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附庸的斗争史,也是中国蒙受奇耻大辱、挨打受气的惨痛史。本书较为清晰地介绍了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南方各地风云突变、烽烟四起的历史事实,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而完整的南国边疆历史原貌。从中选取若干重大事件,深度剖析帝国主义的种种侵略罪行,阐述中国人民拯救祖国危难的英勇斗争,帮助广大读者鉴往知来,从中获得教益。对于了解祖国百年以来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思考力,认识自身历史责任,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晚清南国的创作者
· · · · · ·
-
王开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开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史表组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代表作品《慈禧垂帘:祺祥政变始末》《两世溥仪:末代皇帝传奇》等。
目录 · · · · · ·
前言 一、美、日侵略台湾 // 009
(一)日本成为侵华战争的最主要敌人 // 009
1.美国染指台湾 // 010
2.日本人的借口 // 013
3.恶意的歪曲 // 014
(二)日军侵略台湾 // 020
· · · · · · (更多)
(一)日本成为侵华战争的最主要敌人 // 009
1.美国染指台湾 // 010
2.日本人的借口 // 013
3.恶意的歪曲 // 014
(二)日军侵略台湾 // 020
· · · · · · (更多)
前言 一、美、日侵略台湾 // 009
(一)日本成为侵华战争的最主要敌人 // 009
1.美国染指台湾 // 010
2.日本人的借口 // 013
3.恶意的歪曲 // 014
(二)日军侵略台湾 // 020
1.日本的帮凶 // 020
2.侵台战争与清廷的应对 // 024
(三)日军撤兵与《中日北京专条》的签订 // 031
1.日本进退失据的困境 // 031
2.日使欲纵故擒的伎俩 // 035
3.《中日北京专条》的签订 // 037
4.中国与日本的得与失 // 039
二、滇案与《烟台条约》 // 043
(一)醉翁之意 // 043
1.从郭嵩焘使英说起 // 043
2.“游历奇观” // 049
(二)西方“文明”的逻辑 // 053
1.英国外交大臣居心叵测的“料想” // 053
2.外交讹诈 // 055
3.信口雌黄,借端要挟 // 058
4.得寸进尺,欲壑难填 // 064
(三)屈辱的《烟台条约》 // 067
1.黔驴技未穷 // 067
2.《烟台条约》 // 070
三、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 075
(一)侵藏序幕 // 075
1.外国人的念珠为何只有一百颗 // 075
2.贪婪的侵略者 // 080
(二)隆吐山遭劫 // 083
1.侵略者的借口 // 083
2.敌我不分的升泰与吃里爬外的赫政 // 088
(三)无赖式的讹诈 // 093
1.俄国沙皇脑袋中的计划 // 093
2.究竟谁缺乏诚意 // 097
3.西藏军民的抗英斗争 // 100
4.进退维谷的侵略者仍满载而归 // 107
5.清廷努力补救的软弱外交 // 111
(四)分裂阴谋 // 114
1.英国策动的“西藏独立” // 114
2.非法的《西姆拉条约》和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 123
四、中法战争 // 130
(一)唇亡齿寒 // 130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130
2.法国的侵越与窥伺中国 // 132
(二)黑旗军的神威 // 137
1.旗开得胜 // 137
2.再显雄威 // 142
3.连战连胜 // 146
(三)援越抗法与闭关自守 // 148
(四)妥协导致中国军事上的失利 // 156
1.法国人说解决中法争端“只论力,不论理” // 156
2.山西失守 // 159
3.北宁溃败 // 161
4.《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的签订 // 164
5.法军重新燃起战火 // 167
6.马尾之战 // 171
7.惨痛的教训 // 173
(五)反败为胜 // 182
1.台湾军民抗法的胜利 // 182
2.激烈的宣光攻坚战 // 185
3.“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 // 187
4.震惊中外的镇南关—谅山大捷 // 190
(六)岂有此理 // 197
1.金牌突召“岳家军” // 197
2.奇怪的战争结局 // 203
(七)余论 // 205
再版后记 // 209
· · · · · · (收起)
(一)日本成为侵华战争的最主要敌人 // 009
1.美国染指台湾 // 010
2.日本人的借口 // 013
3.恶意的歪曲 // 014
(二)日军侵略台湾 // 020
1.日本的帮凶 // 020
2.侵台战争与清廷的应对 // 024
(三)日军撤兵与《中日北京专条》的签订 // 031
1.日本进退失据的困境 // 031
2.日使欲纵故擒的伎俩 // 035
3.《中日北京专条》的签订 // 037
4.中国与日本的得与失 // 039
二、滇案与《烟台条约》 // 043
(一)醉翁之意 // 043
1.从郭嵩焘使英说起 // 043
2.“游历奇观” // 049
(二)西方“文明”的逻辑 // 053
1.英国外交大臣居心叵测的“料想” // 053
2.外交讹诈 // 055
3.信口雌黄,借端要挟 // 058
4.得寸进尺,欲壑难填 // 064
(三)屈辱的《烟台条约》 // 067
1.黔驴技未穷 // 067
2.《烟台条约》 // 070
三、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 075
(一)侵藏序幕 // 075
1.外国人的念珠为何只有一百颗 // 075
2.贪婪的侵略者 // 080
(二)隆吐山遭劫 // 083
1.侵略者的借口 // 083
2.敌我不分的升泰与吃里爬外的赫政 // 088
(三)无赖式的讹诈 // 093
1.俄国沙皇脑袋中的计划 // 093
2.究竟谁缺乏诚意 // 097
3.西藏军民的抗英斗争 // 100
4.进退维谷的侵略者仍满载而归 // 107
5.清廷努力补救的软弱外交 // 111
(四)分裂阴谋 // 114
1.英国策动的“西藏独立” // 114
2.非法的《西姆拉条约》和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 123
四、中法战争 // 130
(一)唇亡齿寒 // 130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130
2.法国的侵越与窥伺中国 // 132
(二)黑旗军的神威 // 137
1.旗开得胜 // 137
2.再显雄威 // 142
3.连战连胜 // 146
(三)援越抗法与闭关自守 // 148
(四)妥协导致中国军事上的失利 // 156
1.法国人说解决中法争端“只论力,不论理” // 156
2.山西失守 // 159
3.北宁溃败 // 161
4.《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的签订 // 164
5.法军重新燃起战火 // 167
6.马尾之战 // 171
7.惨痛的教训 // 173
(五)反败为胜 // 182
1.台湾军民抗法的胜利 // 182
2.激烈的宣光攻坚战 // 185
3.“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 // 187
4.震惊中外的镇南关—谅山大捷 // 190
(六)岂有此理 // 197
1.金牌突召“岳家军” // 197
2.奇怪的战争结局 // 203
(七)余论 // 205
再版后记 // 209
· · · · · · (收起)
喜欢读"晚清南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晚清南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宫内、朝廷与边疆 6.4
-
- 太平天国社会史 6.0
-
- 丘吉尔与大英帝国的非殖民化 7.8
-
- “小人”的轨迹 7.3
-
- 从赫尔利到马歇尔 8.1
-
- 李鸿章时代 7.8
-
- 天下1:明清对外战略史事 8.5
-
- 莫卧儿帝国 4.0
晚清南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南国之殇:记住耻辱是为了不再挨打
南国之殇:记住耻辱是为了不再挨打 《晚清南国》看完的第一感想:弱肉强食,任人宰割;奴才祸国,雪上加霜。台湾、云南和西藏等地区在晚清时期遭受到的侵略,多少次的抗争也未能换来主权和尊严,即使打了胜仗还依然要承担割地赔款,那么多的不公平待遇,也仅仅是近代中国遭受...
(展开)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霍亂時期抱團取暖學術群群友薦書 (恨嫁少女獨孤冰)
- 我的书 (生态果园)
- 謹身集 (寂楽寺惟盛)
- 自有图书存目(史学) (卡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晚清南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生态果园 2019-11-11 23:23:39
三颗星,真的不能再多了……
0 有用 飞天 2021-10-23 13:04:54
书写得比较细致,对于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还是有可读性的,但内容整体来说还是一些传统的观点,没有太多新意,唯一的新意是书名,书名起的很好。但对于历史专业的人来说,这本书相对比较鸡肋,介绍的内容基本都知道和了解,没有太新的东西。我读后,就当自己又温习了一遍教材。
0 有用 扁担 2016-08-17 20:22:52
【西图】念珠每串一百颗!
0 有用 又要平躺六小时 2020-12-19 18:02:10
若将本书看作15年出版的学术性作品(且不论行文如何和没有图示),没参考文献、引用几无注释(我只看到一个脚注),即使作者在后记中说自己选材严谨,也是不够格的;若看作93年“毋忘国耻”丛书之一册的再版,基调立场已定,作者当年还在担心中法战争之结果不够“刺人”而不能切合丛书主题,还在担心自己的一点个人见解会被人“批判”,那我们读者又能苛求什么呢?
0 有用 山形无意 2022-01-17 12:49:23
马马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