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八篇,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本版《战争论》对原稿进行了缩编,用点评或图注的方式加入了与时俱进的内容、实例,让这本经典巨著更加富于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战争论的创作者
· · · · · ·
-
-
艾跃进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 译者:艾跃进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德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近代军事战略学奠基人,普鲁士军队少将。他一生参加了四次著名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他的不朽兵学巨著《战争论》是所有军人必读的兵学“圣经”,被公认为是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他被称作“西方兵圣”。
艾跃进,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军事学科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担任军事思想专业硕士生导师。天津市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国防教育协会理事。著有《军事思想纵横谈》等书,主编、参编教材十余部。
目录 · · · · · ·
目录
作者自序 001
初版序 003
说明 009
第一章论战争的性质
第一节什么是战争 003
战争的定义 003
战争在抽象领域趋向极端 004
战争暴力趋向极端的倾向在现实中的修正 007
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是盖然性计算中的重要因素 009
军事行动产生间歇将使战争趋向缓和 010
战争在人类各种活动中最近似赌博 012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014
理论上的结论:战争是奇怪的三位一体 017
第二节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017
战争的目的是打垮敌人 018
现实战争中达到战争目的的方法 020
战争的唯一手段是战斗 021
消灭敌人军队始终是比其他手段更有效的手段 022
第三节军事天才 025
军事天才是各种精神力量的和谐结合 025
军事天才的构成 027
统帅应具备极高的精神力量 033
第四节战争阻力 034
战争中的危险 034
战争中的劳累 035
战争中的情报 036
战争中的阻力 036
关于战争阻力的总结 038
第二章论战争理论
第一节军事艺术的区分 041
军事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041
狭义的军事艺术分为战略和战术 042
第二节关于军事理论 044
以往死板的战争理论都应当批驳 044
研究战争理论必须包含精神因素 047
战争理论应该是一种考察 048
统帅与战争理论的关系 053
第三节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 055
军事艺术/军事科学 055
战争是一种人类交往行为 056
第四节方法主义 057
逻辑层次的划分:方法和方法主义 057
作战中按方法和方法主义办事非常重要 059
第五节批判 061
批判的含义 061
批判的基础和任务 063
批判者及进行批判时应注意的问题 066
第六节关于史例 070
史例的作用 070
运用史例的四个着眼点 071
选用史例应注意的问题 072
第三章战略概论
第一节战略及其要素 077
战略 077
战略要素 078
第二节精神要素 080
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080
军事艺术理论必须考虑精神因素所占的比重 080
第三节主要的精神力量 082
军队的武德 083
胆量 085
坚忍 088
第四节数量上的优势 089
数量上的优势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 089
在决定性地点取得绝对、相对优势 092
第五节出敌不意与诡诈 093
出敌不意 093
诡诈 096
第六节兵力集中 098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098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099
第七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1
战略预备队及其使用 102
兵力的合理使用 103
几何要素 104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105
现代战争的特点 108
战争中的紧张与平静 109
第四章战斗
第一节战斗 115
引言 115
现代会战的特点 116
战斗概论 117
战斗的意义 126
战斗是否需经双方同意 127
第二节战斗与时间的关系 129
战斗的持续时间 129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130
夜间战斗 134
第三节主力会战 136
决定主力会战胜负的时刻 137
主力会战胜利的影响 140
主力会战的运用 144
第四节追击与退却 148
战略上利用胜利的手段 149
会战失败后的退却 153
第五章军队
第一节军队概要 157
军队的兵力:战区、军团和战局 157
军队的编组 158
军队的战斗队形 161
第二节军队的行军与驻扎 165
前卫与前哨 165
先遣部队 167
野营 168
行军 168
舍营 171
第三节军队后勤 171
给养 172
作战基地 173
交通线 174
第四节军队与地形的关系 175
地形 175
制高 177
第六章防御
第一节进攻与防御及其相互关系 181
进攻和防御 181
进攻和防御在战术/战略范围的比较 183
进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离心性 186
战略防御的特点 188
进攻和防御的相互作用 189
第二节防御手段与方式 190
防御的手段 191
抵抗的方式 193
防御会战 198
防御阵地及其类型 199
第三节防御系统及样式 203
要塞防御 203
山地防御 204
江河防御 210
沼泽、泛滥地及森林地区防御 212
单线式防御 213
国土的锁钥 214
第四节翼侧活动 216
战略翼侧活动的划分 216
威胁交通线的翼侧活动 217
威胁退却线的翼侧活动 218
第五节向本国腹地退却 219
主动向本国腹地退却的含义、作用及优缺点 219
主动向本国腹地退却应具备的条件 222
主动向本国腹地退却的实施原则 223
第六节民众武装 225
人民战争的历史和意义 225
民众战争应具备的条件 226
运用民众战争的原则 227
第七节战区防御 231
战区防御 231
逐次抵抗 238
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 239
第七章进攻
第一节进攻概论 251
从进攻与防御的关系看进攻 251
战略进攻的特点 252
战略进攻的目标 254
进攻的顶点 254
消灭敌人军队 256
第二节几种进攻方式 257
进攻会战 257
渡河 258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260
对营垒的进攻 260
山地进攻 261
对单线式防线的进攻 262
沼泽、泛滥地和森林地区的进攻 262
对要塞的进攻 263
第三节战区进攻及相关 264
机动 264
战区进攻 266
对运输队的攻击 268
对舍营的敌人的军队的进攻 269
牵制性进攻 270
入侵 272
第四节关于胜利的顶点 273
胜利产生于物质和精神力量的总优势 273
进攻时导致力量增减的原因 274
进攻转为防御的几个问题 276
第八章战争计划
第一节引言 283
第二节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 285
战争概念转变的原因 285
战争形态的决定因素 287
第三节关于战争内在的深入探讨 289
战争的内在联系 289
关于战争目的的大小和使用力量的多少 291
第四节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探讨 297
打垮敌人 297
有限目标 302
有限目标的进攻战 302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 304
第五节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307
政治目的对战争目标的影响 307
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工具 309
第六节战争计划 315
原则一:尽可能集中地行动 315
原则二:尽可能迅速地行动 318
附录克劳塞维茨年表 320
· · · · · · (收起)
作者自序 001
初版序 003
说明 009
第一章论战争的性质
第一节什么是战争 003
战争的定义 003
战争在抽象领域趋向极端 004
战争暴力趋向极端的倾向在现实中的修正 007
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是盖然性计算中的重要因素 009
军事行动产生间歇将使战争趋向缓和 010
战争在人类各种活动中最近似赌博 012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014
理论上的结论:战争是奇怪的三位一体 017
第二节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017
战争的目的是打垮敌人 018
现实战争中达到战争目的的方法 020
战争的唯一手段是战斗 021
消灭敌人军队始终是比其他手段更有效的手段 022
第三节军事天才 025
军事天才是各种精神力量的和谐结合 025
军事天才的构成 027
统帅应具备极高的精神力量 033
第四节战争阻力 034
战争中的危险 034
战争中的劳累 035
战争中的情报 036
战争中的阻力 036
关于战争阻力的总结 038
第二章论战争理论
第一节军事艺术的区分 041
军事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041
狭义的军事艺术分为战略和战术 042
第二节关于军事理论 044
以往死板的战争理论都应当批驳 044
研究战争理论必须包含精神因素 047
战争理论应该是一种考察 048
统帅与战争理论的关系 053
第三节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 055
军事艺术/军事科学 055
战争是一种人类交往行为 056
第四节方法主义 057
逻辑层次的划分:方法和方法主义 057
作战中按方法和方法主义办事非常重要 059
第五节批判 061
批判的含义 061
批判的基础和任务 063
批判者及进行批判时应注意的问题 066
第六节关于史例 070
史例的作用 070
运用史例的四个着眼点 071
选用史例应注意的问题 072
第三章战略概论
第一节战略及其要素 077
战略 077
战略要素 078
第二节精神要素 080
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080
军事艺术理论必须考虑精神因素所占的比重 080
第三节主要的精神力量 082
军队的武德 083
胆量 085
坚忍 088
第四节数量上的优势 089
数量上的优势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 089
在决定性地点取得绝对、相对优势 092
第五节出敌不意与诡诈 093
出敌不意 093
诡诈 096
第六节兵力集中 098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098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099
第七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1
战略预备队及其使用 102
兵力的合理使用 103
几何要素 104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105
现代战争的特点 108
战争中的紧张与平静 109
第四章战斗
第一节战斗 115
引言 115
现代会战的特点 116
战斗概论 117
战斗的意义 126
战斗是否需经双方同意 127
第二节战斗与时间的关系 129
战斗的持续时间 129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130
夜间战斗 134
第三节主力会战 136
决定主力会战胜负的时刻 137
主力会战胜利的影响 140
主力会战的运用 144
第四节追击与退却 148
战略上利用胜利的手段 149
会战失败后的退却 153
第五章军队
第一节军队概要 157
军队的兵力:战区、军团和战局 157
军队的编组 158
军队的战斗队形 161
第二节军队的行军与驻扎 165
前卫与前哨 165
先遣部队 167
野营 168
行军 168
舍营 171
第三节军队后勤 171
给养 172
作战基地 173
交通线 174
第四节军队与地形的关系 175
地形 175
制高 177
第六章防御
第一节进攻与防御及其相互关系 181
进攻和防御 181
进攻和防御在战术/战略范围的比较 183
进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离心性 186
战略防御的特点 188
进攻和防御的相互作用 189
第二节防御手段与方式 190
防御的手段 191
抵抗的方式 193
防御会战 198
防御阵地及其类型 199
第三节防御系统及样式 203
要塞防御 203
山地防御 204
江河防御 210
沼泽、泛滥地及森林地区防御 212
单线式防御 213
国土的锁钥 214
第四节翼侧活动 216
战略翼侧活动的划分 216
威胁交通线的翼侧活动 217
威胁退却线的翼侧活动 218
第五节向本国腹地退却 219
主动向本国腹地退却的含义、作用及优缺点 219
主动向本国腹地退却应具备的条件 222
主动向本国腹地退却的实施原则 223
第六节民众武装 225
人民战争的历史和意义 225
民众战争应具备的条件 226
运用民众战争的原则 227
第七节战区防御 231
战区防御 231
逐次抵抗 238
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 239
第七章进攻
第一节进攻概论 251
从进攻与防御的关系看进攻 251
战略进攻的特点 252
战略进攻的目标 254
进攻的顶点 254
消灭敌人军队 256
第二节几种进攻方式 257
进攻会战 257
渡河 258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260
对营垒的进攻 260
山地进攻 261
对单线式防线的进攻 262
沼泽、泛滥地和森林地区的进攻 262
对要塞的进攻 263
第三节战区进攻及相关 264
机动 264
战区进攻 266
对运输队的攻击 268
对舍营的敌人的军队的进攻 269
牵制性进攻 270
入侵 272
第四节关于胜利的顶点 273
胜利产生于物质和精神力量的总优势 273
进攻时导致力量增减的原因 274
进攻转为防御的几个问题 276
第八章战争计划
第一节引言 283
第二节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 285
战争概念转变的原因 285
战争形态的决定因素 287
第三节关于战争内在的深入探讨 289
战争的内在联系 289
关于战争目的的大小和使用力量的多少 291
第四节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探讨 297
打垮敌人 297
有限目标 302
有限目标的进攻战 302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 304
第五节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307
政治目的对战争目标的影响 307
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工具 309
第六节战争计划 315
原则一:尽可能集中地行动 315
原则二:尽可能迅速地行动 318
附录克劳塞维茨年表 320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认为,一定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解除敌人的武装或者打垮敌人,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不管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在象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从仁慈产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正是最为有害的。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绝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所以,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这样做的时候,就必然会取得优势。…… 问题必须这样来看。由于厌恶这个残暴的要素而忽视它的性质,这是没有益处的,甚至是错误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虽然出敌不意是到处应争取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确实是不会毫无效果的,但是,非常成功的出敢不意也确实是不多的,这是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如果认为在战争中用这种手段一定能得到很多收获,那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想象中,出敌不意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但在实行中,出敌不意却多半因为整个机器的阻力而难以实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出敌不意
> 全部原文摘录
战争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 条 )


《战争论》每一篇主要原则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战争论》的逻辑结构 https://www.douban.com/note/669123845/ 《战争论》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的主要内容 https://www.douban.com/note/669513937/ 《战争论》第二篇《论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 https://www.douban.com/note/669647707/ 《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的主... (展开)

【转】刘小枫 :克劳塞维茨的神话抑或现实(节选)
编者按:本文为刘小枫教授提交给2021年10月23日-24日召开的“政治:中国与世界论坛第四届年会: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复兴”学术研讨会的与会论文。 作者简介:刘小枫,男,1956年出生于重庆,高中毕业后下乡务农(1974-1977)。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德法语系,获文学士学位...
(展开)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的西方军事经典
“曾星智100本推荐书目”第37本、《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军事决策/军事战略。 作者:曾星智,一个跨学科思想的专业投资者,公众号:ztouzi 《战争论》是西方军事思想的最伟大著作,正如《孙子兵法》是东方军事思想的最伟大著作那样,两者都洞悉了“战争”和“兵法...
(展开)
> 更多书评 5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8 )
-
商务印书馆 (1997)8.7分 898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8.2分 27人读过
-
解放军出版社 (2005)8.8分 1400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7)9.0分 52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本人已有還未讀的實體書 (惣流・アスカ・)
- 书单|成长类 (降霜)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战争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23 有用 以实玛利子弹壳 2024-07-06 17:03:02 江苏
中译中巨著,直接给七星好评,两星是多出来的,艾公千古
6 有用 Zermelo 2024-10-04 22:52:46 江苏
艾公千古!
5 有用 雪窠 2023-04-01 20:12:42 四川
没有看出众多吹嘘者所言的神奇,虽然我看的是阉割版,但译者说只是删掉了那些对现实无意义的十八世纪的大量战例而已。 作为军事爱好者,对全书的军事理论觉得很正常呀,没觉得有多么闪光的地方,克劳塞维茨对整个战争行为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而说他是西方兵学的“圣经”,好像言过其实了。
6 有用 凡事利 2020-09-22 11:38:34
没有特别的观点,都是已经知道的战斗知识,只是罗列整理一下,思维比较简单。19世纪初的战争,作者参加了反拿破仑的战争。
2 有用 落入凡尘的袈裟 2024-12-22 04:33:33 四川
癌公还会外语啊?这书不就是中译中的废品吗。祝艾跃进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