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画中影》纵向橫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我们如果对“恶/反面性”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以不仅拥有生活智慧,还可从生活过渡到“存在”。
作者简介 · · · · · ·
朱利安(曾被译作于连或余莲)是哲学家暨汉学家,巴黎高师(ENS)的校友,专长希腊和欧洲哲学以及中国思想。巴黎迪特罗大学特级教授,巴黎人文之家世界研究学院“他者性讲座”教授。出版专著30种以上,已译成25种以上的外文,是译成外文非常多的当代思想家之一。
目录 · · · · · ·
章节摘要
致读者
原版作者说明
绪
一、主体/过程;救恩
二、善恶二元论与斯多葛主义:述说或描绘
三、神义论里的顺从生活或论哲学中不可建造的
四、论如何减少恶(使其只有阴影的地位)
五、论叉寸恶的吸纳(或论画作的逻辑)
六、神义论的矜持,或谠为何它们要使恶合理化的论证总是不足
七、在哲学史之下:神意“地理学”
八、宇宙的调节:意义或贯通道理
九、合法化的矛盾(神义论之结束)
十、平行的历史:帽反(contrariete)/矛盾(contradiction)/反向诱导(contraduction)
十一、有推动力的反面性/使瘫痪的反面性
十二、恶之场景:僭越或固恋?
十三、越出反面性之外:丑陋、卑鄙、痛苦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莱布尼茨:一点点酸、一点点呛人的味道或苦味,常常比甜味还叫人喜欢。暗影使颜色更突出,甚至在强调和音之处,安排一点走音,可制造更好的效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三、神义论里的顺从生活或论哲学中不可建造的 -
智慧就在于将生活提升到方法性的层次。进入智慧基本上是调整视野,使自己靠近吸纳的那一方,也就是说,把视线从部分转移到全体,或说转移到笛卡尔所谓的“所有事物整体上共同组成的宇宙”。 “我没有权利抱怨”,世界会因我的不完美而更完美。 普罗丁早已承认,我们要是不理解画家必须作出多元变化而指责他没有到处安排美丽的物体或颜色,我们会是低劣的评论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五、论叉寸恶的吸纳(或论画作的逻辑)
> 全部原文摘录
画中影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画中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Schadenfreud (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
比起本土学者,似乎海外的汉学家们对中国哲学提供了更好的阐述。(系统性的汉学起源于路易十四的法国科学院。)除了职业汉学家(佼佼者如高罗佩),其他的大学者如荣格和莱布尼茨都曾有过令人佩服的汉学见解。可见,欧洲具有解读中国思想以作自我启蒙的传统。相反,可能由于语境过于陌生,中国似乎缺少对欧洲启蒙思想真正的理解。这本书站在当代的视角,试图对欧洲思想史进行梳理,并把目光再次对准中国哲学,并提出“反面性”...2019-01-28 04:42 1人喜欢
比起本土学者,似乎海外的汉学家们对中国哲学提供了更好的阐述。(系统性的汉学起源于路易十四的法国科学院。)除了职业汉学家(佼佼者如高罗佩),其他的大学者如荣格和莱布尼茨都曾有过令人佩服的汉学见解。可见,欧洲具有解读中国思想以作自我启蒙的传统。相反,可能由于语境过于陌生,中国似乎缺少对欧洲启蒙思想真正的理解。这本书站在当代的视角,试图对欧洲思想史进行梳理,并把目光再次对准中国哲学,并提出“反面性”这一概念,试图从中国哲学传统中对于“消弭矛盾”所做的努力中寻找解决善恶二元对立这一欧洲文化痼疾的思想方法。同时,也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融汇法国启蒙思想与中国思想传统的机会。
回应 2019-01-28 04:42 -
女宛心兑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莱布尼茨:一点点酸、一点点呛人的味道或苦味,常常比甜味还叫人喜欢。暗影使颜色更突出,甚至在强调和音之处,安排一点走音,可制造更好的效果。 智慧就在于将生活提升到方法性的层次。进入智慧基本上是调整视野,使自己靠近吸纳的那一方,也就是说,把视线从部分转移到全体,或说转移到笛卡尔所谓的“所有事物整体上共同组成的宇宙”。 “我没有权利抱怨”,世界会因我的不完美而更完美。 普罗丁早已承认,我们要是不理解画家...2019-12-16 19:42
莱布尼茨:一点点酸、一点点呛人的味道或苦味,常常比甜味还叫人喜欢。暗影使颜色更突出,甚至在强调和音之处,安排一点走音,可制造更好的效果。 引自 三、神义论里的顺从生活或论哲学中不可建造的 智慧就在于将生活提升到方法性的层次。进入智慧基本上是调整视野,使自己靠近吸纳的那一方,也就是说,把视线从部分转移到全体,或说转移到笛卡尔所谓的“所有事物整体上共同组成的宇宙”。 “我没有权利抱怨”,世界会因我的不完美而更完美。 普罗丁早已承认,我们要是不理解画家必须作出多元变化而指责他没有到处安排美丽的物体或颜色,我们会是低劣的评论者。 引自 五、论叉寸恶的吸纳(或论画作的逻辑) “生活进程”便是“一切自我演义并自我消解的发展”,而且“只在这过程中才能自我保存”。 引自 九、合法化的矛盾(神义论之结束) 我们任“淡”发展,因淡是尚未分开的味道,处于味道分开(甘/苦,咸/甜等等)的上游,我们因此自在地“游”于无穷延长的品味。 引自 十、平行的历史:帽反(contrariete)/矛盾(contradiction)/反向诱导(contraduction) 回应 2019-12-16 19:42
-
Schadenfreud (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
比起本土学者,似乎海外的汉学家们对中国哲学提供了更好的阐述。(系统性的汉学起源于路易十四的法国科学院。)除了职业汉学家(佼佼者如高罗佩),其他的大学者如荣格和莱布尼茨都曾有过令人佩服的汉学见解。可见,欧洲具有解读中国思想以作自我启蒙的传统。相反,可能由于语境过于陌生,中国似乎缺少对欧洲启蒙思想真正的理解。这本书站在当代的视角,试图对欧洲思想史进行梳理,并把目光再次对准中国哲学,并提出“反面性”...2019-01-28 04:42 1人喜欢
比起本土学者,似乎海外的汉学家们对中国哲学提供了更好的阐述。(系统性的汉学起源于路易十四的法国科学院。)除了职业汉学家(佼佼者如高罗佩),其他的大学者如荣格和莱布尼茨都曾有过令人佩服的汉学见解。可见,欧洲具有解读中国思想以作自我启蒙的传统。相反,可能由于语境过于陌生,中国似乎缺少对欧洲启蒙思想真正的理解。这本书站在当代的视角,试图对欧洲思想史进行梳理,并把目光再次对准中国哲学,并提出“反面性”这一概念,试图从中国哲学传统中对于“消弭矛盾”所做的努力中寻找解决善恶二元对立这一欧洲文化痼疾的思想方法。同时,也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融汇法国启蒙思想与中国思想传统的机会。
回应 2019-01-28 04:42 -
女宛心兑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莱布尼茨:一点点酸、一点点呛人的味道或苦味,常常比甜味还叫人喜欢。暗影使颜色更突出,甚至在强调和音之处,安排一点走音,可制造更好的效果。 智慧就在于将生活提升到方法性的层次。进入智慧基本上是调整视野,使自己靠近吸纳的那一方,也就是说,把视线从部分转移到全体,或说转移到笛卡尔所谓的“所有事物整体上共同组成的宇宙”。 “我没有权利抱怨”,世界会因我的不完美而更完美。 普罗丁早已承认,我们要是不理解画家...2019-12-16 19:42
莱布尼茨:一点点酸、一点点呛人的味道或苦味,常常比甜味还叫人喜欢。暗影使颜色更突出,甚至在强调和音之处,安排一点走音,可制造更好的效果。 引自 三、神义论里的顺从生活或论哲学中不可建造的 智慧就在于将生活提升到方法性的层次。进入智慧基本上是调整视野,使自己靠近吸纳的那一方,也就是说,把视线从部分转移到全体,或说转移到笛卡尔所谓的“所有事物整体上共同组成的宇宙”。 “我没有权利抱怨”,世界会因我的不完美而更完美。 普罗丁早已承认,我们要是不理解画家必须作出多元变化而指责他没有到处安排美丽的物体或颜色,我们会是低劣的评论者。 引自 五、论叉寸恶的吸纳(或论画作的逻辑) “生活进程”便是“一切自我演义并自我消解的发展”,而且“只在这过程中才能自我保存”。 引自 九、合法化的矛盾(神义论之结束) 我们任“淡”发展,因淡是尚未分开的味道,处于味道分开(甘/苦,咸/甜等等)的上游,我们因此自在地“游”于无穷延长的品味。 引自 十、平行的历史:帽反(contrariete)/矛盾(contradiction)/反向诱导(contraduction) 回应 2019-12-16 19:42
-
女宛心兑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莱布尼茨:一点点酸、一点点呛人的味道或苦味,常常比甜味还叫人喜欢。暗影使颜色更突出,甚至在强调和音之处,安排一点走音,可制造更好的效果。 智慧就在于将生活提升到方法性的层次。进入智慧基本上是调整视野,使自己靠近吸纳的那一方,也就是说,把视线从部分转移到全体,或说转移到笛卡尔所谓的“所有事物整体上共同组成的宇宙”。 “我没有权利抱怨”,世界会因我的不完美而更完美。 普罗丁早已承认,我们要是不理解画家...2019-12-16 19:42
莱布尼茨:一点点酸、一点点呛人的味道或苦味,常常比甜味还叫人喜欢。暗影使颜色更突出,甚至在强调和音之处,安排一点走音,可制造更好的效果。 引自 三、神义论里的顺从生活或论哲学中不可建造的 智慧就在于将生活提升到方法性的层次。进入智慧基本上是调整视野,使自己靠近吸纳的那一方,也就是说,把视线从部分转移到全体,或说转移到笛卡尔所谓的“所有事物整体上共同组成的宇宙”。 “我没有权利抱怨”,世界会因我的不完美而更完美。 普罗丁早已承认,我们要是不理解画家必须作出多元变化而指责他没有到处安排美丽的物体或颜色,我们会是低劣的评论者。 引自 五、论叉寸恶的吸纳(或论画作的逻辑) “生活进程”便是“一切自我演义并自我消解的发展”,而且“只在这过程中才能自我保存”。 引自 九、合法化的矛盾(神义论之结束) 我们任“淡”发展,因淡是尚未分开的味道,处于味道分开(甘/苦,咸/甜等等)的上游,我们因此自在地“游”于无穷延长的品味。 引自 十、平行的历史:帽反(contrariete)/矛盾(contradiction)/反向诱导(contraduction) 回应 2019-12-16 19:42 -
Schadenfreud (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
比起本土学者,似乎海外的汉学家们对中国哲学提供了更好的阐述。(系统性的汉学起源于路易十四的法国科学院。)除了职业汉学家(佼佼者如高罗佩),其他的大学者如荣格和莱布尼茨都曾有过令人佩服的汉学见解。可见,欧洲具有解读中国思想以作自我启蒙的传统。相反,可能由于语境过于陌生,中国似乎缺少对欧洲启蒙思想真正的理解。这本书站在当代的视角,试图对欧洲思想史进行梳理,并把目光再次对准中国哲学,并提出“反面性”...2019-01-28 04:42 1人喜欢
比起本土学者,似乎海外的汉学家们对中国哲学提供了更好的阐述。(系统性的汉学起源于路易十四的法国科学院。)除了职业汉学家(佼佼者如高罗佩),其他的大学者如荣格和莱布尼茨都曾有过令人佩服的汉学见解。可见,欧洲具有解读中国思想以作自我启蒙的传统。相反,可能由于语境过于陌生,中国似乎缺少对欧洲启蒙思想真正的理解。这本书站在当代的视角,试图对欧洲思想史进行梳理,并把目光再次对准中国哲学,并提出“反面性”这一概念,试图从中国哲学传统中对于“消弭矛盾”所做的努力中寻找解决善恶二元对立这一欧洲文化痼疾的思想方法。同时,也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融汇法国启蒙思想与中国思想传统的机会。
回应 2019-01-28 04:42
0 有用 恶鸟 2019-04-14
看完朱利安《画中影:恶与反》,海外汉学家因为立场不同,反而给了新奇角度,从高罗佩、荣格、莱布尼茨之后,新的比如朱利安,试图从中国老子、易经、庄子甚至毛泽东等对于“消弭矛盾”的思想中,寻找解决善恶二元对立这一欧洲文化痼疾,以及信仰危机。
0 有用 哭之笑之 2019-08-31
微信读书看了摘要。“由于本论著处理的问题相当复杂,应作者要求,译者顺序逐一作了章节摘要,方便读者进入本书。” 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以东方二元互补思维拯救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放弃“恶”的价值判断,走向“反”的事实判断。对于中国人的困难在于西方漫长的神义论传统(一神论、二元论),但是不难理解朱利安从中国学到的解决之道。 关键是,不可能拒绝二元论。因为如果不是外部二元论,那就是内部二元论(看起来是一元论)。... 微信读书看了摘要。“由于本论著处理的问题相当复杂,应作者要求,译者顺序逐一作了章节摘要,方便读者进入本书。” 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以东方二元互补思维拯救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放弃“恶”的价值判断,走向“反”的事实判断。对于中国人的困难在于西方漫长的神义论传统(一神论、二元论),但是不难理解朱利安从中国学到的解决之道。 关键是,不可能拒绝二元论。因为如果不是外部二元论,那就是内部二元论(看起来是一元论)。两者都是二元论,差别是从强二元论走向弱二元论,从敌我斗争走向友我和谐,从奴隶道德走向主人道德,从否定到肯定,甚至是无意。 另外,价值与事实之分也只是理想的说法,价值和事实不可能绝对二分,选择了事实判断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凡不能击败我的,必使我更强大。”反过来说,就是存在一种绝对反面性的可能性。 (展开)
0 有用 ripple 2021-03-01
最近读的最有后劲的书。通过作者展开的东西方差异图景,可以解释很多观念。比如德勒兹为什么强调“断裂”,又如朗西埃强调“感性分配?”朱利安认为,欧洲的主体化思想带来的善恶二元论制造了对立的两级,对两级的强调忽略了中间“间”的存在,以至于丧失了认知的“统一性”,故而,断裂的碎片化或更改感性分配都有利于让认知重新获得统一性,对“异质性”的强调也是同样的道理,即对固有的秩序化的定义的消解(“定义”僵化事物)... 最近读的最有后劲的书。通过作者展开的东西方差异图景,可以解释很多观念。比如德勒兹为什么强调“断裂”,又如朗西埃强调“感性分配?”朱利安认为,欧洲的主体化思想带来的善恶二元论制造了对立的两级,对两级的强调忽略了中间“间”的存在,以至于丧失了认知的“统一性”,故而,断裂的碎片化或更改感性分配都有利于让认知重新获得统一性,对“异质性”的强调也是同样的道理,即对固有的秩序化的定义的消解(“定义”僵化事物)。而手段正是呼吁“内在化”,通过跃入二元对立的“上游”来重新获得统一性。正谓“上德不德...” (展开)
0 有用 杭之 2020-05-17
「因为能力一旦于其内部自我巩固而不再冒险的时候,它会离开自己。消解紧凑化,这本身已经是某种腐败,这就是一种“静止”性的反面性,或者更糟糕,“停滞”性的反面性…我们也不知道如何捕捉该过程,我们确实很少想过要质疑“久”或是我所谓的“持久”的单纯作用,这作用好比“默化”,明显地是用深入陷入而进展的。」
0 有用 ripple 2021-03-01
最近读的最有后劲的书。通过作者展开的东西方差异图景,可以解释很多观念。比如德勒兹为什么强调“断裂”,又如朗西埃强调“感性分配?”朱利安认为,欧洲的主体化思想带来的善恶二元论制造了对立的两级,对两级的强调忽略了中间“间”的存在,以至于丧失了认知的“统一性”,故而,断裂的碎片化或更改感性分配都有利于让认知重新获得统一性,对“异质性”的强调也是同样的道理,即对固有的秩序化的定义的消解(“定义”僵化事物)... 最近读的最有后劲的书。通过作者展开的东西方差异图景,可以解释很多观念。比如德勒兹为什么强调“断裂”,又如朗西埃强调“感性分配?”朱利安认为,欧洲的主体化思想带来的善恶二元论制造了对立的两级,对两级的强调忽略了中间“间”的存在,以至于丧失了认知的“统一性”,故而,断裂的碎片化或更改感性分配都有利于让认知重新获得统一性,对“异质性”的强调也是同样的道理,即对固有的秩序化的定义的消解(“定义”僵化事物)。而手段正是呼吁“内在化”,通过跃入二元对立的“上游”来重新获得统一性。正谓“上德不德...” (展开)
0 有用 杭之 2020-05-17
「因为能力一旦于其内部自我巩固而不再冒险的时候,它会离开自己。消解紧凑化,这本身已经是某种腐败,这就是一种“静止”性的反面性,或者更糟糕,“停滞”性的反面性…我们也不知道如何捕捉该过程,我们确实很少想过要质疑“久”或是我所谓的“持久”的单纯作用,这作用好比“默化”,明显地是用深入陷入而进展的。」
0 有用 哭之笑之 2019-08-31
微信读书看了摘要。“由于本论著处理的问题相当复杂,应作者要求,译者顺序逐一作了章节摘要,方便读者进入本书。” 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以东方二元互补思维拯救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放弃“恶”的价值判断,走向“反”的事实判断。对于中国人的困难在于西方漫长的神义论传统(一神论、二元论),但是不难理解朱利安从中国学到的解决之道。 关键是,不可能拒绝二元论。因为如果不是外部二元论,那就是内部二元论(看起来是一元论)。... 微信读书看了摘要。“由于本论著处理的问题相当复杂,应作者要求,译者顺序逐一作了章节摘要,方便读者进入本书。” 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以东方二元互补思维拯救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放弃“恶”的价值判断,走向“反”的事实判断。对于中国人的困难在于西方漫长的神义论传统(一神论、二元论),但是不难理解朱利安从中国学到的解决之道。 关键是,不可能拒绝二元论。因为如果不是外部二元论,那就是内部二元论(看起来是一元论)。两者都是二元论,差别是从强二元论走向弱二元论,从敌我斗争走向友我和谐,从奴隶道德走向主人道德,从否定到肯定,甚至是无意。 另外,价值与事实之分也只是理想的说法,价值和事实不可能绝对二分,选择了事实判断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凡不能击败我的,必使我更强大。”反过来说,就是存在一种绝对反面性的可能性。 (展开)
0 有用 恶鸟 2019-04-14
看完朱利安《画中影:恶与反》,海外汉学家因为立场不同,反而给了新奇角度,从高罗佩、荣格、莱布尼茨之后,新的比如朱利安,试图从中国老子、易经、庄子甚至毛泽东等对于“消弭矛盾”的思想中,寻找解决善恶二元对立这一欧洲文化痼疾,以及信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