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克利史托弗·密克拉谢夫斯基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原作名: Encounters with Tadeusz Kantor
译者: 黄觉
出版年: 2016-4-1
页数: 195
定价: 42
装帧: 平装
丛书: 戏剧学新经典译丛
ISBN: 9787104043102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原作名: Encounters with Tadeusz Kantor
译者: 黄觉
出版年: 2016-4-1
页数: 195
定价: 42
装帧: 平装
丛书: 戏剧学新经典译丛
ISBN: 9787104043102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已购—戏剧 (赵开放)
- 缺电子版 (海浪海浪)
- 好看的戏剧书籍 (Sundanckid)
- Dramaturgie (靳若鸦)
- 火 (j)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邂逅康铎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苏游方 2021-01-15 01:42:30
先锋的艺术运动、波兰的鲜血与隐晦的文学传统塑造了康铎,引领他追寻死亡而不得——这表象的溯源足以使人激动。但真正吸引我的,是隐藏在记忆下狂欢的怪诞祭仪与永恒的童年景象,一如骨马上凯旋的娼妇与远处静默的康铎人偶。(康铎和寺山在某些地方实在太相同了)
4 有用 entelecheia 2019-09-13 16:32:46
對“死亡”這一概念的崇拜深深攫獲了康托,但他並沒有以身赴死以體驗何為死亡,因為死亡作為歷史性的景象在波蘭已經鐫刻進民族血液之中,所以他只將死亡作為“即得物”來研究。他圍繞死亡進行的戲劇研究是雙向的,將死亡作為即得物,同時將“生命”去物質化以無限接近這一無形之物,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藝術實際上是達達主義的戰後回聲。杜尚、維特凱維奇、舒爾茨、薩蒂等前人的觀念過分地塑造了他,他堅定將死亡以如此姿態呈現,... 對“死亡”這一概念的崇拜深深攫獲了康托,但他並沒有以身赴死以體驗何為死亡,因為死亡作為歷史性的景象在波蘭已經鐫刻進民族血液之中,所以他只將死亡作為“即得物”來研究。他圍繞死亡進行的戲劇研究是雙向的,將死亡作為即得物,同時將“生命”去物質化以無限接近這一無形之物,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藝術實際上是達達主義的戰後回聲。杜尚、維特凱維奇、舒爾茨、薩蒂等前人的觀念過分地塑造了他,他堅定將死亡以如此姿態呈現,也恰恰決定了他一生都無法脫離他在招魂儀式中的祭司身份,顯得偏執,太有選擇性。祭祀儀式所要達到的最高程度是能夠讓生者感受到與死者同體,不知道有多少康托的觀眾會感受到這種極致的幸運。另,果不其然,康托令我想到了波爾坦斯基。 (展开)
0 有用 Nicola Ivanez 2017-07-18 15:11:48
着米
0 有用 他的声音和房间 2023-07-31 20:53:17 浙江
表白译者!但是,第104页“作为震撼观众的方式,克利科特集对康铎来说并非全新”这一句,“震撼”一词是否应为“刺激”?因为在前一章第98页,康铎说“我在克利科特坚持一个观点,即‘刺激’是与观众沟通的唯一渠道。”
0 有用 特莱钦斯基 2025-08-05 17:54:24 四川
去年读,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