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读·文艺家 / 未读
原作名: The Women's Room
译者: 余莉
出版年: 2017-7
页数: 712
定价: 90.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96787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来认识一下米拉。
她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的主题则是“家庭”。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个好人家”。在 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褡,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醒来的女性》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鸣,潸然泪下抑或热血沸腾的小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堪称“...
我们来认识一下米拉。
她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的主题则是“家庭”。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个好人家”。在 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褡,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醒来的女性》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鸣,潸然泪下抑或热血沸腾的小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堪称“小说版的《第二性》”,甚至间接推动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无数女性认为这本书写出了她们一直被压抑的内心世界,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一生。
《醒来的女性》曾被改编为电影,并获艾美奖3项提名,之后又被英国BBC改编为广播剧。
有媒体称“你常常会忘了这是一本小说,书中所写的都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书中十余位性格各异、身份各异的女性,仿佛就是我们的母亲和长辈,是身边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醒来的女性》中是我们不曾深想的生活,是那些我们只有和最亲密的知己才会谈论的话题。你不会和人谈起婚后与另一半无法沟通的苦闷,无法说清有时“母亲”和“妻子”这两种身份会让你觉得失去自我,更不必说作为母亲,即使深爱自己的孩子,但也并不像主流讴歌的那样伟大,其实有很多厌烦甚至痛苦的时刻——因为怕被人说“想太多”。阅读书稿时,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探索精神独立之旅,仿佛自己经历了书中人物的一生般,喜乐参半、五味杂陈,时而为作者的洞察力叹服,醍醐灌顶,觉得找到了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的心理根源;时而对书中女性的命运感同身受,难以自抑地泪流满面。
醒来的女性的创作者
· · · · · ·
-
玛丽莲·弗伦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玛丽莲·弗伦奇(Marilyn French,1929~2009年)
玛丽莲·弗伦奇出生于布鲁克林,是一位工程师和百货商店店员的女儿。她从小热爱写作,十岁便开始创作诗歌和短篇小说。1950年,在霍夫斯特拉大学就读期间,玛丽莲结婚,开始兼职打工以支援丈夫就读法学院。受波伏瓦《第二性》影响,玛丽莲一直坚持创作,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她完成了在霍夫斯特拉大学的学业,获得哲学和英语文学学士学位以及英语硕士学位,成为一名英语老师。1964年,她考入哈佛大学,由于丈夫对其写作事业的反对,两人于1967年离婚。玛丽莲于1972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77年出版《醒来的女性》一书,一举成名。尽管由于暴露了很多尖锐的社会问题和性别歧视问题引发舆论争议,但本书仍在全球销出2000多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成为现象级的话题之作。有读者表示,这本书中所写的,就是当时女性最真实...
玛丽莲·弗伦奇(Marilyn French,1929~2009年)
玛丽莲·弗伦奇出生于布鲁克林,是一位工程师和百货商店店员的女儿。她从小热爱写作,十岁便开始创作诗歌和短篇小说。1950年,在霍夫斯特拉大学就读期间,玛丽莲结婚,开始兼职打工以支援丈夫就读法学院。受波伏瓦《第二性》影响,玛丽莲一直坚持创作,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她完成了在霍夫斯特拉大学的学业,获得哲学和英语文学学士学位以及英语硕士学位,成为一名英语老师。1964年,她考入哈佛大学,由于丈夫对其写作事业的反对,两人于1967年离婚。玛丽莲于1972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77年出版《醒来的女性》一书,一举成名。尽管由于暴露了很多尖锐的社会问题和性别歧视问题引发舆论争议,但本书仍在全球销出2000多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成为现象级的话题之作。有读者表示,这本书中所写的,就是当时女性最真实的生活。
玛丽莲一生关注女性话题,其女儿遭遇强奸也成为她持续为女性权益发声的原因之一。《醒来的女性》大获成功之后,她又陆续出版有The Bleeding Heart、Beyond Power: On Women, Men and Morals、The War Against Women等书。
因其巨大的影响力,她的名字曾出现在著名流行乐团ABBA(阿巴合唱团)的歌词中。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因为,开门或关门都不重要,最终你还是被困在盒子里。我无从探知两种生活方式之间有什么客观上的不同。我所能看见的,只是幸福水平的不同,说是这么说,我也不很确定。如果叔本华所言不虚,那么,人类就不可能获得幸福,因为幸福意味着没有痛苦,正如我一位叔叔所言,人只有在死亡和烂醉时才不会感到痛苦。彼时米拉关掉了所有的们,此刻,我打开了所有的门, 而我们都感到痛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夜深人静时,她坐下来喝白兰地,突然意识到,这一生,她认识自我都是靠别人,比如屠夫看见她时的微笑和恭维,或是给地板打蜡的工人对她倾慕的目光,或者大学校园里男人的一次回头——都是对她外表的赞美。这令她毛骨悚然,她想起了莉莉。如何才能停止这种状况?一个人怎能用如此荒唐的东西来保持自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醒来的女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醒来的女性"的人也喜欢 · · · · · ·
醒来的女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5 条 )

醒来的女性:你们,我们,她们的故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半的我处于此生最平等,最快乐的亲密关系里,另一半的我深陷在生活的泥潭,为我目睹到的家人亲友的痛苦而绝望。一面是希望(幸福,让人向往永恒的幸福,此刻的我不就生活在其中吗?),一面是绝望(我看到亲友彼此仇视的眼神,倾听他们的失望和固执,毫不...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Penguin Books (2009)9.5分 50人读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0)9.0分 132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 (1997)8.9分 16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对女人有用】(读书篇) (米姐起飞)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女性主义标准文本 (海鹰)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书海无涯 (佾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醒来的女性的评论:
feed: rss 2.0
20 有用 ありちゃん 2017-09-22 18:00:54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完全可称masterpiece,对女性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场景几乎包罗万象。很难想象仅50年前美国的女性还处于这样的地位,但其实今天就好到哪里去了吗?更不用说中国的女性呢?我还没结婚成家,到目前为止的人生还没因为自己的性别受到任何限制,但现实世界可能远比我想象得严峻。
29 有用 CeciQingCai 2017-08-01 22:56:46
我只能庆幸自己在此时此刻遇到这本书
69 有用 TinOO 2017-10-20 12:57:22
已婚的女人不要看,这是一本绝望主妇之书;未婚女人也不要看,一看更不想结婚。女人一旦选择婚姻与生育,就要不断自我放弃。男人也觉得很委屈,他也放弃了很多。那么,问题的根本是什么?这本书让我废寝忘食,想让女人都读,思考一下。
218 有用 TeresaK毒药 2017-08-29 22:47:35
很多人莫名觉得女权在中国很普遍,但看看1960年的大洋彼岸和如今的中国,对女性的困局从来没有改变过,依然是轻视,是牺牲,是dang妇逻辑横行,从来没有真正改善,不过是你还没有触及黑暗。
272 有用 白桃味 2017-07-01 21:41:07
她知道,自己正活在美国梦里,她索性就给自己戴上这副面具。她在有档次的理发店里做头发,理发师见她有白头发,建议她染发时,她就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她买了高价的针织三件套;她还修了指甲;她有一叠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