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王汎森先生的學術成就和學術著作大家都耳熟能詳,有很廣泛的影響。不過,過去十多年除了專業研究之外,作者曾作過一些通俗演講、寫過一些散篇文章,可能容易讓人忽略,這些不是學術論文的文章也都有啟發性,甚至在不同層面的價值也許和他的學術著作可以等量齊觀。這些演講或文章大多跟作者的專業沒有直接關係,卻多少表達了他對這個時代學術、文化狀況的觀察。選錄在本書中的文章大多是:既跟讀書研究有關,又超越僅僅是讀書研究範圍,從一個人文優先的角度出發看事情、從科技實證之外的人文精神層次出發考量問題、從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前提去考慮現代社會的發展,或是考慮知識創造過程中的人文面向,或是主張經濟活動中應該加入人文面向等。內容從讀書、研究展開,以關懷人文精神做結,也就是,從個人的研究工作擴展到知識分子的人文社會關懷。受科技、物質宰制的社會如果不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上反思,總有一...
王汎森先生的學術成就和學術著作大家都耳熟能詳,有很廣泛的影響。不過,過去十多年除了專業研究之外,作者曾作過一些通俗演講、寫過一些散篇文章,可能容易讓人忽略,這些不是學術論文的文章也都有啟發性,甚至在不同層面的價值也許和他的學術著作可以等量齊觀。這些演講或文章大多跟作者的專業沒有直接關係,卻多少表達了他對這個時代學術、文化狀況的觀察。選錄在本書中的文章大多是:既跟讀書研究有關,又超越僅僅是讀書研究範圍,從一個人文優先的角度出發看事情、從科技實證之外的人文精神層次出發考量問題、從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前提去考慮現代社會的發展,或是考慮知識創造過程中的人文面向,或是主張經濟活動中應該加入人文面向等。內容從讀書、研究展開,以關懷人文精神做結,也就是,從個人的研究工作擴展到知識分子的人文社會關懷。受科技、物質宰制的社會如果不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上反思,總有一天人類會面臨不知「為何而生」的窘境。讀讀王汎森先生這些文章,可以讓我們在思考時多打一劑人文營養針。
天才為何總是成群地來的创作者
· · · · · ·
-
王汎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汎森,臺灣雲林縣北港鎮人。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現任副院長。曾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文化史、學術史以及史學史研究。
目录 · · · · · ·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1
2
3
4
5
再談假如我是一個研究生
學術事業中的政務官與事務官
沒有地圖的旅程
為何天才總是成羣地來
本土思想資源與西方理論
如何透過歷史向古人學習
歷史的教訓龔自珍的尊史篇
我讀韋伯的歷程
記杜希德教授
為甚麼要閱讀經典
歷史領地的流變中國史新論的編纂過程及若干問題
甚麼可以成為歷史
書的危機
尋找執拗的低音
文化多樣性
人文的優先性
知識分子的沒落
對全球化情境下的台灣文化的幾點觀察
重構人文價值與多元文化
回憶馬里厄斯詹森老師
註䆁
編輯後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其實早期美國蘭克學派的學生很少人真正讀過《蘭克全集》,多只是就各人興趣專長,讀個一鱗半爪。產生關鍵影響反倒是伯倫漢(E. Bernheim),他把蘭克史學和實證主義哲學(positivism)混合,其《史學方法論》一書影響很大,許多人透過伯倫漢的書而接受蘭克史學,如史語所創所人傅斯年被認爲創辦了「中國的蘭克學派」,但實際上他一生只提到過蘭克兩次,他的藏書中也沒有蘭克的書籍,但是我注意到他把伯倫漢的《史學方法論》書皮都讀破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現在歷史是什麼—西方史學的新趨勢 -
司马辽太郎即说武田信玄偏于独创,而再了不起的独创者也还是有一个特定的范围,敌人反而比较容易猜到他的下一步。 Kenneth Burke认为我们不可能把这个世界原样表述,所以一定是用某几个指标来表述。例如,用周期表来表述整个化学世界、用若干指标来估测经济状况,但它们并非全部。 不过我们应该有一种自觉:自觉到近代学术发展中曾经经历过一种无所不在的西方建构,自觉到从本土的经验与学术研究中可能提出独特而有意义的理论建构。 我的意思是要“重访”,但不是要不经研究地复古,而是重新了解它的“正形”。我的理解是人们往往要经过几度的“自我坎陷”之后,才能重新去掌握历史文化的“正形”。 而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它的特色就是“与其他学科相通”,好的问题就好像一个房间,它里面有好几扇窗能够互通其他学问,往往其他的学科一个念头,或者一种新的说法,总是能够互相在某种程度上相通,这就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将来史学研究,碰到的问题是事务官太多,政务官太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龚自珍的《尊史》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天才為何總是成群地來"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近代蜀学的兴起与演变 8.8
-
- 思想与方法 9.1
-
- 思想史 1 8.7
-
- 性命古训辨证 7.9
-
- 近代中国的学术与藏书 8.8
-
- 道出于二 8.1
-
- 晚明清初思想十论 8.5
-
-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7.1
-
- 经典淡出之后 8.1
天才為何總是成群地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读书笔记】王汎森: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利用睡前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王汎森先生《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一书。刚刚在豆瓣上简单了解了一下,本书最早在2015年就已经有了繁体字版。大陆简版之后不久又在台湾再版(这三个版本或许内容都有些许不同),可见已经跳脱学术的读者圈,获得更多读者群体的青睐。 王汎森教授出生于... (展开)
往返于历史与当下的王汎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文献中“自我压抑”现象》一文中,王汎森介绍了大兴文字狱的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查禁反满书刊而大费周章。一位大臣出了个好主意,那就是“传集地保,令其逐户宣谕”。此计策一出,各地官府办差的杂役和小吏一起出动,挨家挨户通知禁书政策和禁书书单... (展开)
转: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附·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

因为他们总在一起聊天

二、关于研究生的一些感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虽然名字叫做《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但其实是作者各个阶段的讲话文章的一个汇集,其中点题的也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其余大都比较偏向文史专业,虽然我是一个爱好历史的理工男,但积累在作者的渊博知识面前并不太够,也主要是对这本书中的那两篇讲研究生的文章慕名而来,其... (展开)>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7.8分 1741人读过
-
允晨文化 (2019)7.7分 2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科研学术入门 (豆友4104547)
- 10年后港台出版中国史著作 (唐小琬)
- 购物车首选 (cruyff)
- 港台人文社科 (福尔梅洛)
- 慢慢读~"阅读是人生中一场浪漫的马拉松" (欲海回狂)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天才為何總是成群地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听到 2019-11-04 11:05:53
两篇《研究生》,干货多。
0 有用 矜北 2022-05-21 20:55:27
现实关怀极其浓厚,思路清晰,视角独到。《如果让我重新做一次研究生》是金针度人的经典,常读常新。
0 有用 韋亮旭 2024-02-29 23:44:04 安徽
收穫良多,意猶未盡。
0 有用 庄家辉 2024-08-03 00:14:55 中国台湾
集子雖收錄的都是簡單易讀的小文章,卻是表達了對台灣乃至整個華語文化圈相當重要的觀察和洞見。(所提出的「執拗的低音」堪稱東方的「知識的考掘」。)
0 有用 不苦哈哈之甫 2019-05-12 02:37:00
數篇談治學者猶可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