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
原作名: How We Got to Now: Six Innovations That Made the Modern World
译者: 秦启越
出版年: 2016-9-20
页数: 278
定价: CNY 6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61117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这是一本以新颖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本质的科普常识巨著。专注于人类文明史上6种里程碑式的创新发明,审视伟大创意的力量与回响。《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史蒂文·约翰逊倾心之作。同名纪录片《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于英国广播公司(BBC)分辑播出,并取得良好收视。6项创新,6种颠覆世界的方式。这是一本现代器物史,透析人们日常使用的基本物品的起源;更是一本社会变迁史,通过日常用品的演变透视社会生活的演进。
作者简介 · · · · · ·
[美]史蒂文·约翰逊。美国科普作家,媒体理论家, 畅销书作家,著有9部作品,其中包括《完美未来》《好创意从何而来》《发明空气》《鬼地图》和《所有坏事情对你来说都是好事情》。他创建了众多有影响力的网站,同时还是美国公共电视台和英国广播电台系列片《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主持人和联合制作人。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玻璃
我们周围各种元素的物理特性,既能禁锢我们的创造力,也能赋予其强大的力量,玻璃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就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试图扩展我们的宇宙视界。而自始至终,玻璃都在为我们指引方向。
第二章 寒冷
两百多年前,绝大多数生活在赤道气候的人们,也许一辈子也从未体验过什么叫寒冷,冰块被视为罕见的奢侈品。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制冷革命改变了世界,甚至,将几百万的新生婴儿带入这个世界。
第三章 声音
· · · · · · (更多)
第一章 玻璃
我们周围各种元素的物理特性,既能禁锢我们的创造力,也能赋予其强大的力量,玻璃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就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试图扩展我们的宇宙视界。而自始至终,玻璃都在为我们指引方向。
第二章 寒冷
两百多年前,绝大多数生活在赤道气候的人们,也许一辈子也从未体验过什么叫寒冷,冰块被视为罕见的奢侈品。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制冷革命改变了世界,甚至,将几百万的新生婴儿带入这个世界。
第三章 声音
从勃艮第洞穴中尼安德特人的歌唱,到爱德华–里昂·斯科特·迪马丁维尔对着他的声波记振仪低吟浅唱,再到艾灵顿公爵从棉花俱乐部发送无线电广播,声音技术的故事始终聚焦于如何扩展我们嗓音和耳朵的范围及强度。但是最令人惊奇的转折点将会出现在仅仅一个世纪前,这时人类首次意识到,声音还能有助于我们看东西。
第四章 清洁
19世纪科学与工程学方面最了不起的某些创意,帮助我们净化了以前太脏而不可饮用的水。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推动时尚女装的发展因素是什么,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好莱坞或时尚杂志。但是,没有几个人会提到用来首次净化自来水的次氯酸钙。
第五章 时间
当我们思考引发工业革命的技术时,我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轰鸣的蒸汽机,以及蒸汽动力织布机。但是,在工厂喧嚣的声音之下,一个更柔和但同样重要的声音无处不在,那就是摆钟的嘀嗒声,静静地为我们计时。
第六章 光
电灯泡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已经成为创新“天才”论的代名词;然而这一发明背后的真实故事,实际上却支持我们做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解释框架:它的出现,其实依赖于一个创新模式的网络或系统。
结 语
致 谢
注 释
参考书目
图片来源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时间测量的奇特性之一,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属于某一门单独的科学学科。实际上,我们在时间测量上的每一次进步,都包含了从一门学科到另一门学科的切换。从日晷到摆钟的转换,依赖于从天文学到动力学(运动物理学)的转换。时间的下一次革命将依赖于电动机械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7页 -
当我们思考突破性想法时,我们总是受限于原创发明的范围。我们想出一种办法制造出人工制冷技术,然后假定这仅仅意味着我们的房间会更凉爽,闷热的夜晚我们会睡得更舒服,或者我们碳酸饮料的冰块供应从此就有了保障。这一切很好理解。但是,如果你只是以这种方式来讲述制冷的故事,你也就错失了它史诗般的规模。在弗雷德里克·图德开始考虑如何将冰块运往哈瓦那之后仅仅两个世纪,我们对制冷技术的掌握,已经在帮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织聚落形态,将几百万的新生婴儿带入这个世界。乍看之下,冰块似乎是一项微不足道的进步:它属于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然而,如果你从长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它,就会发现,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里它的影响力令人震惊:美国大平原的自然风貌完全被改变;通过冷冻胚胎胎,新生命和新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炽热的沙漠上,矗立出蓬勃发展的超级大都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常在河边走,湿了鞋也是挺好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多书籍都是以人为主体去描述这一现象,此书通过以“物体”为主角,描述“物体”的演变是如何影响人类进化的。通过“蜂鸟效应”模式,观察、讲述了新发明的出现,是因为需要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新发明的传播,又引发了其它可能极难预料的变革——正如花卉为了繁殖,给花粉... (展开)> 更多书评 25篇
-
一、玻璃 2600万年以前利比亚沙漠中自然出现的玻璃——图坦卡蒙陵墓中出现的玻璃圣甲虫装饰——罗马帝国制造玻璃——君士坦丁堡沦陷传到威尼斯——穆拉诺岛的制造商制造出水晶玻璃 12、13世纪修道士用眼镜——古腾堡发明印刷机更多的人需要眼镜——荷兰眼镜商发明显微镜——胡克显微制图——荷兰眼镜商发明望远镜——波伊斯石弓实验——制造玻璃纤维(A380机身是由铝和玻璃纤维制造)——贝尔实验室发明光纤技术 镜子——文艺复...
2016-11-27 11:31 6人喜欢
一、玻璃 2600万年以前利比亚沙漠中自然出现的玻璃——图坦卡蒙陵墓中出现的玻璃圣甲虫装饰——罗马帝国制造玻璃——君士坦丁堡沦陷传到威尼斯——穆拉诺岛的制造商制造出水晶玻璃 12、13世纪修道士用眼镜——古腾堡发明印刷机更多的人需要眼镜——荷兰眼镜商发明显微镜——胡克显微制图——荷兰眼镜商发明望远镜——波伊斯石弓实验——制造玻璃纤维(A380机身是由铝和玻璃纤维制造)——贝尔实验室发明光纤技术 镜子——文艺复兴绘画——夏威夷大岛天文台望远镜中的36块六边形镜子,自适应光学矫正观测 二、寒冷 1834图德的冰块贸易——芝加哥崛起于交通便利,发展猪肉保鲜生意——可以保鲜的猪肉加工厂出现——1850年戈里发明压缩空气原理的制冷机——人工制冷行业出现——1916年开始伯宰不断试验发现速冻有利于食物味道保鲜——速冻食品出现,伯宰建立通用海鲜公司1902年开利设计出空调原型——20世纪40年代末空调进入家用领域——1964年后美国阳光地带人口激增——阳光地带总统候选人增加——卵子保存技术 三、声音 原始人岩洞壁画与回声的关系——物理学和解剖学的进步——1500年开始科学家发现声波在水里比空气传播快——1857年巴黎排字工人斯科特发明声波记振仪——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同时期贝尔发明电话——二战时期图灵和贝尔实验室的克拉克研发了SIGSALY通信线路,运用了采样技术——1943年横跨大西洋通话 贝尔实验室发明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报发明——德弗雷斯特发明三极真空管——贝尔实验室改进为真空管——广播出现——爵士乐风靡美国 噪音——1960s模糊音效出现——商业化失真效果器出现 1901年水下信号公司制造水听器——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发明振荡器,最早的声纳——检查子宫的超声波设备 四、清洁 芝加哥地形太平需要排污技术——1855年开始切萨布鲁夫建设芝加哥综合性下水道系统——饮水安全受影响——欧洲普遍的洗澡危害健康观念改变——1900s李尔尝试在水里加入漂白粉消毒——游泳池大规模开张——女性身体暴露出现——安妮默里发明第一种家用商业漂白粉高乐氏——芯片工厂的无尘室 五、时间 日晷测量时间——伽利略发现钟摆定律——航海技术促进经度准确测量技术——摆钟发明——手表发明——基于时间的工业管理学诞生——标准时间和时区的出现——石英压电效应发现——石英钟精确计时出现——微处理器可能,电脑里的主时钟都是用石英制造——20世纪波尔和海森堡发现原子——20世纪50年代中期原子钟出现——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时间,运用原子秒——卫星定位系统 碳元素年代测定法
回应 2016-11-27 11:31 -
这本书讲了六个方面的创新:玻璃,寒冷,声音,清洁,时间,光。这六个创新和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太过平常。很难想到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这么大影响,我和队友提到玻璃,他都觉得不可思议。 作者阐述这六个创新对世界的影响,全部围绕“蜂鸟效应”。那么蜂鸟效应是啥呢?“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的领域内的变革。”就好像我的健身老师让我们练臀,练着练着发现腿变直变细...
2020-04-07 08:50 2人喜欢
这本书讲了六个方面的创新:玻璃,寒冷,声音,清洁,时间,光。这六个创新和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太过平常。很难想到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这么大影响,我和队友提到玻璃,他都觉得不可思议。
作者阐述这六个创新对世界的影响,全部围绕“蜂鸟效应”。那么蜂鸟效应是啥呢?“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的领域内的变革。”就好像我的健身老师让我们练臀,练着练着发现腿变直变细了。本书中的链条呢,印刷术的普及,使近视老花被人们意识到,引出眼镜的发明,眼镜师的孩子玩镜片引出了显微镜,显微镜使人们发展原来饮用水需要净化,水干净了可以洗澡了泳装被发明和普及起来。看起来这么风马牛不相及,又是那么必然要发生。
再举个书里的例子,冰王图德发现“将一个地方随处可见的某种商品运送到稀缺的另外一个地方去,就会发大财。”于是他运冰块到热带地区,之后的发明创造链条是,冰-制冰机-空调-速冻食品-冷冻胚胎-人口迁移-热带地区的超级大都市。
这就是蜂鸟效应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回应 2020-04-07 08:50 -
[关于时光旅行者] 除了无解的天才论之外,如果还有一条共同的主线来解释这些时光旅行者,那就是这样:他们在自己的正式领域的边缘做事,或者说他们在迥然相异各门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工作。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时光旅行者提醒我们,在一个既定的领域内工作固然让你游刃有余,同时也会给你带来局限。停留在你专业学科的界限之内,你相对容易获得渐进式的提高,而且考虑到历史的具体性,更容易打开直接可用的临近性可能的大门。(当...
2019-03-19 01:12 1人喜欢
-
Proteus_Fan (Keep innocence & benevolence)
-
一、玻璃 2600万年以前利比亚沙漠中自然出现的玻璃——图坦卡蒙陵墓中出现的玻璃圣甲虫装饰——罗马帝国制造玻璃——君士坦丁堡沦陷传到威尼斯——穆拉诺岛的制造商制造出水晶玻璃 12、13世纪修道士用眼镜——古腾堡发明印刷机更多的人需要眼镜——荷兰眼镜商发明显微镜——胡克显微制图——荷兰眼镜商发明望远镜——波伊斯石弓实验——制造玻璃纤维(A380机身是由铝和玻璃纤维制造)——贝尔实验室发明光纤技术 镜子——文艺复...
2016-11-27 11:31 6人喜欢
一、玻璃 2600万年以前利比亚沙漠中自然出现的玻璃——图坦卡蒙陵墓中出现的玻璃圣甲虫装饰——罗马帝国制造玻璃——君士坦丁堡沦陷传到威尼斯——穆拉诺岛的制造商制造出水晶玻璃 12、13世纪修道士用眼镜——古腾堡发明印刷机更多的人需要眼镜——荷兰眼镜商发明显微镜——胡克显微制图——荷兰眼镜商发明望远镜——波伊斯石弓实验——制造玻璃纤维(A380机身是由铝和玻璃纤维制造)——贝尔实验室发明光纤技术 镜子——文艺复兴绘画——夏威夷大岛天文台望远镜中的36块六边形镜子,自适应光学矫正观测 二、寒冷 1834图德的冰块贸易——芝加哥崛起于交通便利,发展猪肉保鲜生意——可以保鲜的猪肉加工厂出现——1850年戈里发明压缩空气原理的制冷机——人工制冷行业出现——1916年开始伯宰不断试验发现速冻有利于食物味道保鲜——速冻食品出现,伯宰建立通用海鲜公司1902年开利设计出空调原型——20世纪40年代末空调进入家用领域——1964年后美国阳光地带人口激增——阳光地带总统候选人增加——卵子保存技术 三、声音 原始人岩洞壁画与回声的关系——物理学和解剖学的进步——1500年开始科学家发现声波在水里比空气传播快——1857年巴黎排字工人斯科特发明声波记振仪——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同时期贝尔发明电话——二战时期图灵和贝尔实验室的克拉克研发了SIGSALY通信线路,运用了采样技术——1943年横跨大西洋通话 贝尔实验室发明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报发明——德弗雷斯特发明三极真空管——贝尔实验室改进为真空管——广播出现——爵士乐风靡美国 噪音——1960s模糊音效出现——商业化失真效果器出现 1901年水下信号公司制造水听器——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发明振荡器,最早的声纳——检查子宫的超声波设备 四、清洁 芝加哥地形太平需要排污技术——1855年开始切萨布鲁夫建设芝加哥综合性下水道系统——饮水安全受影响——欧洲普遍的洗澡危害健康观念改变——1900s李尔尝试在水里加入漂白粉消毒——游泳池大规模开张——女性身体暴露出现——安妮默里发明第一种家用商业漂白粉高乐氏——芯片工厂的无尘室 五、时间 日晷测量时间——伽利略发现钟摆定律——航海技术促进经度准确测量技术——摆钟发明——手表发明——基于时间的工业管理学诞生——标准时间和时区的出现——石英压电效应发现——石英钟精确计时出现——微处理器可能,电脑里的主时钟都是用石英制造——20世纪波尔和海森堡发现原子——20世纪50年代中期原子钟出现——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时间,运用原子秒——卫星定位系统 碳元素年代测定法
回应 2016-11-27 11:31 -
-
[蜂鸟效应] 本书接下来论述这些奇特的影响链条,即“蜂鸟效应”。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的领域内的变革。蜂鸟效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一些非常直观:能量或信息的共享呈数量级增长,倾向于促发一场混沌无序的变革浪潮, 而这一浪潮能够轻易漫过知识界限和社会界限。(只需看看过去30年中互联网的发展就会明白。)但是其他蜂鸟效应却更微妙,它们不经意间留下的指纹...
2019-03-15 11:42
[蜂鸟效应]
本书接下来论述这些奇特的影响链条,即“蜂鸟效应”。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的领域内的变革。蜂鸟效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一些非常直观:能量或信息的共享呈数量级增长,倾向于促发一场混沌无序的变革浪潮, 而这一浪潮能够轻易漫过知识界限和社会界限。(只需看看过去30年中互联网的发展就会明白。)但是其他蜂鸟效应却更微妙,它们不经意间留下的指纹并不那么引人注目。时间、温度、质量,我们在衡量这类现象上所取得的突破,经常会开启一些新的机会,而它们乍看之下似乎毫无关联。(钟摆就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工业区的出现。)
回应 2019-03-15 11:42 -
[变焦历史] 例如,人类的声音最终得以捕获并传号,讲沭这一故事并不仅仅涉及几个才华横溢的发明家,比如爱迪生和贝尔,他们的名字每个小学生都已经倒背如流。这故事同样还涉及 18世纪人耳解剖图、“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民权运动,以及一只破碎的真空管奇特的声学特性。这种方法,我称其为“变焦"历史:在解释历史性变革的同时,考察社会经验的各种尺度一从耳膜的声波震动, 一直到大众政治运动。将历史叙述保持在个人或民族维...
2019-03-15 12:09
[变焦历史]
例如,人类的声音最终得以捕获并传号,讲沭这一故事并不仅仅涉及几个才华横溢的发明家,比如爱迪生和贝尔,他们的名字每个小学生都已经倒背如流。这故事同样还涉及 18世纪人耳解剖图、“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民权运动,以及一只破碎的真空管奇特的声学特性。这种方法,我称其为“变焦"历史:在解释历史性变革的同时,考察社会经验的各种尺度一从耳膜的声波震动, 一直到大众政治运动。将历史叙述保持在个人或民族维度,这样做也许更具直觉性:但在某个基本层面上,维系于这类界限之间的历史其实并不精确。历史产生于原子层面,产生于行星气候变化层面,产生于全部及相互之间的层面。如果我们想了解完整而确凿的历史,我们需要一种解释性的方法,能够公平对待所有不同的层面。
回应 2019-03-15 12:09
-
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爱迪生都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一个19世界创新史上的伟大人物。但是,随着灯泡的故事讲得一清二楚,我们在历史上误解了这个天才。他最伟大的成就,或许在于他知道如何激发出团队的创造性。他将各式各样的技能集合在一个重视实验和容许失败的环境里,用与组织的总体成功密切相关的经济回报来激励团队,并且将源自其他方面的各种创意融合起来,推陈出新。爱迪生曾经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对于那些试图抢先一步...
2020-12-17 17:27
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爱迪生都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一个19世界创新史上的伟大人物。但是,随着灯泡的故事讲得一清二楚,我们在历史上误解了这个天才。他最伟大的成就,或许在于他知道如何激发出团队的创造性。他将各式各样的技能集合在一个重视实验和容许失败的环境里,用与组织的总体成功密切相关的经济回报来激励团队,并且将源自其他方面的各种创意融合起来,推陈出新。爱迪生曾经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对于那些试图抢先一步推出某项发明的知名人士或显赫人物来说,说实话我不是很感冒……吸引我的是他们的创意。有人形容我,‘与其说是个发明家,不如说是一块海绵’,我觉得非常贴切”。 引自 第六章 光 回应 2020-12-17 17:27 -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 史蒂文·约翰逊 12个笔记 ◆ 前言 机器人历史学家与蜂鸟之翼 >> 蜂鸟效应”。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的领域内的变革。 ◆ 第二章 寒冷 >> 用复杂性理论家斯图尔特·考夫曼(Stuart Kauffman)绝妙的术语来说,在这一时期,制冷已经成为“临近性可能”(adjacent possible) >> ,从根本上说,各种思想都是其他思...
2020-09-01 14:14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
史蒂文·约翰逊
12个笔记
◆ 前言 机器人历史学家与蜂鸟之翼
>> 蜂鸟效应”。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的领域内的变革。
◆ 第二章 寒冷
>> 用复杂性理论家斯图尔特·考夫曼(Stuart Kauffman)绝妙的术语来说,在这一时期,制冷已经成为“临近性可能”(adjacent possible)
>> ,从根本上说,各种思想都是其他思想的联动协作。我们充分利用我们时代里的各种工具、隐喻、概念和科学理解,并且将其再次融入某种新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基本构件,无论你多么优秀,也无法获得突破。17世纪中叶,即便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也发明不了冰箱。在当时,这就不是临近性可能的一部分。
>> 它的影响力令人震惊:美国大平原的自然风貌完全被改变;通过冷冻胚胎,新生命和新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炽热的沙漠上,矗立出蓬勃发展的超级大都市。
◆ 第四章 清洁
>> 在杂志和报纸的整版广告中,这类卫生产品是促销的首选商品。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每天面对商业信息的狂轰滥炸,不由自主地形成了一种观念,如果他们不好好收拾一下他们身上或家里的细菌,就是件丢脸的事情。(“总是女傧相,从未当新娘”这句俗语就源自于1925年李施德林的漱口水广告。)当广播和电视开始尝试讲故事时,是个人卫生用品公司再次引领了广告创新形式,这次是通过“肥皂剧”一词保留至今的一项营销举措。这是当代文化更为奇特的一种蜂鸟效应。有关疾病的细菌理论既有可能将婴儿死亡率降低到19世纪相应数据的一个零头,与塞麦尔维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外科手术和分娩也安全多了;而且在开创现代广告业方面,它同样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今天,清洁业估值800亿美元。走进一家大型超市或零售商店,你会发现即便没有上千种也有好几百种保护我们家庭免遭细菌危害的产品,有清洁洗碗池、马桶、地板和银器的,也有清洁牙齿和足部的。这些商店俨然是向细菌发起战争的巨大军火库。当然,也有人认为我们对洁净的迷恋或许走得太过了。
>> 当然,也有人认为我们对洁净的迷恋或许走得太过了。一些研究表明,我们这个前所未有的洁净世界,实际上和哮喘与过敏的增长率脱不了干系,因为我们童年时期的免疫系统在形成时未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细菌。
>> 为了避免污染,芯片工厂制造了一种纯水,这种水不仅过滤掉了任何细菌污染物,同样也过滤掉了所有的矿物质、盐,以及组成正常过滤水的随机离子。清除了所有这些额外“污染物”的超纯水,如名称所示,是芯片的理想溶剂。但是这些元素清除以后,超纯水也不适合人类饮用了;如果喝一杯这样的水,它会吸收你身体内的矿物质。这是洁净的完整循环:19世纪科学与工程学方面最了不起的某些创意,帮助我们净化了之前太脏而不可饮用的水。而在15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制造了过于洁净、同样不适合饮用的水。
◆ 第六章 光
>> “灯泡时刻”(light-bulb moment,即“灵光一现”、“突然醒悟的时刻”)
>> 就像人类历史上几乎每项重大的创新一样,这一突破创建了一个平台,使截然不同的其他领域里的创新也成为可能。我们喜欢将世界分为整齐划一的类别,摄影术放这里,政治学放那里。但是闪光技术的历史提醒我们,创意总是在网络里运作的。它们通过协作的网络逐渐形成,一旦释放出来,又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极少局限于某些单一的学科领域。
>> 里斯的视野同样也应看作是对过分强调原始技术决定论的一种纠正。19世纪有人会发明闪光摄影术,事实上这是无可避免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这项技术曾由多人独立发明出来,这就说明出现这种创意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这项技术本身并没有任何内在的东西,这就说明它可以用于照亮那些至少能够用得起它的人们的生活。当然,你也可以合理地预测说,摄影术在低光环境里遇到的问题,在1900年就能够“解决”了。但是,没有人能够预测到,它的第一个主流应用竟然是作为反对城市贫困的武器。这一转折仅仅属于里斯。技术的前进扩展了我们周围可能性的空间,但是如何探索这一空间,就是我们的事情了。
1968年秋天,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16名成员(包括3名教师和13名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始了一项为期十天的考察,研究某个实际城市街道的城区设计。
◆ 结语 时光旅行者
>> 当你的书房或车库里充斥着各类不同的知识领域时,通常你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它们融会贯通起来。
>> 如果你想多少改善一下这个世界,那么你需要专注和决心;你需要在一个领域的范围内坚守,同时每次打开一扇临近性可能的新的大门。但是如果你想成为埃达那种人,如果你想有“对隐秘事物的直觉性领悟”——要是这样的话,嗯,你需要多少迷失一下自我。
回应 2020-09-01 14:14 -
小火钳 (热闹间虚无快乐,孤独常充实喜悦)
蜂鸟效应——蝴蝶效应 全书线索: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的领域内的变革。蜂鸟效应:花进化出花蜜来吸引蜂鸟传播,蜂鸟进化出“直升飞机式”悬停飞行模式来采集花蜜。为吸引昆虫授粉,花朵分泌花蜜;为采集花蜜,蜂鸟进化出悬停飞行模式。植物的有性生殖最终影响蜂鸟的翅膀结构。在这些发明中同样可见一斑 玻璃 撒哈拉沙漠边缘,许是彗星在此上空炸裂,热极一时,沙漠里...2020-07-26 11:22
蜂鸟效应——蝴蝶效应
全书线索: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的领域内的变革。蜂鸟效应:花进化出花蜜来吸引蜂鸟传播,蜂鸟进化出“直升飞机式”悬停飞行模式来采集花蜜。为吸引昆虫授粉,花朵分泌花蜜;为采集花蜜,蜂鸟进化出悬停飞行模式。植物的有性生殖最终影响蜂鸟的翅膀结构。在这些发明中同样可见一斑
玻璃
撒哈拉沙漠边缘,许是彗星在此上空炸裂,热极一时,沙漠里的二氧化硅也被熔化,高温过后,满地皆是,半透半浊,似玉非玉,温润柔和,这便是玻璃的前身万年之后,终被发现,人见皆爱之,雕成圣甲虫形,流通于市;四千年后,它在埃及法老陵墓中的胸针上重见天日1204年,君士坦丁堡沦陷,万民迁移,威尼斯顺势而荣,一时鳞次栉比,连甍接栋,其中便有做玻璃的工匠,有时熔炼不慎,动辄烧毁整片街访,于是皆迁于岛外之岛(穆拉诺岛),于是信息快速聚集和流通,技术革新加快,透明玻璃随之问世玻璃被制成眼镜,只有牧师等少数人需要,属于奢侈品直到古腾堡发明印刷机,大众读物让大家发现自己都是远视眼,一时之间眼镜的需求大增,开始普及显微镜,细胞,病毒,细菌镜子,自画像,自我意识,文艺复兴望远镜,日心说玻璃纤维,造船,玻璃绳,玻璃钢,玻璃光纤,电视机
制冷
冰块制冷机,冰箱,海鲜业,保存精子,速冻
声音
电话,广播,超声波
清洁
氯水,洗澡,洗手
时间
手表,万年表,长远现在之钟的缓慢时间也会帮助我们以新的方式思考未来
光
蜡烛,电灯,霓虹灯,闪光,激光
提取鲸脑油:首先在鲸鱼头部的一侧挖一个洞,然后让人爬入鱼脑上步的颅腔,在腐烂发臭的鲸鱼尸体内呆上几天将鲸脑油从动物脑部刮下来。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方式和史蒂夫乔布斯发明MP3播放器的方式如出一辙:他们不是某个发明的始作俑者,但他们是使其在市场上大获成功的第一人。那么为什么所有的功劳 都归结于爱迪生?他是一位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大师
回应 2020-07-26 11:22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Riverhead Books (2014)8.9分 79人读过
-
麥田 (2017)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华茂春松 2018-06-05
宏观角度讲解文明进化史 via樊登
1 有用 程解酒 2016-11-19
一种文科生看科学史的感觉(褒义),从历史的视角写出了科学的磅礴气势。文采可以媲美 BBC 纪录片《光的故事》。非常有趣,值得一读。
0 有用 二进制赫克斯 2018-07-27
手机,科技发展的集大成者,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
0 有用 追随我心1802 2019-06-15
叙事方式上有时略有牵强,不过选题和相关资料值得参考。
0 有用 寿司 2018-04-14
联系是件太有意思的事。
0 有用 josuya 2021-04-12
伟大创新的问世,都源自于众多发现的同时出现,各种概念和技术碎片的拼接与组合,于是不可能成为可能。非常棒的一本技术史,作者视角独特宏达,读来手不释卷。
0 有用 杂技演员 2021-04-08
找回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0 有用 草木青 2021-03-31
“蜂鸟效应”形象但还是玄乎了点,作者在生动讲述庞杂的发展脉络后,也还是清晰地指出“只要因果关系链足够多,你完全可以将后现代主义追溯至中国万里长城的修建,或者恐龙的灭绝。”一系列的天才发明、出乎意料的应用来自迫切的需求、足够的储备、群体探索。
0 有用 生如刀刀 2021-03-20
印象最深的还是玻璃,如今的日常,通过玻璃镜头取景,上传到玻璃纤维的网络,呈现在玻璃屏幕面前的大众,而这是源于对地球上最常见的一种元素——硅。而硅的运用,又依赖于熔炉技术的推动,自然而然推动了时代创新发展。 还有爱迪生,教科书一直都立意为一个发明家,拥有多少专利发明。然而真实上他更像那个时代的乔布斯,是一个企业家,集合了一堆有想法的精英,创造了一个发明激励体系,有高明的市场营销手段,对某件物品追求精... 印象最深的还是玻璃,如今的日常,通过玻璃镜头取景,上传到玻璃纤维的网络,呈现在玻璃屏幕面前的大众,而这是源于对地球上最常见的一种元素——硅。而硅的运用,又依赖于熔炉技术的推动,自然而然推动了时代创新发展。 还有爱迪生,教科书一直都立意为一个发明家,拥有多少专利发明。然而真实上他更像那个时代的乔布斯,是一个企业家,集合了一堆有想法的精英,创造了一个发明激励体系,有高明的市场营销手段,对某件物品追求精益求精,多年来对他误解最深了。 他们有共同点,既兴趣极为广泛。当你的书房充斥着不同领域的知识,你总能很习惯把他们融汇贯通起来。如作者所说,不要囿于成见,那是在按照别人设想的结果而活。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有跟着自己内心和直觉去走的勇气。 (展开)
0 有用 SuperNova2021 2021-03-20
在回广州的高铁上终于把它给读完了,看着这一个个看似十分普通的发明,如何一步步推动人类进程的感觉真是太神奇了,我们重视那些震惊人类的创新,人工智能,芯片,却忘记了在遥远的年代缺乏技术缺乏研究成果时,人们如何将自己的知识重组潜心研究多年带来的改变世界的创新,感觉能够以一种更加新奇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