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8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东印度公司,英国当局通过了《茶叶法案》,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并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这对于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商业利益是极大的损害,因此直接导致了“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英国议会中的鹰派呼吁采取惩罚性报复措施,此举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774年夏末,当地的造反派已经将自己武装起来,独立战争势不可挡……
本书从一个全新视角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作者细致研究了源自英国和美国的一手资料,以公正的笔调再现了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三年(1772-1775)里英国当局与北美侨民的尖锐矛盾,并分析了英国政治、经济届的知名人士,诸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汉考克和托马斯•哈钦森等人在这一时期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简介 · · · · · ·
尼克·邦克,英国记者、作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并在《利物浦回声报》和《金融时报》担任过记者,后来成为了投资银行家,主要供职于香港和上海的汇丰银行。在其从事新闻和金融职业生涯中,尼克曾广泛地游历中国、印度、前苏联和美国。目前,定居在英格兰林肯郡。著有《逃离巴比伦》等。
目录 · · · · · ·
序言
1、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2、旧政权
第一部分 投机帝国
第一章 猛虎之口
第二章 “这黑色的丑闻”:葛斯比事件
第三章 破产年代
第四章 诺斯勋爵的苦恼
第五章 无知与坏政策
第二部分 运送茶叶
第六章 东印度公司的危机
第七章 辉格党、西印度商人和托马斯•哈钦森
第八章 马萨诸塞州的黎明
第九章 波士顿倾茶事件:序曲
第十章 波士顿倾茶事件:高潮
第三部分 急转直下
第十一章 寒冬里的内阁
第十二章 “波士顿必须被摧毁”
第十三章 革命开始
第十四章 阿卡狄亚的选举
第十五章 美国的武装备战
第十六章 致命的邮件
后记 死去的贵族
致谢
· · · · · · (收起)
1、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2、旧政权
第一部分 投机帝国
第一章 猛虎之口
第二章 “这黑色的丑闻”:葛斯比事件
第三章 破产年代
第四章 诺斯勋爵的苦恼
第五章 无知与坏政策
第二部分 运送茶叶
第六章 东印度公司的危机
第七章 辉格党、西印度商人和托马斯•哈钦森
第八章 马萨诸塞州的黎明
第九章 波士顿倾茶事件:序曲
第十章 波士顿倾茶事件:高潮
第三部分 急转直下
第十一章 寒冬里的内阁
第十二章 “波士顿必须被摧毁”
第十三章 革命开始
第十四章 阿卡狄亚的选举
第十五章 美国的武装备战
第十六章 致命的邮件
后记 死去的贵族
致谢
· · · · · · (收起)
喜欢读"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论美国诞生的必然性”
今晚看完了尼克邦克的《大英帝国的奔溃与美国的诞生》,描述的是波士顿倾茶到美国独立战争的那一段时间发生的历史,全书最具震撼力的观点就是:这场战争酝酿已久,它是一个有着严重缺陷的帝国和体系产物,是无知和偏见再加上那些心怀善意但却固守空洞过时理念的人共同作用的结...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美国诞生前的那片地区或地区上的人叫什么? | 来自豆友ybcIUcWBmo | 2025-03-08 17:38:5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Knopf (201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2017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已有译制类社科正版实体书 (埃隆坦格利安)
- 大英帝國的興與衰 (鎮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cancel 2020-04-23 09:13:10
翻译很差。美国独立中出现格鲁吉亚是个什么鬼。1/2放弃,不值得认真看
1 有用 五花王 2019-07-18 00:03:11
译名硬凑,实际上应该译成“三年:帝国罪人诺斯勋爵和他的同僚们”之类的,总之翻译的让人磕磕巴巴,读起来每个历史人物都面目模糊,新英格兰也不知所云,伦敦亦不知所谓也。
1 有用 hellohaoyu 2022-02-15 12:07:47
据说翻译很是有问题,强忍着读完第一章,毫不吸引人,不知道在说什么。 据说是翻译问题。大英帝国在18世纪末崩溃了么?当然没有!大英帝国的盛期正是维多利亚时期。1776年,日不落帝国正是上升期,没落都谈不上,何至于崩溃。 为什么美国会独立,作者在序言絮絮叨叨说了一堆。没进行提炼与概括。读者只知道英帝国对北美殖民地并不重视:一年内的英国议会对殖民地并没有一条法案。陈旧的观点与事实又说了一遍:英国人把北美... 据说翻译很是有问题,强忍着读完第一章,毫不吸引人,不知道在说什么。 据说是翻译问题。大英帝国在18世纪末崩溃了么?当然没有!大英帝国的盛期正是维多利亚时期。1776年,日不落帝国正是上升期,没落都谈不上,何至于崩溃。 为什么美国会独立,作者在序言絮絮叨叨说了一堆。没进行提炼与概括。读者只知道英帝国对北美殖民地并不重视:一年内的英国议会对殖民地并没有一条法案。陈旧的观点与事实又说了一遍:英国人把北美当作原料加工地和商品倾销地。北美移民者自然要反抗。 那请问,美国革命成功了,而印度在18世纪末未能脱离大英帝国?为什么美国人独立了,加拿大一个世纪之后才建立自治领。为什么美国最终成为了英国人“了不起的大表哥”,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同体量国家更加依附于英帝国经济,更加亲近殖民地祖国,甚至于布尔战争、一战 (展开)
6 有用 秋笋 2018-05-13 17:13:02
2018-98 前面部分节奏清晰明快,但是后面第二部分开始感觉水就注的有点儿多了,拖沓的一如大英帝国的决策。。。
1 有用 团子大仙 2020-11-03 10:06:14
我们所知道的英国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政治上的英国,建立在君主立宪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一个是经济上的,建立在地产、大宗贸易和投机基础上的商业帝国。 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棉花、羊毛等大宗贸易开始走向衰落。其中十七世纪末以来一直处于非理性快速增长的茶叶贸易泡沫,被东印度公司的投机客、英国议会里那些贪婪的政客合力吹爆。当经济危机到来之际,英国人选择将危机转嫁给北美殖民地。从那一刻起,后面的独立... 我们所知道的英国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政治上的英国,建立在君主立宪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一个是经济上的,建立在地产、大宗贸易和投机基础上的商业帝国。 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棉花、羊毛等大宗贸易开始走向衰落。其中十七世纪末以来一直处于非理性快速增长的茶叶贸易泡沫,被东印度公司的投机客、英国议会里那些贪婪的政客合力吹爆。当经济危机到来之际,英国人选择将危机转嫁给北美殖民地。从那一刻起,后面的独立战争已经注定无法避免。 这本书的作者无意中揭露了一个道理——缺乏监管和制约的资本家,会把整个国家绑在自己的商业战船上,而作为舵手的资本家被投机和逐利的天性驱使,注定走上暴利、融资、泡沫破裂、国家破产的悲惨轮回。 2008年的次贷危机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两百五十年前大不列颠之困也揭示了同样的道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