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博集天卷·读行者
原作名: The Fall of Imperial China
译者: 梅静
出版年: 2017-1-1
页数: 277
定价: CNY 42.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3909884
内容简介 · · · · · ·
1.魏斐德与史景迁、孔飞力并称美国“汉学三杰”,本书是他关于中国近代的重要代表作,被多所美国大学用作中国近代史教材,价值极高,堪称海外汉学经典作品。
2.,本书跳出了大部分近代通史使用的编年形式,先从社会结构开始讲。脉络清晰,详细剖析了中华帝国如何一步步实现建立秩序,走向强盛,陷入困境,再次建立秩序的过程。
3.魏斐德在强调中国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中华帝制的衰落,超越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冲击一反应”研究模式。
其最重要的着眼点在解释: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内部真的没有出现自发的转变吗?1839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真的是停滞不前的吗?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找到帝国主义狂潮到来之前,中国出现社会变迁的内在根源。
中华帝国的衰落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Jr. 1937—2006)美国著名中国研究专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美国“汉学三杰”之一。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哈斯基金教授,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院院长、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除已发表的百余篇学术论文外,其著作还包括《洪业:清朝开国史》《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红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等。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章 农民
第二章 士绅
第三章 商人
第四章 朝代循环
第五章 满族的兴起
第六章 清初与盛世
第七章 西方的入侵
第八章 入侵与反抗
第九章 复兴的幻象与自强运动
第十章 王朝改革与反响
第十一章 天命已尽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帝国晚期其他大部分根本的社会变迁,都是由人口急剧增长引发的,比如:农民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变化、士绅阶层的扩大和经济的商业化。 整个帝制晚期,有序与无序、耕种与反叛这两种状态,一直都在全中国农民身上交替上演。只要自然资源足够维持人类生存,农村就会趋于稳定。然而,持续增长的人口终究打破了这种平衡。 中央政府通过控制科举考试的内容、考试频率和考试难度,来达到控制这群精英的意识形态、才能及其规模的目的。 成功的可能性既不能缓解社会不满情绪,也无法给予这个文明持续发展的动力。 宗族通过投资共营的产业,成功资助族中应考的子弟、扶助鳏寡孤独,并通过接济贫穷族人的方法,大体上缓解了经济上的不满情绪。朝廷自然欢迎这种做法。因为如此一来,宗族既不会成为精英与地方官争夺农民控制权的工具,也不会过多地与其他宗族争夺财产和用水权,使乡村沦落为宗族争端的战场。 至少从宋朝开始,大多数儒学政论家便更偏向自由“无为”,而非官僚管控。他们担心物价调控和其他社会福利制度会导致危险的中央集权主义。在他们看来,集权主义终会扼杀个人权利、强化朝廷暴政,使政府失去人心。 保甲制度是一种自我监管制度,它鼓励社区团结,而非建立无处不在的公共安全系统。因此,它倾向于让人们彼此监视,效果更胜于建立一个以秘密镇压为宗旨的治安当局。 作为关键集团的上层士绅从未获得财政独立和兵权。毫无疑问,虽然士绅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蓬勃发展,但这是以牺牲政治独立为代价的。 现代形式的军阀割据以及西方士绅政治权力的形成,终将破坏中央与地方旧有的均势,彻底结束王朝时代。 商人们满足于按市场机制调整价格所带来的丰厚利润,根本没有提升技术的意识。因此,中国的商人或许能跻身世界一流商人的行列,却永远成不了大资本家。 儒家一贯的政治思想也更强调士大夫的道德操守,而非制度上的监督和平衡。 从某种角度来说,所有文化的抱负归根结底不仅都与政治有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同样的局限性也体现在了诗歌上。1 8世纪伟大的田园派诗人袁枚也和同时代的人一样 ,接受 “盐呆子 ”的赞助 。他感受到了传统的重担 ,极力抨击盲目模仿中古诗风的人 。他不拘一格的诗句虽然感动了读者 ,却依然无法跳出唐宋的诗歌格律 。然而 ,无论袁枚的诗句多么独特 、大胆 ,他选择的艺术载体 ,依然是读者熟悉的古典语言。 中华文明最恢宏的文化遗产都在不知不觉间,被拙劣地编进了乾隆皇帝那三万六千卷的 《四库全书 》中 ……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商人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华帝国的衰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华帝国的衰落"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洪业 8.4
-
- 大门口的陌生人 8.4
-
- “中间地带”的革命 9.0
-
- 历史三调 9.3
-
- 雍正帝 7.6
-
-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 9.4
-
- 衰世与西法 8.5
-
- 鸦片税收与清末新政(修订本) 8.6
-
- 帝国潜流 7.8
-
- 追寻现代中国 8.4
中华帝国的衰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6 条 )
> 更多书评 56篇
论坛 · · · · · ·
建议 | 来自MANDY | 2025-02-16 20:25:45 | |
旁观者清吗? | 来自@史社线 | 2025-01-10 17:51:53 | |
需要近代中华帝国的衰落这本书的,可以找我,正版... | 来自闲鱼云雾山山主 | 2024-09-22 02:31:19 | |
需要这本书,可以找我,正版,看头像 | 来自闲鱼云雾山山主 | 2024-09-22 02:28:44 | |
错漏 | 来自王棕 | 2023-06-21 14:16:5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Free Press (1977)8.5分 24人读过
-
黄山书社 (2010)7.3分 406人读过
-
時報文化 (2011)8.4分 49人读过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7)8.6分 1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剑桥插图中国史》推荐书目 (ALE)
- History (Kogorou)
- 我的爱读书 (客心洗流水)
- 社科传记 (梅静)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华帝国的衰落的评论:
feed: rss 2.0
17 有用 Emuman 2018-04-20 22:12:57
林则徐、李鸿章、慈禧、孙中山这些人,在我们熟悉的历史中往往只强调了一面。在这本外国人写的中国近代史里面,可以看到不同的视角。
6 有用 守望C-137 2024-11-13 19:57:15 广东
千万不买这个版本,狗屎一样的机器翻的,堪比那个不能说的出版社翻的通往奴役之路。 不冻港旅顺翻译成温水港,广东人需要芦荟 香菜 东林党人翻译成反满的文人团体 这种💩全书到处都是
5 有用 阿巴厮 2020-02-22 21:37:49
比较入门的近代史读物,学过高中历史,看过一些电视剧,就不用看了。
322 有用 优游卒岁 2017-08-13 18:01:41
为美国大学所写的中国近代史教材,至今仍在美国大学使用。从明末至民国之初一段历史叙述,逻辑很是清晰,重点把握不错。书前后几章,尤见功力,颇值得国内历史学界学习。随意看了下豆瓣此书短评,感觉国人眼界都挺高,口气也蛮大,只可惜成果寥寥。认真阅读,细心体悟,虚心求教,不好吗?
3 有用 降低大脑 2024-08-04 11:08:21 湖南
外来入侵使得传统帝国的稳定循环产生了断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作者采用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理论框架,因为传统、自救、全球化、民族矛盾等因素穿插其中,形成一种合力,一种受偶然性影响的合力。而断裂中萌发的新天命,是备受剥削的农民,还是处于中介的士绅,抑或是夹缝生存的商人,历史已经给出答案了,在他们不能继续循环与自我消化后,那就只能在新思想的指导下结成联盟,继续横冲直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