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戴建业教授、学霸刘嘉森、“学习高手”李柘远推荐版本
▲《语文》八年级下推荐阅读,果麦版特别加入图解与注释,附录20853字《唐诗三百首》解析。
▲果麦经典版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标准,对部分内容适当修订,更符合现代语文规范。
▲果麦 经典版特别加入了图解和注释,并附录20853字《唐诗三百首》解析,更适合青少年无障碍阅读。
▲朱自清先生三十年教育研究集大成之作,一本书说透十三部国学核心典籍。
~~~~~~~~~~~~~~~~~~~~~~~~~~~~~~~~
【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 说...
【编辑推荐】
▲戴建业教授、学霸刘嘉森、“学习高手”李柘远推荐版本
▲《语文》八年级下推荐阅读,果麦版特别加入图解与注释,附录20853字《唐诗三百首》解析。
▲果麦经典版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标准,对部分内容适当修订,更符合现代语文规范。
▲果麦 经典版特别加入了图解和注释,并附录20853字《唐诗三百首》解析,更适合青少年无障碍阅读。
▲朱自清先生三十年教育研究集大成之作,一本书说透十三部国学核心典籍。
~~~~~~~~~~~~~~~~~~~~~~~~~~~~~~~~
【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 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经典常谈的创作者
· · · · · ·
-
朱自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自清(1898—1948),学者、现代散文家、诗人。1920年他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抗日战争结束后,他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代表作
《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谈》《语文拾零》《背影》
目录 · · · · · ·
《说文解字》第一
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周易》第二
八卦是圣物,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
《尚书》第三
· · · · · · (更多)
《说文解字》第一
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周易》第二
八卦是圣物,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
《尚书》第三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
《诗经》第四
诗的源头是歌谣。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三礼第五
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礼为治乱的根本,这种思想可以叫做礼治主义。
春秋三传第六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
四书第七
规定这四种书,自然因为这些书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读的价值;规定朱注,也因为朱注发明书义比旧注好些,切用些。
《战国策》第八
“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
《史记》《汉书》第九
《史》《汉》二书所采者博,所择者精,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诸子第十
一些才智之士,对于当前的情势,有种种的看法,有种种的主张;他们都想收拾那动乱的局面,让它稳定下来。
辞赋第十一
赋似乎是我国特有的体制。虽然有韵,而就它全部的发展看,却与文近些,不算是诗。
诗第十二
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天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
文第十三
中国一切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的现代化也是自然的趋势,并不足怪的。
附录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序言 General Education: 博雅教育,通识教育 钱穆先生曾主张:要读经典。他在一次演讲中还指出:“此时的读书,是个人自愿的,不必硬求记得,也不为应考试,亦不是为着做学问专家或是写博士论文,这是极轻松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识之”便得。”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借此向香港的莘莘学子们提倡深度阅读,扩大文史知识,博学强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为求学青年培育人文知识的养份。 朱自清得出结论:“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 作者序 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公元1942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说文解字》第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识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来的。这可见假借的用处也很广大。 象形字本于图画。 《周易》第二 卜辞: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我们一班人直到现在,还嫌恶奇数,喜欢偶数,该是那些巫术的遗迹。 《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巫书。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 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变成数目的哲学了。那整画 - 是奇数,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我们知道,经典训练并不就是恢复读经教育。恢复读经教育是开倒车,这是“五四”运动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一股脑儿反对读经,走极端,弃之如敝屣,造成文化的断层,这是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这却是“五四”运动未曾解决好的问题。经典训练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来的。朱自清说:“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他特别指出:“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他所说的“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国民;所说的“接触的义务”,是指国民接受经典训练的义务。他把经典训练提到国民义务的高度,就是确定它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中国人,有义务通晓本国传统文化有关经典的基本知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经典常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经典常谈"的人也喜欢 · · · · · ·
经典常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2 条 )

朱自清:不可错过的十三节国学经典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起朱自清先生,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那篇《背影》,原本我是每次读来都眼睛酸涩,随着年龄渐长,如今竟是每次想到便心有戚戚。 看到这本《经典常谈》时,我心中很是激动。这是一本畅销八十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入门读本,是朱自清先生在顶级学府几十年研究教学的心血,我们无缘走... (展开)


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的好帮手

朱自清:读透这些经典,狠狠提升国学修养!

传统文化经典读起来太难?大师领你来入门!

一本书讲透十三部国学经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前每次看到国学相关书籍,我通常选择默默地把书压到箱底…… 在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1898—1948)的这本书中,却意外地学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趣味国学延伸知识! 在《周易》第二这篇文章里,朱自清浅显易懂地讲透了八卦相关知识:“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8 )
-
北京出版社 (2004)8.4分 930人读过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8.9分 789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6分 678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8.6分 53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果麦书架 (果麦文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37°暖书单(一) (37°暖)
- 「书与远方」免费共享书目 (子文东🤪👻)
- kindle包月读书指南(文史类) (re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经典常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暖薆 2023-04-08 13:13:24 浙江
大致根据提纲圈点勾画了一下,觉得还是读《古代汉语》《古文观止》比较好,还有《唐诗三百首》指导,到时候结合着一起看。
0 有用 El Rockfort 2023-07-20 01:25:59 重庆
补
1 有用 Aurora 2023-02-09 08:29:54 辽宁
对经典其实不太感兴趣,也可能自小就没有培养起这种鉴赏力。
0 有用 对等 2023-03-15 10:06:04 重庆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朱自清先生便是从这个角度,在本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各经典的文化内涵,历史脉络等,以期读者对经典有所了解,亲近经典。读完确实能对这些经典有更好的认识,但感到有些许繁杂,且作为八年级的指定读物,对学生来说未免有难度。
3 有用 竹子笑哈哈 2017-04-20 19:41:14
对各类国学经典做了一个背景介绍和梳理,还是有些意思的,不过心不够静读起来略有些难以沉入,书很薄,半天就可以翻完。还是等多积累之后再重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