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由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教授主编,作为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费正清研究中心)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在美国军界、政界及学术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战争战略问题的必读书目之一,自出版以来曾多次重印。本书主要汇集了20世纪60、7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的美国知名战略家对中国古代至近代战争行为的研究,其中包括对汉、唐、宋、明等朝代历次重大战争战略决策过程的个案分析,并由此总结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基本走向。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美国)弗兰克·基尔曼(Frank A.Kierman) (美国)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译者:门洪华 刘笑阳 李晓寒 周璐铭
弗兰克·基尔曼(Frank A.Kierman):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道德经》英文译者。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享誉世界的中国问题专家。
门洪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21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建构》《东亚秩序论》《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等专著8部,《权力与相互依赖》等译著16部,《未来十年中国的战略走向》等主编、合著1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担...
作者:(美国)弗兰克·基尔曼(Frank A.Kierman) (美国)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译者:门洪华 刘笑阳 李晓寒 周璐铭
弗兰克·基尔曼(Frank A.Kierman):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道德经》英文译者。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享誉世界的中国问题专家。
门洪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21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建构》《东亚秩序论》《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等专著8部,《权力与相互依赖》等译著16部,《未来十年中国的战略走向》等主编、合著1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担任“大战略研究丛书”“大国战略研究丛书”“国家战略书系”“东北亚战略书系”等丛书和《中国战略报告》(年刊)的主编。
目录 · · · · · ·
文武之道:军事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中国官僚政治包含着多少尚武精神?
亚洲内陆对中国军事史的影响
本书的个案研究
中国的战争行为
先秦时期的战争:阶段与形式
备战的范例
肉搏战:对战斗和士兵的指挥
战后
城濮之战
井陉之战
结论
汉武帝的征伐战争
汉武帝征伐战争的总体进程
汉王朝的实力和局限
汉朝军事战略的要素
汉军的战场指挥
汉武帝征伐战争的结果
地方对中央的防御:淮西战争(815—817年)
淮西:唐代中后期的自治藩镇
中央和地方的战争准备
战争的第一阶段(815—816年)
战争的第二阶段(817年)
对淮西防御性质的猜想
中世纪中国的攻城与守城
防御准备
武器和战术
十三、十四世纪的三场守城战
结语
1363年鄱阳湖之战:明朝建立之时的内陆水战
竞争的战略要素
周旋于对手之间的明军(1360—1362年)
汉军对南昌的包围(1363年6—7月)
浙江的反明叛乱(6—8月)
明向长江上游的远征(8月15—25日)
陈友谅解除对南昌的围困(8月28日)
鄱阳湖水战(8月30日—9月2日)
水战的结束和陈友凉之死(9月2日—10月3日)
1449年土木之变
一、蒙古国的兴起
二、宦官专政与1449之役
三、土木之变始末经过
四、错失发展良机的蒙古
五、没有汲取教训的中国
1556年胡宗宪大战徐海贺凯
一、军事问题的实质
二、胡宗宪:面临的问题与应对之策
三、1556年胡宗宪大战徐海
四、结论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于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那个“余一人”,尤其如此。对于个君主来说,诉诸武力等于承认自己没能用圣人之道施政,等于承认了文治的失败。所以,军事应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它需要在历史和现实中寻找正当性。 在这里潜藏着中国传统中的缓靖倾向。战争很难有什么光荣可言,因为理想上来说,它就不该发生。道德的绝对准则都是在和平边的。没有足够的经济利益以使战争显得正当,没有富裕的邻邦吸引中国盗寇穿过边境或越过海洋去劫掠。正如顾立雅( Herrlee G. Crel)所言,对外征战成为罗马的主要产业,而中国一直不强调征战的光荣。中国的年轻人没有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这样的榜样可供崇拜或效仿,西方的英雄崇拜在中国年轻人中是找不到的。他们最多可以找到一个罗宾汉式的偶像一一三国时期(222-280)的诸葛亮。所以中华帝国的历史上很难找到“神圣战争”,同样很难找到复仇的上帝或者震怒的耶和华。中国道德的价值不是由一个支持你、并且随时准备消灭昇教徒的神衹赋予的。中国的世界观并不像《旧约》或伊斯兰教那样有着强烈人格化的神,也不那么好战。 武力的地位降低,内政外交的地位同样降低,它们其实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皇帝居于一系列辐射状的影响区域的中心。如果他英明仁厚,以德服人,自然会获得权威。皇帝的榜样从文明秩序的中心照临四方,不仅直接治下中国的臣民应当臣服,连中国周边的异族君长也要臣服,虽然影响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结果就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域外,一切以暴力破坏社会秋序的行为都有他的一份责任。两种情况都被视为叛逆,因为它破坏了应有的秩序。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意图用武力改变广州贸易体制,中国人也将他们称为“逆”,这种“逆”不是针对中国这个国家,而是针对以北京为中心的这个文明,而英国本身也是这个文明边缘上的一员。 这一套出于儒家之手的约束武力的规范性理想,是否比耶稣的登山宝训”更管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言 中国军事经验的多样性 -
简而言之,这个假设值得研究:非汉族的王朝最终统治了中国,主要是因为有足够多的汉人愿意这么做;而另外一个原因是更多的人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关心。支持异族统治的就是和异族合作的人,他们往往感到,汉人充当内亚王朝的支持者,比汉人自己当皇帝过得更好。漠然处之的人是广大农民,他们已经学会将政府的事情交给统治阶级,不管这个统治阶级是谁。异族征服者在中国找到自己的角色,他们将自己塑造成职业的战士和统治者。他们越来越成为中国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元朝(1279—1368)和清朝(1644—1912)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归他们统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言 中国军事经验的多样性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的战争行为"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的战争行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中国古代战争之道》:战争背后,是文主武从模式下维持的传统秩序

不甚详尽的抛砖引玉之作

围城,围城与无墙之城

十分钟了解古代城池防御,原来守城前还要做这么多事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古代城池少则也有三五千座,每个城池的规划布局都非常严格。 城池的建筑首先是为了让人们居住,从部落发展而来,也为人民提供了安全。 从村落发展到城池,也展现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而皇帝就是依靠城池来维护百姓和自己,所以守城是首要的。 守住城池才能保证军事的发展...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7.4分 317人读过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剑桥插图中国史》推荐书目 (ALE)
- 所謂『歷史軍事地理』 (金馬都)
- 国际战略研究 (Dr.Faustus)
- shortlist (疯清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3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的战争行为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zqxzl 2019-03-14 17:04:16
没啥教益,感觉像外国人看中国历史的读书笔记😂😂😂2019.3.14
3 有用 醒来的风车 2018-02-20 19:35:16
写得最好的是导言和淮西战争。目标是解析性的,实际多是叙述性的。原来历代军事常交由非汉族管理。恰恰相反,对内亚的经验促进了中国的尚武精神。对滥用政治权力的做法,中国的制度会容忍到什么程度这一句适合很多时候。
1 有用 totishen 2023-05-15 14:00:31 上海
感觉是在看老外分析中国的古代战例,从不同角度看我们很熟悉的故事,确实有很多细节之前都没有注意到。
0 有用 柳暗花明 2024-04-24 23:10:13 浙江
与其说是论文,不如说是外国人评述中国古代战争的读书笔记,读起来还是比较轻松和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