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高全喜、于立推荐!
各种社会现象,都是由人类行为汇集而成,社会科学的功能,就是针对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尝试提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的前四讲,就是构建社会科学的基本架构。第五讲是案例分析,把基本架构和社会现象作一联结。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可以“以理解之”!法律的形成和变迁,也是社会现象之一。对于法律的基础,传统法学多是立基于道德哲学。相形之下,社会科学追本溯源,由初民/原始社会开始,描述法律的出现、性质以及道德的功能。第二篇的意义,是在第一篇的基础之上,建构“实证法学”。
正义的理念,贯穿法学和司法运作。由社会科学的角度,还有其他关键性的因素,对法学和司法运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三篇里,将探讨重要的影响因子:信息,是隐身于法学内部的主导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的道理,要学好法律,最好先掌握...
高全喜、于立推荐!
各种社会现象,都是由人类行为汇集而成,社会科学的功能,就是针对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尝试提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的前四讲,就是构建社会科学的基本架构。第五讲是案例分析,把基本架构和社会现象作一联结。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可以“以理解之”!法律的形成和变迁,也是社会现象之一。对于法律的基础,传统法学多是立基于道德哲学。相形之下,社会科学追本溯源,由初民/原始社会开始,描述法律的出现、性质以及道德的功能。第二篇的意义,是在第一篇的基础之上,建构“实证法学”。
正义的理念,贯穿法学和司法运作。由社会科学的角度,还有其他关键性的因素,对法学和司法运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三篇里,将探讨重要的影响因子:信息,是隐身于法学内部的主导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的道理,要学好法律,最好先掌握学习的态度、方向和技巧。第四篇的各个讲次,就是针对“学好法律”娓娓道来。而且,更进一步阐明,如何体会法学的智慧结晶,如何优游于法学的智慧资产财富之中。
作者简介 · · · · · ·
熊秉元,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在华人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现为浙江大学特聘教授(法学专业),并担任多所国内外高校兼职教授。
著名法律经济学家。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布朗大 学取得硕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在台湾大学经济系暨研究所任教二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经济学和经济学方法论。目前为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在两岸推展“法律经济学”,渐有成果。两岸四地主要大学的法学院里,担任讲座教授的经济学者,他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
熊秉元还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散文家。1993年,推出第一本经济学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即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目前,熊秉元已有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课本的课文,是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最新著作《优雅的理性:...
熊秉元,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在华人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现为浙江大学特聘教授(法学专业),并担任多所国内外高校兼职教授。
著名法律经济学家。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布朗大 学取得硕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在台湾大学经济系暨研究所任教二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经济学和经济学方法论。目前为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在两岸推展“法律经济学”,渐有成果。两岸四地主要大学的法学院里,担任讲座教授的经济学者,他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
熊秉元还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散文家。1993年,推出第一本经济学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即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目前,熊秉元已有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课本的课文,是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最新著作《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备受好评,并入选多种“年度最佳著作”榜单。
目录 · · · · · ·
第一讲 分析架构和层次 /
第二讲 行为特质和规则 /
第三讲 加总和均衡 /
第四讲 变迁 /
第五讲 借刀杀人,刀当何罪?
第二篇 法律的由来
第六讲 原始社会的律法 /
第七讲 罪与罚 /
第八讲 刻画道德 /
第九讲 政治过程和法律 /
第十讲 七年之痒特效药问世?
第三篇 法内法外
第十一讲 司法运作和贴标签 /
第十二讲 司法运作和放讯号 /
第十三讲 信息和司法运作 /
第十四讲 社会科学的养分 /
第十五讲 虚拟的权利,权利的虚拟
第四篇 游于艺
第十六讲 单一权威和第六伦 /
第十七讲 无知之幕与科斯定理 /
第十八讲 学海优游益智游戏 /
第十九讲 学好法律 /
第二十讲 冲突不是坏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科斯的思维模式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先放弃当事人各自的立场(以及所具有的利益),而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以包括所有当事人在内的角度,评估整体或总合的利益。“单一主人”的思维模式,就具有这种功能。而且,一旦根据这种思维模式得到结论之后,还要检验这种结论在长期来看是否也会成立。如果不成立,就进入第二步。第二步,同时考虑“整体”和“长期”这两个因素,找出能在长期使社会产值最大的处理方式。这时候,就可以以“财富极大”这个概念,作为评估的指标。因此,科斯的思维模式,可以以“单一主人/财富极大”为代表。这种思维模式所处理的问题有两点特色:一是彼此权益发生明显的冲突,一是长期的诱因问题。 抽象来看,这种思维模式有几点重要的含义:首先,不论是“单一主人”还是“财富极大”,科斯的思维模式都是着眼于“效率”,以“效率”作为评估运用资源的指标,也就是作为处理权益冲突的依据。这和传统法学分析以“公平正义”来处理权益冲突,显然有相当大的差别。其次,既然是强调效率,所以相形之下就不考虑“分配”的问题。 最后一点,运用“单一主人/财富极大”的思维模式,隐含“效率”的指标有某种客观的尺度,能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七讲 无知之幕与科斯定理 / -
第三,法律的功能未必是追求公平正义,而是处理价值冲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法的经济解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法的经济解释"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效益的源泉 7.7
-
- 优雅的理性 7.3
-
-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7.8
-
- 正义的效益 7.2
-
- 互利 8.2
-
- 私有化 7.7
-
- 重新发现市场 8.0
-
- 生活的经济解释 6.9
-
-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 9.6
-
- 决策、不确定性和大脑 7.6
法的经济解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从经济的角度看法律,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一部法律经济学的力著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8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法的经济解释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7-07-26 13:11:32
熊秉元先生将经济学中的诸多分析方法,引入法学分析之中的科普性随笔集。熊先生的文章,可谓是语言浅、道理深的代表,擅长使用清晰明了的文字,讲述法律经济学的种种大道理。这本书案例丰富,述评结合,煞是好看。唯一的遗憾是,跟中国的法治语境和社会现实联系不足,更多是西方法律经济学的直接阐释。
0 有用 沉冰 2019-07-08 21:44:38
文笔不咋地
5 有用 黎余 2018-01-15 01:37:43
声明,我在两个学科都知之甚少,难以理解高深内容。 书目录,好像一本教材,再看篇幅不长,本以为是简单导论。 结果一看,文风散文化,扯一些概念,不成体系,与中国法治又没啥联系。阅读感觉是名不副实。就算写给新人,为啥不认真写本简单的教材?讲义都不修整修整就好意思出书?我们买书人的钱就这么好骗? 还有自负,是我个人很讨厌的经济学家的自负。没法形容。特不理解就是一些法经济学者,这种倾向更严重,比如桑本谦。讲... 声明,我在两个学科都知之甚少,难以理解高深内容。 书目录,好像一本教材,再看篇幅不长,本以为是简单导论。 结果一看,文风散文化,扯一些概念,不成体系,与中国法治又没啥联系。阅读感觉是名不副实。就算写给新人,为啥不认真写本简单的教材?讲义都不修整修整就好意思出书?我们买书人的钱就这么好骗? 还有自负,是我个人很讨厌的经济学家的自负。没法形容。特不理解就是一些法经济学者,这种倾向更严重,比如桑本谦。讲真,基层法官裁判用得着法律的经济分析吗。这件事本身是不是就很不经济了? 最后,我平时在《读书》上就不喜欢作者的文章!《读书》本就是花样装逼大会,而作者给我的感觉是有心无力的那种… 纯属个人吐槽,熊大师的粉丝别骂我。除了粉丝,买这本书很是不经济。比如我。 (展开)
0 有用 元英国金律 2021-05-24 16:26:21
有几章,写的还是不错的,比如无知之幕和科斯定理
0 有用 潘小魚大醬 2017-09-20 14:17:43
两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