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2016年春节前夕,一篇名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的文章,以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记述了生活在湖北农村的婆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引发了全国乡村问题大讨论。借此契机,作者黄灯将十三年来未中断的乡村书写重新结构、写成此书,详细记录了婆家、自己家、外婆家所在的三个村庄家族的人世浮沉。黄灯对自己亲人真实、详尽、深入的记录和剖析,为国人思考乡村问题、中国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黄灯在书中展现的三个村庄——丰三村、凤形村、隘口村,横跨湖南、湖北两省,尽管彼此看似毫无关联、相距遥远,但生活于此的亲人因为拥有共同的“农民身份”,他们面对的挑战和危机几乎如出一辙。在三十年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性裹挟城市的面具,彻底渗透到村庄、渗透到生活于此地人群。黄灯借由亲人的遭遇,试图展现出身为农的亲人和命运抗争的复杂图景,追问中国村庄的来路与去向,也借此袒露内心的不解...
2016年春节前夕,一篇名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的文章,以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记述了生活在湖北农村的婆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引发了全国乡村问题大讨论。借此契机,作者黄灯将十三年来未中断的乡村书写重新结构、写成此书,详细记录了婆家、自己家、外婆家所在的三个村庄家族的人世浮沉。黄灯对自己亲人真实、详尽、深入的记录和剖析,为国人思考乡村问题、中国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黄灯在书中展现的三个村庄——丰三村、凤形村、隘口村,横跨湖南、湖北两省,尽管彼此看似毫无关联、相距遥远,但生活于此的亲人因为拥有共同的“农民身份”,他们面对的挑战和危机几乎如出一辙。在三十年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性裹挟城市的面具,彻底渗透到村庄、渗透到生活于此地人群。黄灯借由亲人的遭遇,试图展现出身为农的亲人和命运抗争的复杂图景,追问中国村庄的来路与去向,也借此袒露内心的不解与困惑。在黄灯笔下,乡村不再是寄寓乡愁的载体,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倾其智识、关怀于其中的“问题的场域”——凸显真相、直面问题、寻找可能。
大地上的亲人的创作者
· · · · · ·
-
黄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黄灯,女,湖南汨罗人。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广东金融学院。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业余写作随笔,曾获2016年《十月》杂志“琦君散文奖”。个人微信公众号:黄灯记。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嫁入丰三村
一 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003
二 我的婆婆和继父 024
三 兄弟姐妹的生存轨迹 046
四 第三代的出路:打工记之一 070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嫁入丰三村
一 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003
二 我的婆婆和继父 024
三 兄弟姐妹的生存轨迹 046
四 第三代的出路:打工记之一 070
五 在惯性中滑行的生存 106
第二章 生在凤形村
一 故乡: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落命运 125
二 素描:村庄里的亲人 152
三 出租屋里的叔叔辈:打工记之二 162
四 堂弟、表弟的隐匿青春:打工记之三 184
五 蹲守村庄的父亲 211
第三章 长在隘口村
一 村庄文化的根及80年代的日常生活 235
二 活力与隐忧,村庄当下的精神面影 260
三 我的同龄表兄妹:打工记之四 271
四 二舅眼中的村庄变迁 298
结 语 如何直面亲人 32
后 记 跨越时空的乡村书写/黄灯 339
回望我家三代农民/杨胜刚 347
附 录 书中主要人物关系表 357
2006—2016年访谈明细 36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事实上,我从内心深处羡慕他们,我羡慕隘口村人没有一点思想压力,躺下去就能呼噜呼噜睡个大觉,不像我,不是担心课题的进展,就是担心怎样发几篇核心期刊论文。 我羡慕他们每时每刻都有人陪着扯淡,不像我,无聊时候,只能困兽般地在房间走来走去,拿起电话薄,却不知可以拨通谁的电话,最后只得无奈放弃。尽管在他们眼里,我过得很好,但我直到,我永远没有他们那份扯淡的闲心,我永远也不可能像他们一样,走向村庄的任何角落,都会碰到熟悉的、能说话的人。[243] 那些画片色彩艳丽,人物造型逼真,阎王神气地坐在阎王殿里,仿佛爸爸准备揍我们之前的威严;……[246]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3页 -
经济的赋予和文化及价值观的缺失,构成了触目惊心的裂缝。尽管村里人日子过得不错,但一想到这种畸形得繁荣并未获得稳固得支撑,我就为他们多少年来注定大起大落得命运担忧。传统人伦观的有效,现代功利观的冲击,构成了村庄基本的内在肌理。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所在,我一次次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既无法解释它悖论的存在,也无法给它提供任何反哺的能量。知识分子和村庄没有情感的隔膜,却有着介入的隔膜。我任由这一熟悉的所在,像一棵疯长的植物,生命蓬勃却毫无目标地蔓延。关于这个村庄,我始终不能像其他回乡博士一样,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我只能语无伦次如实记下我的观感。凭借直觉,我认为,村庄的机遇和命运,挑战和危机,和当下的中国,并无两样。[270] 二舅对照晚年在深圳照顾孙女的经历,经常感叹,农村尽管穷,但孩子玩伴多,几乎不大人管,风里雨里,不知不觉就长大了。至于城里常见的自闭症,他坦言,在鲁家塅,根本就不存在这个说法。[305] 二舅对此也深深遗憾,“读书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而是为了明事理。在农村,有一点文化的人,家庭情况不同;没文化的人,家庭情况又不同。送读书,主要是学知识,明事理,有技术能力,可以发展生产。睁眼瞎,只能懵懂一辈子。[309]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大地上的亲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大地上的亲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地上的亲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5 条 )
> 更多书评 95篇
论坛 · · · · · ·
黄灯丈夫:这本书的成功只是动用了文学最原始的力量 | 来自居狄狄 | 1 回应 | 2025-04-29 08:23:52 |
有没有和“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相类似的... | 来自奥兔奥 | 2 回应 | 2024-02-02 12:53:52 |
195页“转业”用词有误 | 来自Lala land | 2022-10-18 18:17:30 | |
单位拖欠工程款这个。。。什么时候能管一管 | 来自老c说事 | 2022-01-27 08:10:3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译林出版社 (2024)8.3分 26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乡土中国与基层社会 (金声)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刺猬公会阅读史】1-800 (小R_优雅de刺猬)
- 理想国 书香2017 (理想国imaginis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地上的亲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33 有用 fushia 2017-02-22 20:22:33
太沉重了。。读一会就想放下透口气 但也太真实了,里面有太多父辈和父辈的父辈的影子。看到这种书就在想,学习这么多知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一个大写的丧。。
6 有用 森森 2017-03-24 23:33:18
沉重,所以看得慢,才能缓解那种窒息
9 有用 momo 2017-04-01 01:13:18
三星半,写的真实也很有观照自己的内心,但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像流水账?不像。像记述类散文?又不止于此。但总归又没有那么好
42 有用 怪力乱神 2017-12-09 21:48:08
开始看得很兴奋,看了几篇文章后觉得,说来说去都是那些家里的事,而且看得出来,黄灯不是一个有天赋的写作者,而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学者和写作者,用的一些大词未必精确,而她又习惯性地用大词。我觉得要更深度地了解乡村莫如读《金翼》和费孝通。而她说的那些经历,我们每家都有,没有稀奇。所以一篇文章如此还好,如果是一本书的文章都很同质化,便有水平问题了。
23 有用 午夜深蓝 2018-03-23 10:58:34
感情是真挚的,描写是重复的,分析是肤浅的,结论是没有的。前三分之一还尚有震撼,后面的感觉就是在重复和注水。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