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彼岸书》是赫尔岑流亡欧洲期间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俄罗斯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这是一部思想、文字绝不亚于《往事与随想》的思想文献,作者以书信体的方式表达了对俄罗斯的命运、欧洲的前景的忧虑和关注,对革命、自由、民主等概念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的未来充满焦虑的精神探索。严谨的政论说理与激情昂扬的文学叙说的交融成为这部“文学政论”的鲜明特点。作家的社会和哲学思想洋溢着强烈的“和平演进的乐观主义”,它对于我们摸索作家的精神骨骼,探讨19世纪俄罗斯的思想演进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有批评家这样说:“《彼岸书》的主人公不是赫尔岑,而是赫尔岑的思想。”
彼岸书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岑,19世纪俄罗斯著名思想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
目录 · · · · · ·
给我儿子亚历山大
引语
别了(1849年3月1日于巴黎)
雷雨之前(甲板上的谈话)
雷雨之后
共和国第57周年(同意与不可分割)
活过一生
安慰
1849年的尾声
把所有东西带在身上(你门口站的不是卡吉林娜,而是死神!)
多诺佑·科尔考斯、瓦尔德加马斯侯爵和罗马皇帝尤里安
· · · · · · (收起)
引语
别了(1849年3月1日于巴黎)
雷雨之前(甲板上的谈话)
雷雨之后
共和国第57周年(同意与不可分割)
活过一生
安慰
1849年的尾声
把所有东西带在身上(你门口站的不是卡吉林娜,而是死神!)
多诺佑·科尔考斯、瓦尔德加马斯侯爵和罗马皇帝尤里安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然而尽管如此,本书作者仍然痛苦地指出,当代的人暂动做好准备成为历史的主字。“当代的人肯直令我意到可怕,(来自彼岸》一书的作者写道:多么麻木不仁、眼光短浅,多么缺乏情和义愤,思想多么软弱,突发的激情在他们身上冷得多快,高를的情绪、毅力和对自身事业的信念在他们身上消近得多루!这些人是在什么时侯、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他们什么时侯变得软弱无力?他们在学校里受到是弄,交得落他们在啤酒馆里,在狂野的学生生活圈里放纵无度;専微航的欲生活使他们变得袁弱不堪;他们在病态的环境里出生和成长,生长力本来就不旺盛,还没有来得及开花就已经谢:让他们耗尽精力的不是满腔热情,而是热烈的幻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我们国家则根本不是这样。在我国,人总是受压制、被吞噬,甚至从不试图公开发表意见。自由的言论在我国总被认为是放肆,是标新立异一一是谋反;个人在国家中逐渐消失,在村社中逐渐融化。彼得一世的变革用欧洲的办公制度取代了碳罗斯陈旧的、地主式的管理方式;只要是能够从瑞典和德国法律中转抄的东西,只要是能够从市政自治的荷兰移植到村社制专制国家的东西,通通移植过来;对人权、思想权和真理的下意识的承认并未书写成文,却从道德上对执政当局进行约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金色俄罗斯(共40册),
这套丛书还有
《感伤的旅行》《我们不会告别》《伯特兰·德·伯恩》《莫斯科的小提琴》《金蔷薇》
等
。
喜欢读"彼岸书"的人也喜欢 · · · · · ·
彼岸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朱建刚丨于绝望中寻找希望——从《彼岸书》看赫尔岑的虚无主义
本文原载于《俄罗斯文艺》2012年第3期。 1905年10月12日,年过八旬的托尔斯泰在日记里记下这么一段话:“还读了赫尔岑的《来自彼岸》,也为之叹服。应该写他,让当代人了解他。我们的知识分子已经堕落到不能理解他的地步。他所期待的读者在未来。他越过现在这群人,向将来能够...
(展开)

来自彼岸的赫尔岑,用思想预言并书写时代
[阅读字数]:14W 细数19世纪俄罗斯文化沃土中世界级的文学巨匠们,至今仍在向世人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多少都已有些了解,而托尔斯泰也为之叹服的殿堂级自由主义思想家赫尔岑,此次在“俄罗斯文学译丛”中才有幸第一次拜读。 赫尔岑18...
(展开)

我很清楚地知道 我那时写的都是胡说八道
卡尔维诺说:“我们应该把一部分空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 《彼岸书》 赫尔岑是影响世界的殿堂级自由主义思想家。列宁称赞赫尔岑的哲学思想“竟能达到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水平”。他的代表作《往事与随想》影响了中国一代作家,甚至对巴金有过深刻的启发。 他的一生非常...
(展开)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只有坚强的人才承认自己的错,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只有坚强的人才宽恕——而且的确只有坚强的人才大笑,不过他的笑声常常近似眼泪。” 赫尔岑在《彼岸书》中如是说,我平时看的书也不少,但能让我这么“上头”的书真不多,这是其中之一! 先来聊聊作者,他可是以赛亚柏林最...
(展开)

1848革命与《彼岸书》
虽归于俄罗斯典籍,但这本提到的俄罗斯内容很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精神欧洲人对于1848革命的反思和总结,愤怒和咆哮。 读懂首先需要了解1848革命。作为法国大革命的余晖,1848法国二月革命及其之后的欧洲其他国家接连发生的革命旨在在已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反对大金融家的统...
(展开)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商务印书馆 (2018)8.4分 207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4)9.3分 21人读过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5)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暂无评分 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2016年购书目录 (思郁)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图书收藏阅读计划 (shuliguo2008)
- 文化,思潮与政见 (皇甫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2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彼岸书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小獭祭 2017-03-05 00:58:21
政权的动荡,社会的摇摆,贵族的没落,新阶层的升起……难得的是在反思和怀疑一切时,仍保持真挚和独立。对这个我未曾想过的,也不属于自己的精神层面表达敬意。
0 有用 Mravinsky 2019-10-10 08:28:03
因为看伯林的《俄国思想家》对这本书的引用,于是对赫尔岑产生了兴趣。不过可能是对法国历史不是很熟悉,不能感同身受,所以读这本书反而没有产生什么共鸣,而且说来这本小书放在今天来读,也没有特别发人深省了。不过,他对“人民”“大众”的看法,对于“精英”的认识还是有长远意义的。书中体现了他对法国革命后的失望,也体现了他对俄国的担忧,那个知识阶层分崩离析,人民愚昧,而统治者比知识阶层更知道如何利用愚昧的国度。... 因为看伯林的《俄国思想家》对这本书的引用,于是对赫尔岑产生了兴趣。不过可能是对法国历史不是很熟悉,不能感同身受,所以读这本书反而没有产生什么共鸣,而且说来这本小书放在今天来读,也没有特别发人深省了。不过,他对“人民”“大众”的看法,对于“精英”的认识还是有长远意义的。书中体现了他对法国革命后的失望,也体现了他对俄国的担忧,那个知识阶层分崩离析,人民愚昧,而统治者比知识阶层更知道如何利用愚昧的国度。不过书中有一点让我十分认可,就是知识阶层对大众人民的认识,来自于自己的想象,而不是现实的真实,因此他们为人民争取的东西反而在人民看来不那么重要。另外《俄国思想家》是引用台湾翻译的本子,读起来十分通畅,而这本书翻译的就比较差了,许多形容词之类的并排摆着,没有那么通畅,翻译什么书还是什么专业的人比较好。 (展开)
2 有用 dodo 2018-11-12 17:19:20
不能算读过了,只是看了几篇。现在不适合读赫尔岑,改天再看吧。不过,的确是:“只有坚强的人才承认自己的错,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只有坚强的人才宽恕——而且的确只有坚强的人才大笑,不过他的笑声常常近似眼泪。”
1 有用 蓝丝绒拿铁 2017-01-23 21:05:38
如今的我真的无法与那种思索人类的忧伤与愤懑形成共鸣了。
2 有用 吴望芝 2017-10-23 12:02:10
虽然读起来比较费劲儿,但“只有坚强的人才承认自己的错,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只有坚强的人才宽恕——而且的确只有坚强的人才大笑,不过他的笑声常常近似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