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名由三个词语组成 (王荣欣)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早期數術 (一上示三王)
- 图书馆待借 (猫不许)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儒学、数术与政治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儒学、数术与政治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学渣 2020-03-02 21:10:39
一是对所引材料产生的背景缺乏了解,造成引用材料失准,二是对术数相关资料的理解多有失当,导致所论不深,以科普视之则过于艰涩,以论文视之则毫无见地,且材料组织混乱,不值一读。
3 有用 或曰 2016-05-03 21:41:49
对中国古代灾异论的发展线索和灾异政治文化的两种取向梳理得比较清楚。
5 有用 豆友161326559 2017-11-07 20:44:18
标准的博士论文,很多论断特别好。
1 有用 江海寄余生 2025-03-07 01:33:41 广东
对本书的兴趣始于本科时,大概已经是六七年前,但当时因为开篇对灾异论学理式的溯源而未能卒读。今年因阅读《祥瑞》《三国前夜》两本通俗性著作,反而让我对本书以及陈苏镇先生的书重新产生兴趣。 读毕本书,包括《祥瑞》,最大的体会是政治文化的强大力量,或者说本书借用的颇有现代化色彩的词汇“意识形态”的力量。在这种普遍的观念之下,上到君臣,下到士民,多无不受其影响,不论是过去的灾异论、神道设教、敬天畏天,还是晚... 对本书的兴趣始于本科时,大概已经是六七年前,但当时因为开篇对灾异论学理式的溯源而未能卒读。今年因阅读《祥瑞》《三国前夜》两本通俗性著作,反而让我对本书以及陈苏镇先生的书重新产生兴趣。 读毕本书,包括《祥瑞》,最大的体会是政治文化的强大力量,或者说本书借用的颇有现代化色彩的词汇“意识形态”的力量。在这种普遍的观念之下,上到君臣,下到士民,多无不受其影响,不论是过去的灾异论、神道设教、敬天畏天,还是晚近以来的民主民本思想,其实未尝不都是对执政者的一种权力规训与束缚。 当然,灾异论在政治文化上的消亡,却潜入民间。以前小时候,就经常听母亲说前夜山谷间见白衣飘荡,第二天就听说村中有老人过世,这何尝不是一种事应呢。 (展开)
4 有用 草蟲 2020-05-31 10:36:30
第三章附录,第四章第三节和第五章写得尤好,前两章则稍显单薄,四星。加一星给写成通贯体系的胆识,虽然算不上“圆而神”,但方圆气象皆有,有些论断也可见一点神智的灵性。 全书的脉络,大体即灾异的传统自数术生成,渐而与儒学混杂,成于汉而魏晋南北朝承之,至隋唐大备而衰(事无不应→神道设教),儒学与数术渐离。宋以后,理取代天,但又因传统与实用,故天渐与理合。儒者于数术杂相取用,已无关信仰。至于清帝集道统治统于... 第三章附录,第四章第三节和第五章写得尤好,前两章则稍显单薄,四星。加一星给写成通贯体系的胆识,虽然算不上“圆而神”,但方圆气象皆有,有些论断也可见一点神智的灵性。 全书的脉络,大体即灾异的传统自数术生成,渐而与儒学混杂,成于汉而魏晋南北朝承之,至隋唐大备而衰(事无不应→神道设教),儒学与数术渐离。宋以后,理取代天,但又因传统与实用,故天渐与理合。儒者于数术杂相取用,已无关信仰。至于清帝集道统治统于一,借神道设教驭下,灾异直马鞭耳。 作者只取灾异一点,而理出通贯脉络,想来是存以小见大的气魄,但书的体量还是小了,体例又不甚明(论文之害),所以既不够大(思想史之理路)又不够小(彀中人之心态),稍显呆板,但作为博士论文,已是相当优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