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1)
第一章 禅僧的“唐土”心态与儒学知识体系(23)
第一节 禅僧的“唐土”心态(23)
第二节 入日华僧情况(28)
第三节 禅僧的儒学知识接受——汉籍问题(31)
第四节 五山禅僧的涉儒(41)
第二章 入日华僧与中世政教关系——以一山一宁为中心(43)
第一节 日本对一山一宁的认知变迁(44)
第二节 一山一宁的灯传法脉与禅法思想(47)
第三节 佛法作为武器:政治应对(53)
第三章 一山一宁之后:虎关师炼的儒学思想(55)
第一节 虎关师炼对儒家经典的认知(56)
第二节 虎关师炼的“理”论(59)
第三节 “理”视域下的儒佛关系论述(60)
第四章 日本中世五山禅僧的“儒化”倾向——以中岩圆月为中心(66)
第一节 淑世情怀与政治关心(67)
第二节 对儒学的总体性看法(71)
第三节 对儒家核心经典的理解:《易》论(74)
第四节 对儒学核心义理的认知:仁论(78)
第五节 寻求儒佛会通(82)
第五章 京学五山派的儒教认知与其儒释关系论(85)
第一节 京学五山派的儒学认知(85)
第二节 京学五山派的“儒释一致”论(104)
第三节 “儒释一致”论的宋学渊源(111)
第六章 藤原惺窝的“脱佛入儒”与其儒学思想形态(116)
第一节 藤原惺窝的“脱佛入儒”与其佛教批判(117)
第二节 藤原惺窝的儒学观(123)
第三节 《大学要略》之意旨(131)
第七章 儒学的异化形态——林罗山的“理”论及其对“朱子学”的利用(140)
第一节 “理气合一”:对朱熹“理先气后”论的反动(141)
第二节 “排佛毁释”:对“朱子学”理论的运用(144)
第三节 “理当心地神道”:学术走向及其背后的隐词(148)
第八章 山崎暗斋的“脱佛入儒”及其佛教批判(153)
第一节 山崎暗斋的“脱佛入儒”(154)
第二节 《辟异》之文本构成与其“排佛”论(158)
第三节 神学政治与“中国”论述的生成(163)
第九章 儒者如何固守自我?——松永尺五伦理思想之形成及其儒教实践(170)
第一节 松永尺五与藤原惺窝(172)
第二节 《彝伦抄》的主要思想与陈淳之《北溪字义》(175)
第三节 松永尺五的儒教实践之认知(181)
第十章 江户初期儒者的“异端”论说与“道统”诉求(184)
第一节 “异端”论的异变(185)
第二节 “道统”诉求及其背后(190)
终章 “佛教堕落论”与近世思想史问题再审视(195)
参考文献(210)
后记(220)
· · · · · · (
收起)
0 有用 馬刀※废柴田叽 2023-12-07 22:28:13 上海
相对于近世或近现代的日本思想史的变迁,对于从中世向近世过渡时期,由佛教占据重要地位转向以儒学为宗这一意识形态的重大变化,关注相对较少。作者的研究系统地回顾了这一历史进程,既有时代背景的详细阐释,也有中岩圆月、藤原惺窝、山崎暗斋思想的细致梳理。难得一见的好书
1 有用 雅歆🌊 2019-06-12 09:51:49
介绍了很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