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讲稿》的原文摘录

  • 在一百年前,一个充满热情的批评家,名叫圣伯夫①,把这部小说称为“人性的《圣经》”。我们切不可上这些妖言惑众的魔法的当。 ①法国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写的诗和小说都未引起重视。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1回复 3赞 2019-04-04 16:11:25
    —— 引自第12页
  • 堂吉诃德把人生比作一场喜剧,到了这次喜剧的终结,皇帝也好,商人也好,骑士也好,蠢人也好,脱下将他们加以区分的衣衫,进坟墓的时候他们都是平等的。桑丘•潘沙把人生比作一盘棋,到了棋局的终了,王也好,卒也好,就都装回袋子里去。 (查看原文)
    闲倚一枝藤 2赞 2013-11-06 20:57:13
    —— 引自第190页
  • 我们的面前摆着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文学作品人物渐与产生这个人物的书脱离了关系;离开了他的祖国,离开了他的制作者的书案,在游历西班牙之后又来游历世界。因此,堂吉词德比塞万提斯构思的时候要伟大得多。三百五十年以来,他穿越了人类思想的丛林与冻原一一他的活力更充沛,他的形象更高大了。我们已经不再嘲笑他了。他的纹章是怜悯,他的口号是美。他代表了切的温和、可怜、纯洁、无私以及豪侠。这诙谐的模仿已经变成杰出的典范 (查看原文)
    三月雪 1赞 2019-12-31 11:42:04
    —— 引自章节:胜利与失败 121
  • 这是一部论述着魔的书,论述在这个不再着魔的世界里着魔的不合时宜的书,论述泛泛而论的着魔之愚蠢的书。尽管如此,它令人着魔。由于许多的误解,又由于我们的参与配合,它成了它所嘲弄之物。 (查看原文)
    闲倚一枝藤 2013-11-06 20:49:12
    —— 引自第4页
  • 俄底修斯从根本上说是安全的;他就像一个健康的梦里的健康的人,不管他遇到什么险恶,他总是要醒过来的。希腊的命运之星,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都会放射出稳定不动摇的光芒。但是在我们这部书里,忧郁的堂是独立的。对于他的磨难,非常奇怪,基督教徒的神是漠不关心的。 (查看原文)
    闲倚一枝藤 2013-11-06 20:52:20
    —— 引自第23页
  •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的个性特点确实塞万提斯的天才之一举,因为这个人物,一匹瘦马的背上骑着一个瘦削的巨人,如此奇妙地隐约间矗立在文学的地平线之上,于是这部书存活下来了,并且将继续存活下去。 (查看原文)
    闲倚一枝藤 2013-11-06 20:52:58
    —— 引自第34页
  • 人们曾经把西班牙骑士书籍的盛行看作是一种必须与之斗争的社会瘟疫,而且人们还指出,塞万提斯确实与之斗争了——并且永久地将它消灭了。然而我得到的印象却是这一切都被极其过度地夸大了。《堂吉诃德》出版的那一年,其实豪侠传奇故事热差不多已经消退了;这一类书籍的衰落在最后的二三十年里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在塞万提斯脑海中出现的是他年轻的时候读的而后来再也没有去翻过的书(他在小说中提到这些书的时候常常错误连篇)。 (查看原文)
    闲倚一枝藤 2013-11-06 20:53:45
    —— 引自第47页
  • 作为一个思想家,塞万提斯漫不经心地沾染了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的错误与偏见,但是他具有一个艺术家的眼力和韧性,于是,他在创作他的令人哀怜的主人公的时候,他的艺术超越了他的偏见。 (查看原文)
    闲倚一枝藤 2013-11-06 20:56:22
    —— 引自第128页
  • 塞万提斯“以似乎无法解释的粗心大意写下了他的寓言:他的写作毫无计划,他的思想、他的丰富与有力的想象,教他写什么他就写什么。而且他对于写完之后的修改还有无法克服的厌恶——于是书中就出现了多得惊人的错误,情节的遗忘或者张冠李戴,不相一致的情节譬如名字与发生的事情在回顾与重复时发生种种令人讨厌的变动,以及遍布全书的其他瑕疵”。除了堂吉诃德与桑丘的生动活泼的对话以及构成堂吉诃德的主要历险的精彩幻觉之外,整部小说就是预先编排的事件、已经使用过的情节、平庸的诗行、陈腐的评语、不真实的伪装,以及难以置信的巧合等等混合而成的大杂烩;但是,不管怎么说,塞万提斯的天赋才能,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直觉,成功地将这些不连贯的组成部分组合在一起,并且用来给他这部关于一个高尚的疯人与他的粗俗的扈从的书提供了动力与统一性。 (查看原文)
    橘川 2015-02-09 18:54:18
    —— 引自第127页
  • 他的纹章是怜悯,他的口号是美。他代表了一切的温和、可怜、纯洁、无私,以及豪侠。这诙谐的模仿已经变成杰出的典范。 (查看原文)
    橘川 2015-02-09 19:16:59
    —— 引自第130页
  • 部虚构的作品的细节越是生动,越是新鲜,它离所谓的“现实生活”就越远,因为“现实生活”说的是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是平平常常的感情,是众所周知的芸芸众生,是普普通通的人间世事。 (查看原文)
    RIC 2015-05-08 18:08:05
    —— 引自第3页
  • 直觉拯救了塞万提斯。正如戈鲁萨克所说,塞万提斯从来没有把眼前的他的作品看作是完美的作品,傲然独立,完全脱离了它赖以成长起来的混乱的内容。不仅如此,他不仅从来没有表现出对事物的预见性,而且,他从来不曾回顾总结。 (查看原文)
    RIC 2015-05-08 18:09:43
    —— 引自第35页
  • 塞万提斯对于自然的热爱具有所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的典型特点:落入俗套的小溪流、永远不变的葱绿的草地,以及令人心旷神怡的树林构成了一个毫无生气的世界,所有这一切都是按照人的要求来创作的,又是按照人的要求来改变的。 (查看原文)
    RIC 2015-05-08 18:13:10
    —— 引自第40页
  • 于是,这最终的比分是20-20,或者按照网球赛的记分法来说是6-3,3-6,6-4,5-7。但是第五盘永远不会进行,死神把比赛取消了。根据冲突的次数来记分,结果也是平局,那就是二十胜对二十负。而且,小说第一部与第二部都是平局,分别是十三比十三和七比七。在似乎是一本如此不连贯、如此杂乱的书中,这种胜利与失败的绝对均衡,是让人感到非常惊讶的。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那是因为作者有人们难以理解的写作能力,即艺术家的取得和谐效果的直觉。 (查看原文)
    RIC 2015-05-08 18:16:06
    —— 引自第127页
  • 一个文学作品人物渐渐地与产生这个人物的书脱离了关系,离开了他的祖国,离开了他的创作者的书案,在游历西班牙之后又来游历世界。因此,堂吉诃德比塞万提斯构思的时候要伟大得多。三百五十年来,他穿越了人类思想的丛林与本原,而他的活力更充沛,他的形象更高大。他代表了一切的温和、可怜、纯洁、无私,以及豪侠。这诙谐的模仿已经变成杰出的典范。 (查看原文)
    RIC 2015-05-08 18:20:48
    —— 引自第130页
  • 作者似乎是这样构思的:随我来吧,没有教养的读者,因为你爱看一只充了气的活狗像足球一样被人踢过来又踢过去;随我来吧,没有教养的读者,因为你在礼拜天的上午,在去教堂的路上或者做完礼拜之后回家的路上,喜欢用手杖去捅戴上枷锁的无赖,或者朝他吐唾沫;随我来吧,没有教养的读者,想一想我会把滑稽可笑、脆弱易受伤害的主人公,交到多么聪敏又残忍的人的手中。 按照我们一些思想成熟老练的批评家——比如说,奥伯雷·贝尔——的观点来看,从这部书的民族背景产生的总体特点是敏感、精明干练的人所具有的特点,即幽默、仁慈,这个话纯然是说不通的。竟然会说仁慈,真难以相信!要是可以这样说,又如何解释骇人听闻的残忍——也许作者也有这样的意图,也许没有,也许作者准许这样做,也许并不准许——充斥全书,从而使得幽默变味的残忍?我们还是别把民族性牵扯进来。堂吉诃德时代的西班牙人对疯子、对动物、对虾仁、对不遵守规范的人,所表现的行为态度,在那个残暴又辉煌的的年代和其他国家一样残忍。或者说,和之后更残暴但却不那么辉煌的年代相比也毫不逊色。在那些年代,所谓残酷性已经是张牙舞爪了。堂吉诃德在冒险途中遇见的一批用铁链串在一起的囚犯中,有一个偷牛贼,他已经被套上了枷锁,但书中提到这个细节的时候,似乎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因为在古时候的西班牙或者古时候的意大利,就像在我们当代的极权国家里一样,用刑是很随便的——尽管在古代西班牙或古代意大利,酷刑更加公开地采用。在堂吉诃德的时代,西班牙人把精神失常看作是有趣的事,后来的英国人也是这样,因为他们常常到伦敦疯人院观光旅游。 …… 然而,听我说了这么多话之后千万不要认为,《堂吉诃德》上演的融合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的交响乐,是一部只能在遥远的古代的乐器上才能演奏的音乐作品。也不要认为,如今,这些痛苦之琴弦只能弹拨出遥远的铁幕后的暴虐。痛苦仍然伴随着我们,仍然在我们周围,仍然... (查看原文)
    脑震荡妞 2018-05-31 16:36:15
    —— 引自章节:残酷性与蒙骗
  • 倘若我们遵循文学形式和手法的演变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至我们的时代,我们注意到对话艺术的发展与渐臻完善,比描写自然,说得更恰当一些是表现自然,要早很多很多。到了一六○○年,所有国家的伟大作家写的对话都已很精彩—自然,流畅,生动,活泼。但是用文字形式来描述风景还需要再等待时日,大致说起来,还要等到十九世纪的初叶,才能达到两百年前对话所达到的同等水平;而只有到了十九世纪的下半叶的时候,涉及外部自然界的描述性文字,才与故事本身结合起来,与故事融为一体,不再成为独立的段落,与故事不相关联,从而成了整个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在我们这部书中,对话是生动活泼的,而写景却是死气沉沉的,这情形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尤其要你们注意小说第二部第五章桑丘和他的妻子之间非常动人的自然流畅的谈话。 “‘你带什么东西回家了,桑丘我的好老公,’她问道,‘叫你这么高兴?’ “‘老婆,’他回答道,‘假如这是上帝的旨意,那我就乐得不会像现在这么高兴呢。’ “‘我弄不明白,老公,’她说道。‘我不明白你是什么意思,祝愿自己不要像现在这么高兴。可能我是个傻瓜,可是我就不明白你怎么会乐得不高兴呢。’ “‘你听我说,特莱莎,’桑丘说道,‘我这么高兴是因为我已经决定再回去服侍我的主人堂吉诃德,他想第三次到外面去寻找冒险,……虽然,这也是人之常情,把你还有我们的孩子丢在家里我心里很难过。假如上帝只允许我待在家里吃我的面包,弄得干干净净的,不想把我拖出门去大路不走走小路,小路不走走岔路—上帝不必花什么代价,他只要表示一下他的旨意就行了—那样的话,不说也明白,我的高兴劲儿比我现在这样子还要实实在在,还要高兴得长久,可是我现在虽说也高兴,这高兴还夹着伤心,因为要把你们丢下不管了。我说假如上帝要下达旨意我乐得心里不高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明白吗。’ “‘你听我说,桑丘,’他的妻子回答道。‘自从你跟一个游侠骑士结伙以来,你说起话来老是拐... (查看原文)
    脑震荡妞 2018-05-31 16:48:00
    —— 引自章节:结构问题
  • 可以告诉你一个道理:这世界上并没有运气这个东西,”他对桑丘说,“而且,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事情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上帝的特别安排,于是就有这样的说法,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查看原文)
    三月雪 2019-12-31 07:05:25
    —— 引自章节:历史编写者主线,杜尔西内娅,以及死亡 104
  • 我一直都认为,不管是朗斯洛特骑士,还是特里斯丹骑士,或者任何别的骑士,他们与堂吉诃德之间的不同,是在于堂吉诃德在火药已经取代了魔药的时代,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打斗的真正的骑士了。 (查看原文)
    X 2021-05-16 22:57:31
    —— 引自章节:结构问题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