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El sueno del celta
译者: 孙家孟
出版年: 2016-10-1
页数: 408
定价: 5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巴尔加斯·略萨作品系列珍藏版(99读书人出品)
ISBN: 9787532161331
内容简介 · · · · · ·
爱尔兰人罗杰•凯斯门特是被英政府行刑处死的。罗杰十九岁时去非洲探险,二十八岁时被任命为英国驻当地领事,是最初醒悟到“以传播文明为名义的欧洲列强实际上在其殖民地实施的是压榨和掠夺”的西方人之一。
他在南美和非洲两大殖民地出色的调查和揭露使他获英政府封爵授勋,但其后的荒诞却使他警醒:如果爱尔兰不抓紧为独立而战,将像被殖民地区一样陷入麻木且终将被灭绝。于是罗杰辞去英政府的工作,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谋划武装起义。一九一六年起义失败,他被英政府以“叛国罪”拘捕,三个月后绞死在狱中,死后无名无姓,没有立碑,也没有十字架。
略萨以这位绝世英雄三个月的监狱风云及其一生的追忆展开波澜壮阔的双线叙述,既是一部英雄传记,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他结合书信、日记、对白与独白,既有时空交错的故事线,又有深刻丰富的内心戏,使本书呈现其特有的“对权力结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
爱尔兰人罗杰•凯斯门特是被英政府行刑处死的。罗杰十九岁时去非洲探险,二十八岁时被任命为英国驻当地领事,是最初醒悟到“以传播文明为名义的欧洲列强实际上在其殖民地实施的是压榨和掠夺”的西方人之一。
他在南美和非洲两大殖民地出色的调查和揭露使他获英政府封爵授勋,但其后的荒诞却使他警醒:如果爱尔兰不抓紧为独立而战,将像被殖民地区一样陷入麻木且终将被灭绝。于是罗杰辞去英政府的工作,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谋划武装起义。一九一六年起义失败,他被英政府以“叛国罪”拘捕,三个月后绞死在狱中,死后无名无姓,没有立碑,也没有十字架。
略萨以这位绝世英雄三个月的监狱风云及其一生的追忆展开波澜壮阔的双线叙述,既是一部英雄传记,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他结合书信、日记、对白与独白,既有时空交错的故事线,又有深刻丰富的内心戏,使本书呈现其特有的“对权力结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是一部足以载入世界文学史册的扛鼎之作。
本书发表于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一个月,出版后一个月内登上拉丁美洲各大主要国家图书销售榜榜首。
他死于绞刑架下,但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Y.B.叶芝
他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是光芒四射,后来化为乌有,而死后则又凤凰再生。——略萨
阴郁的传奇 八卦的历史 背负屈辱的英雄 向死而生的国家
取材真实事件 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最轰动的全新代表作
他是振臂高呼且赤诚爱国的英雄,却被污言覆盖,死无葬身之所。 被资本控制的舆情,罗杰以剑戳破,以血抗争,却成了国家公敌。 被欧洲人血腥剥削的殖民地人民,却被欧洲人洗脑是在拯救他们。
凯尔特人之梦的创作者
· · · · · ·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Mario Vargas Llosa
著名作家,世界小说大师
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
1985年获海明威文学奖。
1986年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
1988年获美洲金质奖章。
1994年获西班牙文学的最高荣誉——塞万提斯文学奖。
1999年获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
2000年获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
1976年被推选为国际笔会主席。
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
第二部 亚马逊
第三部 爱尔兰
尾声
致谢
译后记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毫无疑问,这个青年不一般,我是从他的智力和他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中看出来的。有些基督徒为了信仰,可以到罗马竞技场去把自己投喂野兽,他就是这样的人。但他也有可能以同样的虔诚、同样的对流血和战争的赞美,像征服耶路撒冷的十字军那样去杀掉遇到的所有不信教的犹太人和穆斯林,包括女人和小孩。罗杰啊,这样的人虽说能彪炳史册,但我对他们感到的是恐惧而不是敬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8页 -
那受鞭打的男孩留了下来,跟罗杰一起干活,从此成了他的仆人、助手和非洲旅行的伙伴。由于他从来说不出自己的名字,凯斯门特就给他起了一个,叫查利。查利跟了他十六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凯尔特人之梦"的人也喜欢 · · · · · ·
凯尔特人之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纯粹的理想与复杂的人
> 更多书评 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8.2分 185人读过
-
Alfaguara (201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7.5分 13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国内出版的外国同志文学作品 (kafka)
- 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老师著作及译著 (Smile&Kevin)
- 同志文学藏书 (鹿鸣之什)
- 已上传libgen的中文书 (奥吉尔维同志)
- 已购待阅 Part 1 (iamjaneit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凯尔特人之梦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璃人泪@2011 2017-06-29 14:02:04
半纪实作品,还是略萨喜欢的题材,作为一个远离政治的读者却读出了几分在某些环境下表露无遗的、人性本恶的感同身受
0 有用 匿名用户 2022-05-29 16:51:31
好无聊的流水账,一点都不略萨,另外这个版本真的有认真校对过吗?
5 有用 Wes-K 2017-11-30 14:44:24
略萨写英雄时充满激情,没有一句话是疲软的,不需要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法和如诗如画的文字,清澈地叙述构思中的故事和场景,便能勾住读者的兴趣。他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不仅因为他的行迹遍布全球,还因为他的人物和故事从不局限于秘鲁、不局限于他成长的那块土地。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大陆作家,只要涉及家乡之外的故事、涉及当代生活,几乎就会失足,也许还是修养和天赋不足吧。我还想提醒那些缺乏虚构才华,酷爱写纪实小说或非虚构小说... 略萨写英雄时充满激情,没有一句话是疲软的,不需要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法和如诗如画的文字,清澈地叙述构思中的故事和场景,便能勾住读者的兴趣。他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不仅因为他的行迹遍布全球,还因为他的人物和故事从不局限于秘鲁、不局限于他成长的那块土地。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大陆作家,只要涉及家乡之外的故事、涉及当代生活,几乎就会失足,也许还是修养和天赋不足吧。我还想提醒那些缺乏虚构才华,酷爱写纪实小说或非虚构小说的作者,看看本书的致谢,纪实从来不止于文献。有点遗憾的是,这是译者最后一本著作,编辑校对居然放过了许多简单的文字标点错误。 (展开)
0 有用 流言 2022-11-15 17:43:23 浙江
写得不算很好,太过繁复,略萨写人物完全不如写事件,写事的时候清晰干净多了。这篇写罗杰.凯斯门特的故事,读完的感受,去刚果,感受刚果人民水深火热,觉醒爱尔兰原来也是殖民地,搞臭比利时,去秘鲁,发现公司也能殖民,自我代入印第安人,觉醒搞基男童,搞垮公司,回爱尔兰,搞革命,搞独立,吊死,因搞基被抹黑至今黑。细节密密麻麻,感受却不特别深,说明有问题,读完最强烈感受,西方就靠殖民其他国家发展的。
0 有用 虾米 2021-06-10 11:40:56
编校惨不忍睹,似乎编辑拿到译稿就直接付印了。小说本身也不好,充满反殖民和爱国主义的陈词滥调。倒是“尾声”中作者自述让我有一些别的想法。略萨说罗杰·凯斯门特的“黑日记”真假难辨,“有许多夸张和幻想的成分,他写下的某些事,是他想干而又不能干的事”,具体就是同性恋和未成年人性交易。略萨也就按他的办法处理这本“黑日记”,有真实的部分,也有狂想的部分。无论出于尊重史实(事实是无史实可言)还是艺术需要(罗杰的... 编校惨不忍睹,似乎编辑拿到译稿就直接付印了。小说本身也不好,充满反殖民和爱国主义的陈词滥调。倒是“尾声”中作者自述让我有一些别的想法。略萨说罗杰·凯斯门特的“黑日记”真假难辨,“有许多夸张和幻想的成分,他写下的某些事,是他想干而又不能干的事”,具体就是同性恋和未成年人性交易。略萨也就按他的办法处理这本“黑日记”,有真实的部分,也有狂想的部分。无论出于尊重史实(事实是无史实可言)还是艺术需要(罗杰的神秘人格),这种写法都是正确的。但,我总想着如果有个作家能把自己逼上悬崖,譬如,罗杰的恋童癖是真实的,作家直面这个真实,会怎么样。作为试金石,我们如何看待一个多面的人物,往往能够反映我们自身的、或者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惜,略萨太“正确”了。要么,他不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