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绝版书、禁书(第一阶梯) (向山海而行)
- 文学 (蓝天)
- 现当代文学考研 (间宫卓司)
- 文学是片海 / 中国文学 (宁止水)
- 我的Kindle书单 (Barbi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1993:世纪末的喧哗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不会读书的猴子 2018-12-11 13:09:04
这本书读起来的感觉有点乱糟糟的,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在讲述这个年代的时候,总觉得缺少点什么,90年代在我的想象里应该是复杂的。90年代“文学失却轰动效应”并不是说没有文学了,而是引不起人们的巨大关注。90年代的文学绝对还是繁荣的,在无限怀念80年代文学的时候,我们是否是看到90年代的繁荣呢?当然,也有很多点给人以启发。
0 有用 刺客铁之陀 2021-08-14 12:09:58
看着后面的年谱,跟着读一些书。九十年代评价九十年代,太难了,文学批评还没展开,就急于文学史化。可以和孟繁华《众神狂花》相对照。
0 有用 (不是 2024-05-11 15:36:15 山东
这套书越往后越浅,研究者和被研究内容的浅带浅了……
1 有用 晩圆 2023-08-05 22:18:44 贵州
主要介绍了王朔现象、女性文学、陕军东征、留学生-打工文学、文化激进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废都》事件、顾城之死等90年代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但是引文不够详细,基本没有标注所引的作品的出处,而在概念上将留学生文学和打工文学并列,似乎欠缺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90年代文学的整体轮廓简单勾勒,但是论述的整体性、系统性较弱,多感性抒发,少理性论述。不过书末所附的年表对90年代文学的梳理较为细致,值得参考。
1 有用 Artemis 2019-07-18 10:36:05
✍🏼现象:对王朔的复杂态度、女性写作更有主体性and情爱缺席、陕军东征、留学生和打工文学、文化保守主义、顾城、人文精神讨论 ✍🏼结论:知青作家成为主体、批评去政治化、严肃文学回温、现实主义重新得到重视 ✍🏼重要事件和现象的梳理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