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叶维丽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
译者: 周子平
出版年: 2017-6
页数: 293
定价: 49
装帧: 平装
丛书: 博雅史学论丛·海外中国史研究
ISBN: 9787301280515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
译者: 周子平
出版年: 2017-6
页数: 293
定价: 49
装帧: 平装
丛书: 博雅史学论丛·海外中国史研究
ISBN: 978730128051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或买,或不买 (疯行)
-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原典&义疏 (Angry Mob)
- 中国人留学史研究 (裏横浜三土君)
- 待购书目 (得似浮云)
- 书单|GHF (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1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第二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大甜甜~~ 2018-07-12 11:06:39
以前我一直觉得胡适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的观念和他的老师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有比较深的联系,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可能这属于整个美国留学生群体的政治态度吧。走专业化道路,却没能走得通,不得不说这是上个世纪一个巨大的遗憾。作者是叶家后代,很多线索比较好梳理。
0 有用 聚洲 2018-07-10 12:17:52
85。从政治活动、专业形塑、种族与民族、女性身份与自我定位、恋爱与道德、“现代性”的日常活动六个不同的纬度讲述20世纪初的一代留美学生的故事。其背后虽然有不同角度去探索中国的“现代性”这一主题,但深度还是有所不够。 在叙事上还是明显受到了史景迁的影响,语言非常平实流畅,不过有些该深化的点没有深挖,比如现代性,集中多个留学生在美国活动的叙述使得对于中国“现代性”探索的叙述显得过于分散和零碎,并... 85。从政治活动、专业形塑、种族与民族、女性身份与自我定位、恋爱与道德、“现代性”的日常活动六个不同的纬度讲述20世纪初的一代留美学生的故事。其背后虽然有不同角度去探索中国的“现代性”这一主题,但深度还是有所不够。 在叙事上还是明显受到了史景迁的影响,语言非常平实流畅,不过有些该深化的点没有深挖,比如现代性,集中多个留学生在美国活动的叙述使得对于中国“现代性”探索的叙述显得过于分散和零碎,并且很大程度的剥离中国和世界同时期的语境也会使得研究性下降。 但是很喜欢作者文字中的温情,加一星。 (展开)
1 有用 维舟 2018-02-08 10:40:14
系统分析了赴美留学生影响现代中国的几个维度,其中现代中国三种不同政府与留学生之间的互动(“驯服”与“认同”)似可单独再加论述,此外,留美学生身上的精英气质也是其命运:既成为中国第一代专业人才,但又难以参与组织、发动民众,最终被政治运动所吞噬。由他们身上也可间接看到美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重版仍有不少小疵,减一星。
0 有用 南池子 2018-06-16 22:14:45
个案研究:社会学家
0 有用 今天叫呱呱 2017-12-25 22:19:26
从政治实践、专业身份认同、民族主义、女性、婚姻恋爱、课外生活几个方面研究留美学生对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很有故事性,语句平实流畅,一天就读完也是出乎意料。第二版附录写得很动情,读着就想起十年风雨录里的那句“二十年前,北平春雨,他友人同学皆殁。”
0 有用 菲利普 2024-07-17 00:29:54 陕西
全书以《留美学生月报》为主要资料,写了1900年到1927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组织社团、专业选择、遭受种族歧视、爱情和生活等经历,作者的问题意识是西方现代的生活方式对留学生的冲击。全书叙述了很多人的经历,因此显得有点浅、不那么学术性,但是恰恰如此可读性比较强。
0 有用 蓝欣勇 2024-05-02 08:22:58 北京
切入点很好,通过最初的几代留美学生(但不包括“幼童”)通过习得西方“生活方式”(操演民主、结社与专业化、民族主义的洗礼、应对传统婚姻与性别枷锁、体育与戏剧)推动近代中国的技术与观念变革,其中民族主义又是主线,但其实每个点又特别细碎,讨论没有展开,只是讲了很多跨越身份时拧巴的心态和八卦小故事,反而看不到中国的现代化如何被几代留美学生推动。不过有的八卦还是很有趣的,比如顾维钧参加划艇训练所以英语骂人一... 切入点很好,通过最初的几代留美学生(但不包括“幼童”)通过习得西方“生活方式”(操演民主、结社与专业化、民族主义的洗礼、应对传统婚姻与性别枷锁、体育与戏剧)推动近代中国的技术与观念变革,其中民族主义又是主线,但其实每个点又特别细碎,讨论没有展开,只是讲了很多跨越身份时拧巴的心态和八卦小故事,反而看不到中国的现代化如何被几代留美学生推动。不过有的八卦还是很有趣的,比如顾维钧参加划艇训练所以英语骂人一级棒、大多数留学生和唐人街广东人“语言不通”只能像明朝时偶遇的中国人与日本人一样笔谈、胡适自己深陷包办婚姻但还为下一代疾呼婚姻自由、1920s西方戏剧观念在中国普及前即使新戏剧中女角也要男性扮演(比如当时在南开中学求学的一位伟人)、第一代女留学生(受教会教育的女医生)也可能包含着第一代跨国姬姥…… (展开)
0 有用 冰的抹茶拿铁 2024-01-10 21:59:08 北京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第一节课,老师以竺可桢最后一篇日记为楔子,为我们开启历史研究之路。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提到竺可桢日记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所以我也开始看竺可桢日记,“哭希文”或许是竺可桢日记中少有的情感宣泄,再后来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
0 有用 虚构原子魔法 2023-08-29 01:24:26 北京
确实很博士论文,有亮点,单值得吐槽的地方也挺多
0 有用 小比 2022-12-19 00:24:31 重庆
2246。3.5。其实很多问题可以更深入一点,大致来看,只是对留学生的历史进行了一个梳理,更重要的应该是探讨西方思想是如何影响留学生,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冲突才对,以及在这种矛盾下,留学生又是如何做出选择的,所以如果仅仅考察留学生的足迹,个人觉得有点流于表面了。种族问题和女留学生的问题完全可以更进一步,不过,书的目的本就是一个简单的梳理,也无可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