原子);(3)世界上有自由,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按照自然的规律产生的;(4)世界上存在一绝对必然的神,作为世界的一部分或它的原因。无论在世界以内或以外,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神,作为它的原因。参与者喜爱一种论旨,而不喜爱另一种,只以他们自己的兴趣为转移,而不考虑真理的逻辑标准。凡是思想健全的人,如果他认识到他真正的利益,对正题或独断论会有一定的实际的兴趣。世界有一开端;我的能思维的自我是单纯而不可毁灭的;它是自由的,不为自然所强制;构成世界的事物全部秩序导源于原始的神,一切事物都从那里得到统一性和有目的的联系一这些都是伦理和宗教的支柱。反题或经验主义则剥夺或似乎剥夺了人所有的这些支柱。如果没有和世界不同的原始的神;如果世界没有开端,从而没有一造物主;如果人的意志不自由,人的灵魂像物质一样可以分割和毁灭,人的道德观念和原则就会失去全部的有效性,和构成它们理论上支柱的先验的观念一起衰落。 这还涉及到纯理论的旨趣问题。如果我们肯定正题中先验的观念,我们能够先验地思考一连串的全部条件,从... (查看原文)
    周歪歪 2赞 2022-02-08 16:56:58
    —— 引自章节:第三编近代哲学
  • 智者们逐渐知晓这一事实,即人类的心灵是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智者以前的思想家都认为人类理性的能力能够获取真理;尽管具有批判的敏锐,但他们却忘记批判理智自身。智者将目光转向认知的主体,并断定知识依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东西,对他而言就是真的,不存在客观真理,而只存在主观的意见。“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这样教导人们。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赞 2022-03-14 17:24:18
    —— 引自章节:■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 整个智者运动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唤醒了思想,向哲学、宗教、习俗、道德和以其为基础的制度提出了挑战,要求用理性来为它们提供辩护。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赞 2022-03-14 17:24:18
    —— 引自章节:■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 在一个人眼前,争论者混乱模糊的概念逐渐成型,越来越清晰而明确,最后非常醒目,像美丽的雕塑。苏格拉底学到了雕刻艺术的精髓。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赞 2022-03-14 17:24:18
    —— 引自章节:■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 苏格拉底对知识的信念,对清晰且理由充分的思考的信念是强烈的——这一信念如此强烈,以至于他认为知识可以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他将自己的方法应用到所有人类问题上,特别是道德问题,并试图为行为找到理性的依据。我们已经看到,激进的思想家将他们所处时代的伦理观念和实践仅仅视为习俗:毕竟强权塑造了公理。保守者认为习俗是不言自明的:行为准则不是一个人能够推理出来的;准测必须得到遵守。苏格拉底力图理解道德的意义,发现正确和错误的理性原则,凭借这一原则来解决道德问题。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赞 2022-03-14 17:24:18
    —— 引自章节:■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 苏格拉底这样回答:知识就是最高的善。苏格拉底伦理学的中心观点包能这一公式中:“知识即美德。”正确的思考对于正确的行动来说是根本的。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赞 2022-03-14 17:24:18
    —— 引自章节:■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 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说,我劝你们所有人,年老的和年轻的,不要考虑你们个人或者财产,首先最重要的是关心灵魂的进步。我告诉你们,美德并不是通过钱财而获得的,而是美德带来了钱财和所有其他人类的善,公共的和私人的。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赞 2022-03-14 17:24:18
    —— 引自章节:■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 (1)斯多葛学派芝诺和快乐主义者伊壁鸠鲁所研究的首要问题是行为问题:什么是有理性的人努力争取的目的,即至善?伊壁鸠鲁学派认为是幸福,斯多葛学派认为是有德性的生活。两派都对逻辑和形而上学感兴趣。前者认为这种知识能够破除迷信和愚昧,有助于增进幸福;后者认为这种知识能够教诲人认清,他生存于理性的宇宙中,应当履行自己的职责。 (查看原文)
    苏坦纳的冒险 2011-06-19 17:04:07
    —— 引自第9页
  • 恩培多克勒(中略)认为绝对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就变化的真实意义来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变成任何别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产生于无,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变成无;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变成另外一种绝对不同的东西。他却同赫拉克利特一样,仍然主张事物是会变化的。不过,这种变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他肯定有恒常的元素或分子,元素或分子结合起来构成物体,这就是生成;物体的各部分分裂开来,则是衰颓。任何东西都不能绝对真正地生成、变易或消失;世界上只有恒常不变的元素能够并且确实在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 (查看原文)
    苏坦纳的冒险 2011-06-19 17:52:32
    —— 引自第11页
  • 爱情和友谊用数字“八”来表示,因为爱情和友谊是和谐,而八个音度是和谐。 (查看原文)
    苏坦纳的冒险 2011-07-02 03:31:06
    —— 引自第18页
  • 在近代,特别激起这样反对唯理主义思想爆发的,是机械论和决定论的世界观,这是科学的或唯理主义的思想不可避免地所导致的世界观,它把个人贬低为傀儡。对许多人来说,这孤立无援的天然智慧不是归结为绝望和阴郁的怀疑论,就是归结为悲惨的宿命论,这种宿命论是对人类极为强烈的渴望的嘲讽,使其最为崇高的价值化为泡影。 (查看原文)
    飘过321 2011-12-08 16:34:28
    —— 引自第432页
  • 康德把真正的知识规定为普遍和必然的知识。他同意唯理主义者的观点,认为在物理和数学中有这样的知识。他又同意经验主义者的观点,认为这样的知识是属于观念性质的知识;它不是关于事物本来状态的知识,而是关于现象的知识,即关于感官所感受的事物的知识。因此,理论形而上学(宇宙论、神学和心理学)是不可能的。他同意经验主义者的观点,认为我们只能认识我们所经验者,感觉是知识的材料;同意唯理主义的观点,认为普遍和必然的真理不能得自经验。感觉提供知识的材料,心灵按照由它的本性所形成的必然的方式予以整理。因此,我们有关于观念的秩序的普遍和必然的知识(唯理主义),这不是关于自在之物的知识(怀疑论)。知识的内容来自经验(经验主义),但是,心灵思维它的经验(唯理主义)。不过,自在之物是存在的,我们能够思维自在之物,但是,不能象认识经验世界的事实那样,认识自在之物。如果不是因为有道德意识或实践的理性,就不能回答、甚至无从探讨这样的问题,即关于和有因果关系的时空秩序不同的一个世界的存在、上帝的存在、自由和不死。 (查看原文)
    飘过321 2011-12-08 16:56:24
    —— 引自第433页
  • 笛卡尔的目的是要发现一些确实而自明的真理,这种真理,每一个具有常识和推理能力的人都会承认。经院学派的哲学不能提供这种知识;它对同一课题意见分歧,在这领域里,要找到确实性是徒劳的。其他科学实际上是从经院哲学中援引原则,在这不稳固的基础上不能建立坚实可靠的东西。因此,我们得不到清晰明确的知识,只承受许多错误的意见,陷于荒谬和怀疑中。在哲学中没有一个问题不仍然处于争辩之中。因此,科学要有坚定和恒常的东西,必须扫除这种意见,从根本上重新建立起来。 笛卡尔说,“于是我想我所看见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的;我相信我的欺诈的记忆所提供给我的那些东西,没有一件是真的;我想我没有感觉;我相信物体、形状、广袤、运动和位置不过是我心灵的虚构。那末,还有什么可以认为是真的呢?也许只是这样,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确实的。” 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实的,那就是我怀疑或思维,对此是不能怀疑的。在思维者进行思维的时候,设想思维者不存在,这是矛盾。在这里笛卡尔不是从经验的心理事实推论出:我思,故我在;而是从逻辑上推论:怀疑意味着存在一个怀疑者,思维意味着存在一个思维者,即一个思维着的东西或精神实体;这样就把握了在他看来是一个合理的、自明的命题。怀疑意味着思维,思维意味着存在;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对一个循序而进行哲学思维的人来说,这是首先出现、最确实的知识。”这是我们一直寻求的原则——形而上学的一个确实而自明的出发点。这个命题还提供了真理的标准或检验法。它绝对确实,是真的,是清晰明确地被人认知的。因此,我们能够确定这样一条普遍的规则:凡是清晰明确被人认知的,都是真的。 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几种自明的真理:我存在;凡是清晰明确被认知的,都是真的;任何事情都有原因;原因至少必须同结构一样实在和完善;上帝存在;上帝完善,上帝不会欺骗我们。... (查看原文)
    飘过321 2011-12-08 17:23:30
    —— 引自第308页
  • 在目的和方法上,斯宾诺莎于是以笛卡尔为榜样。同他的前辈一样,他对同样的问题也感兴趣,但是,他试图用比较严谨和有系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笛卡尔截然划分上帝和自然以及精神和肉体:思想是精神的属性,广袤是肉体的属性。但是,他宣称上帝是唯一独立的实体,其他所谓实体都依赖于他,而且只有 相对的独立性。斯宾诺莎严肃地采纳了这种思想,并以逻辑的一致性予以加工。如果实体除其本身以为不需要别的东西便得以存在或被设想,如果上帝就是这个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依赖于他,那末,显然上帝以外就不可能有实体。思想和广袤不可能是不同实体的属性,而是同实体一起融合于上帝之中;它们是唯一的独立的实体的属性。宇宙中一切事物都依赖于它;上帝是一切性质和事态的原因和负荷者,是一切事物赖以存在的基质。他是一个既能思维、又有广袤的实体,这样,实体的二元论消失了,而属性的二元论依然存在。这两种属性之间、精神和物质活动变化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这两个系列相互平行,永不相交。凡是有精神现象的地方,必然有物质现象,反之亦然;物质领域里的秩序和联系同精神领域里的秩序和联系是同一的。一元论、泛神论和平行论取二元论、有神论和相互作用代之。 (查看原文)
    飘过321 2012-01-25 12:05:38
    —— 引自第327页
  • 斯宾诺莎在他的体系中对待世界,像对待几何学中的问题一样。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必然地由宇宙的第一原理或根据而来,犹如几何学的命题必然地由其逻辑前提推演而来。正如在数学演绎中其结果不知是在时间上的后果,而是同原理本身一样是永恒的。事物也因第一原因而起,不是在时间中的演进,从永恒的观点来看,而是永恒的。时间仅仅是在思维的样态,这里却没有先后,只有永恒性。根据等于结果,原因等于理由;合理的或逻辑的根据和实在的根据之间没有区别。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在现实中每一事物都由另一事物而来,或被引起;宇宙是一个因果锁链,其中每一个环节必然和前一个环节相联系,正如在推理的过程中每一个结论都是建立在前提之上的。而且,正如数学证明中每一命题都是其他命题的必然结果,在自然中每一事物也是其他事物的必然结果:整体是一个又相互联系的体系,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其必然的位置。这就是说,斯宾诺莎的体系是严格的决定论的。另一方面,自然中没有目的或计划,正如属性中没有目的和计划一样;从这一点看来,斯宾诺莎的体系是反目的论的。上帝怎么会有计划?思维同有广袤的性质一样,是潜在的实体的属性,所以不能作为终极因先于后者而存在。如果肯定上帝有目的,那就是把思维置于广袤之前,而事实上思维作为上帝的属性或表现,是和广袤处于同样地位的。 (查看原文)
    飘过321 2012-01-25 12:23:28
    —— 引自第329页
  • 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有权利做他所能做的事,强权就是公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过分地运用他们的权利,于是引起冲突;为了使所有的人和平共处,必须放弃天赋的权利(社会契约论)。这在国家中能够做到,国家维护公共福利而限制个人的天赋权利和任意性。只有在有组织的社会中,正义和非正义、功绩和罪恶才有意义,那就是说,道德能过促成社会生活时,才有存在的理由。 (查看原文)
    飘过321 2012-01-25 12:38:05
    —— 引自第342页
  • 世界由实体所组成,实体是能力、性质和活动所依附和所由产生的支持者或负荷者,是性质和活动的根据和原因。实体有两种,即物体和灵魂。物体是这样的实体,它的属性是广袤。坚实或不可入性以及能运动和被推动的能力。这些是第一性的性质,通过感官我们能够感受。因此,可以有不存在物体的空间,或纯粹空间,即真空。我们能够设想没有坚实性的空间,运动就证明有真空。除了物质实体以外,还有精神实体或灵魂。灵魂是实在的存在物,我们有清晰明确的灵魂观念。知觉或思维能力或推动物体运动的意志或能力是它的属性。通过反省我们认识这种性质。但是,思维不是灵魂的本质,而是灵魂的活动。灵魂是非物质的实体。精神实体的观念同物质实体的观念一样清晰明确。把某些物质的性质结合在一起并设想这些性质的一个支持者,就构成物质实体的观念;思考我们心灵的活动,诸如思维、理解、愿望、认识和开始运动的能力,把这些联结在一个支持者或负荷者之上,就构成灵魂实体的观念。因为没有关于物质实体的清晰明确的观念,就肯定没有物质,这同没有精神实体的清晰明确的观念,就没有精神,一样合理。“我心中关于思维的观念既然同关于坚实性的观念一样清晰明确,我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容许一个没有坚实性、非物质而能思维的东西存在,想容许一个不能思维的坚实的东西,即物质存在一样,特别是因为设想没有物质的思维存在,并不比设想物质竟能思维困难。”的确,在我以内有一个能见能闻的精神存在物,这比在我以外存在某种物质的东西,我知道得更加确实。而且,没有认识能力的物质和运动绝不能产生思想;不可能设想具有运动或没有运动的物质原来在它内部能够具有——或由它本身能够产生感觉、知觉和知识。 (查看原文)
    飘过321 2012-01-25 12:57:31
    —— 引自第355页
  • 特拉西马库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类似的一段话:正直的人同不正直的人相比永远是失败者 (查看原文)
    16岁蹭蹭同学 1回复 2012-05-18 12:24:05
    —— 引自第43页
  • “只敢个别坏事的人被称为盗窃庙堂的大盗、劫人的强盗、夜贼、骗子和惯偷。但是,一个人除去掠夺公民的金钱以外,还奴役他们,那么他就不会受到那种谴责,反而被公民认为有福和值得颂扬;凡是听说这种登峰造极的非正义的人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人类谴责非正义的行为,是担心他们可能成为受害者,而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插手。苏格拉底,像我已经证明的,不正直达到足够的程度,则不正直比正直更有力量、自由和占优势。而且像我当初所说的,正直是强者的利益,不正直是一个人自己的利益。” (查看原文)
    lemo男 2012-08-01 10:49:25
    —— 引自第47页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