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古典学与古今之争》2016年初版,集刘小枫晚近几年写的11篇“编者前言”,是“经典与解释”丛书编辑过程中的读书札记,另附两则访谈,也涉及编书,算是编辑《经典与解释》十五年的一个小结。文集中的15篇文章,都在思索古典与现代的范围之内:什么样的古典学是真正的古典学,古今之争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有怎样的关系,古典学的现代处境怎样,在现代语境之下,古典教育有着怎样的困境与前景。本书是《古典学与古今之争》增订本,除改正初版中的误植外,添加了三篇短文,也都属于“经典与解释”丛书编辑过程中的读书札记。《古今之争的历史僵局》一文则补充了少量文献。
刘小枫教授(1956生),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学士(1982)、北京大学哲学硕士(1985)、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1993)。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任教授。2002年起任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3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古典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责任教授、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中国比较古典学会会长。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古希腊-罗马文史、中西方古典诗学、古典政治哲学。
厚古派的福音书
主编十五年“经典与解释”的一个小结。为现代的中国学界增加一种或者说多种视域。
崇今派更多追求的是实用性的知识,是遗忘了灵魂的政冶学满足于普世的价值欲望。而古典学追求的是高贵的冲动把灵魂引向高贵伟大的沉思的生活。而如今崇尚静观知识的古典学者屈指可数,讽刺的是,更多的古典学者反而是运用古典材料,破碎古典的先锋。
漂亮的衣服。
这本书可细分为四部分:刘小枫老师为“解释与经典”丛书撰写的序言、西方历史上的古今之争僵局、古典学与现代语境的交错、新京报及三联生活周刊对刘小枫老师的两次采访记录。/ 就阅读体验感而言,个人觉得第二部分最好:刘在时间和空间上细致梳理了西方近代古今之争的发展脉络及卷入其中的一众知识人,揭示古今学问之争背后的政制原则之争;经充分铺垫后,对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解读水到渠成。/ 就了解刘的施派立场而言,... 这本书可细分为四部分:刘小枫老师为“解释与经典”丛书撰写的序言、西方历史上的古今之争僵局、古典学与现代语境的交错、新京报及三联生活周刊对刘小枫老师的两次采访记录。/ 就阅读体验感而言,个人觉得第二部分最好:刘在时间和空间上细致梳理了西方近代古今之争的发展脉络及卷入其中的一众知识人,揭示古今学问之争背后的政制原则之争;经充分铺垫后,对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解读水到渠成。/ 就了解刘的施派立场而言,最后的两篇访谈起到了“集中阐释”的作用。(虽然略有火药味,尤其谈到“新国父论”事件)/ 其他两部分多为序言和论文,谈古典学在各种语境下(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欧近现代、中国等)扮演的不同角色,但编排上较零碎,且叙述大多引向政治哲学。 (展开)
> 更多书评 1篇
> 13人在读
> 39人读过
> 189人想读
订阅关于古典学与古今之争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R 2019-03-22 22:25:23
厚古派的福音书
6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7-10-25 21:43:32
主编十五年“经典与解释”的一个小结。为现代的中国学界增加一种或者说多种视域。
2 有用 安弦 2022-07-18 21:05:59
崇今派更多追求的是实用性的知识,是遗忘了灵魂的政冶学满足于普世的价值欲望。而古典学追求的是高贵的冲动把灵魂引向高贵伟大的沉思的生活。而如今崇尚静观知识的古典学者屈指可数,讽刺的是,更多的古典学者反而是运用古典材料,破碎古典的先锋。
0 有用 黄克思 2020-07-09 13:26:03
漂亮的衣服。
3 有用 Δελφοί 2020-04-03 17:46:34
这本书可细分为四部分:刘小枫老师为“解释与经典”丛书撰写的序言、西方历史上的古今之争僵局、古典学与现代语境的交错、新京报及三联生活周刊对刘小枫老师的两次采访记录。/ 就阅读体验感而言,个人觉得第二部分最好:刘在时间和空间上细致梳理了西方近代古今之争的发展脉络及卷入其中的一众知识人,揭示古今学问之争背后的政制原则之争;经充分铺垫后,对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解读水到渠成。/ 就了解刘的施派立场而言,... 这本书可细分为四部分:刘小枫老师为“解释与经典”丛书撰写的序言、西方历史上的古今之争僵局、古典学与现代语境的交错、新京报及三联生活周刊对刘小枫老师的两次采访记录。/ 就阅读体验感而言,个人觉得第二部分最好:刘在时间和空间上细致梳理了西方近代古今之争的发展脉络及卷入其中的一众知识人,揭示古今学问之争背后的政制原则之争;经充分铺垫后,对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解读水到渠成。/ 就了解刘的施派立场而言,最后的两篇访谈起到了“集中阐释”的作用。(虽然略有火药味,尤其谈到“新国父论”事件)/ 其他两部分多为序言和论文,谈古典学在各种语境下(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欧近现代、中国等)扮演的不同角色,但编排上较零碎,且叙述大多引向政治哲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