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鸟的书评 (69)

奥利弗石木 2017-06-14 09:02:17

一代美国知识分子的自传

《囚鸟》是冯内古特为美国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勾勒的自画像,也是他对于酿成“水门事件”的历史社会条件的反思。是什么让上世纪初期这些在社会改革中扮演积极角色的知识分子走向保守,并最终沦为“水门事件”这场政治丑闻中的无名小丑? 首先,来看看这个故事的两条时间线。一...  (展开)
春眼秋手 2017-06-27 15:13:48

同情多过嘲讽——谁又能真正逃离“时代”这个囚笼?!

文中引号部分引自《囚鸟》原文 在看冯内古特的《囚鸟》一书时,总有个画面浮现眼前——冯内古特,一个留着蓬松胡子的和善老人,一边转动万花筒,一边朝你挤着眼睛! 是的,《囚鸟》就是冯内古特的万花筒。主人公瓦尔特·斯代布克就是万花筒里的镜子,他负责折射出周遭千奇百怪...  (展开)
固态蒸汽 2017-07-19 14:39:35

风暴中吹过的胖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活过了四个二十外加两个年头了。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我本该死了。”冯内古特曾经这样写道。或许因为本人的经历就充满着上帝扔骰子的奇幻感,冯内古特的作品总是虚幻和自传的混合体,而他笔下的主人公也总是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的弱者,在一次次荒诞的悲...  (展开)
黑桥 2018-03-07 21:05:56

冯内古特《囚鸟》:平庸的良心及其落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地下室里的平庸者 在陀的小说里,地下室是一种颠覆,对地上世界的反叛力量,狂躁的思考者在地下室里喋喋不休。 而在冯内古特,地下室只是,地下室。宏伟的建筑中不为人知的角落,人类微小的尾椎,是熄灭了可能性的场域(冯内古特的世界没有陀的不稳定感,他讲述的是秩序内的...  (展开)
南尹 2017-08-09 12:19:39

从反抗到屈从,美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若要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作出取舍,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更可能选择后者。其创作的《囚鸟》一书中,拥有权力,资产的资本家不断被讽刺,成为笑柄,而身处工人阶级的平民则得到可怜和同情。同时,《囚鸟》还通过构造荒诞的情节,将美国20世纪不光彩的历史事件勾连起来...  (展开)
桃花潭水 2017-06-22 09:49:38

要心平气和

坦白说,第一遍我没有完全读懂,我想,这里面大概有很多还可以挖掘的地方,特别是中间有些次要人物,写起了科幻小说,我想,作者冯内古特不会没有什么用意的。 我决定一边读第二遍,一边写点东西,以做记录。 本书结尾的时候,也就是尾声,作者写道: 国会尼克松问我,既然我是...  (展开)
坚定坚定呀 2017-08-16 16:06:24

读起来很燥涩的《囚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实在的,我并未完全看懂《囚鸟》表达的是什么。故事简介:作者库尔特.冯内古特虚构了一个叫瓦尔特的人,生于20世纪初美国的一个工人家庭,在父母亲雇主的帮助下在哈佛上过学。后来任职于政府部门,却因“水门事件”入狱。出狱后在旧情人的帮助下当了一个商业集团的副总裁,而...  (展开)
tiiiiin 2017-08-10 21:52:37

可怕的世界只能苦笑面对

# 一 冯内古特被人视为是“黑色幽默”代表人物之一,《囚鸟》这本书则是他的代表作。不过如果通篇读下来,会发现这本书并没有简单的看到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地方,最多就是会心一笑。不是说这本书名不副实,而是因为黑色幽默属于“结构性的喜剧”,而不仅仅表现在字词上的插科打诨...  (展开)
漫歌 2020-07-24 04:13:41

从《囚鸟》看库特.冯内古特作品中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相爱相杀”

戴锦华老师在评价《美国往事》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一部电影,一部小说或者一部艺术文学作品,它迷住我们的时候,从来都不是以它们的主题迷住我们,从来不是以它们的意义迷住我们,而一定是以它的迷人的、富于质感的,建筑在特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媒介所决定的语言特...  (展开)
酷威文化 2017-07-03 16:59:20

董乐山——冯内古特和他的《囚鸟》

冯内古特和他的《囚鸟》 ——标签终会脱落,作品才是丰碑 选自:《囚鸟》 作者:董乐山(著名翻译家) 冯内古特的作品介绍到国内来,《囚鸟》已不是第一部了。但是对冯内古特作品的分析,似乎还莫衷一是。 有人说他是科幻作家,有人说他是黑色幽默作家。读了《囚鸟》以后,我...  (展开)
某乌鸦 2020-03-17 11:48:30

时代为笼,人为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在阅读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囚鸟》的过程中,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头脑中,挥之不去。 在街头巷尾流传的故事里,人们总倾向于认为人应该为自己的命运负全部的责任。人们秉承着公正世界谬误的原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遭受某种不幸,一定是...  (展开)
秉持优雅 2019-05-21 23:19:55

微笑至上。

《囚鸟》 读到一半时我发现我并不喜欢这本书,或者是书中的现实,或者是被时代裹挟着前行的卑微感。我没读懂,也未细读,仅仅模模糊糊的记住了一些人名和情节,但放下书本后收获的感觉——一种仿佛自己就是西西弗斯的烦躁,一种面对枯木或者落花时的惆怅,却格外清晰的卷过我的...  (展开)
安东。 2017-07-02 23:47:36

OVER THE RAINBO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囚鸟(JAILBIRD)在文中有这样的译注:“囚鸟是对老犯人的称呼”。但是在冯内古特的笔下,主人公这位屡屡犯错几次进出牢房的老犯人,比起一般人印象中那种穷凶极恶的黑势力派头,却更像你对门住的那个傻呵呵多愁善感的倒霉老头。唠唠叨叨摸索半天出得门来,才发现脚上袜子一黑...  (展开)
盛京读书人 2022-02-16 10:37:43

这就是诺贝尔遗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觉得自己中文白学了,这部腰封上写的“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时刻在嘲笑我。从读第一个字开始,我就处于一种拧巴纠结的境遇中。我怎么就没看出一点点的“诺贝尔”的“亮点”呢?别说莫言的获奖小说,就连我们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咖作品都难以望其项背啊! 全篇不就是以玩...  (展开)
Rennie4590 2021-01-29 17:44:07

一个美国「知识分子」的不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遍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不知道怎么写书评。第一遍读的非常痛苦,作者叙事手法支离破碎,将书翻到最后一页靠的居然是意志力,但是我还是倔强的把它看完了。 读完后我来豆瓣上找书评,希望可以靠着书友的智慧来帮我解读一下这本书,发现原来很多人都没有看懂,果然不是我一个人...  (展开)
长瓊 2019-02-03 22:24:25

社会牢笼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这句话已经成了当代社会人权至上主义的至理名言。我们每个人都在高喊要自由,不要束缚。我们有权做自己喜欢的事,当自己喜欢的人。谁都没有权力干涉我们的自由,从学习,到衣着,到职业,到爱好,等等等等。我们每个人也都在高喊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性别歧视...  (展开)
一点有趣 2018-07-21 16:29:35

一个时代的伟大作品

初读这本伟大的小说,比预期中要吃力得多。一是体会不到这种美国式的黑色幽默,因此缺少代入感;二是对海洋彼岸上个世纪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所以有点不知所云。尤其是前半部分读起来很费劲,深感惭愧。 这本书的角度像是一本自传,一个因参与水门事件而入狱的老头子,出狱之后的...  (展开)
2018-03-08 18:55:55

温柔的空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冯内古特很陌生,虽然早前在图书馆经常看到他的《冠军早餐》。《囚鸟》书名也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故事讲述一个刚从监狱里出来的人的奇特经历。 作者将时间轴打乱,将男主角的生平借由回忆/与旧人的重逢重新编织在一起。 里边充斥着各种历史典故,对于一个历史渣,只能...  (展开)
aklalwooql 2022-10-28 00:17:05

囚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首先,翻译挺好的。其次,序幕有点让人(主要是我)迷糊,摸不着头脑。最后,《囚鸟》的正文让人心潮澎湃——不是“火红”,是忧伤的心潮澎湃。 很特别的感觉,不够浓烈、也不够冷漠,不够激进、也不够温沉,但你不能说它不好,它是大片大片的展开的存在的含苞的好,一个“好”的...  (展开)
夜观风 2022-09-27 16:38:08

世界是个球形的鸟笼

如果从叙述的顺序来看,瓦尔特在小说开始时候是在监狱了等着被放出去,而在小说结束时,因为隐瞒总裁夫人死讯被识破,也即将迎来牢狱之灾。从监狱开始在监狱结束,囚鸟果然顾名思义。但所谓囚鸟当然不是单纯的指监狱,而是指整个美国,是指所有美国人。 瓦尔特的一生是被推着走...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9条)

订阅囚鸟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