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借用生动真实的日常情境,援引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史蒂茨引人入胜地论述了:平等自由的价值只能通过合法的国家权威来实现,公民对正义的国家有政治义务,且应将普遍的正义原则,而非民族文化,视作效忠国家、团结同国同胞的理由。本书充满原创性地构想了一种开放的公民身份,主张将正义的国家看作以实现普遍价值为目标、如交响乐团般的日常团体,而民主政治应是实践普遍价值的集体行动。
《自由的忠诚》这部前沿著作为当下每个人所面临的关于正义与忠诚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
◆我们应该对怎样的国家保持忠诚?作为公民,我们对国家有何种义务?我们应以怎样的方式参与政治?
◆我们可能跳脱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局限,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自由主义国家观念吗?
◆为每个怀抱理性的公民而写,为每个在正义与忠诚之间抉择的独立个体而作
···
【学者及媒体推荐】
存在有力的自由主义立场来重视国家权威吗?单是公民权的政治事实能够作为民主国家中团结的基础吗?史蒂茨极好地表明了,这两个问题应该一起问,而她的回答独特、极具想象力且论述有力。
——帕琴·马克尔,芝加哥大学
·
这是一部行文清晰、论证严密和异常理智的著作。史蒂茨将诸如忠诚和义务的概念从学术界民族主义者的手中拯救了出来,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为世界主义者和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者所用。就此,她已经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的著作为民主理论、全球正义和自由事业本身的道德基础都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迈克尔·布莱克,华盛顿大学
·
史蒂茨的杰出之处在于为团结这一在大多数自由主义构想中缺席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并且这种团结是建基于一种具有集体意愿的个人主义理论上。
——约翰·费雷约翰,斯坦福大学
·
史蒂茨为一个当代政治思想中的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新鲜的解决方法。她充满原创性地捍卫了宪政爱国主义的理念,强烈地批判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
——扬-维尔纳·米勒,普林斯顿大学
·
自由主义是否只剩下一种令人厌恶的文化民族主义,或者一种浮动的世界主义?自由主义者能否基于公民对特定国家保持忠诚做出自洽的自由主义论述?史蒂茨有力地证明了他们可以。史蒂茨巧妙地揭露了世界主义者和民族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地驳斥了有自由倾向的无政府主义者,她从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处寻取灵感,提出,自由主义者应将忠诚设想为一种政治责任,支持促进自由主义自由的制度。
——《选择》
·
史蒂茨非常清晰、逻辑自洽地提出了一个用以替代政治义务和民族主义的同意理论。这个替代理论将获得许多的支持者,并值得我们甚至它的批评者的严肃对待。
——蕾雅·衣匹,《圣母哲学评论》
···
【编辑推荐】
1、作为当今政治哲学界的前沿著作,本书为一些古老的、关于政治义务的问题提供了颇具启发且新颖的回答,作者主张把国家看作拥有共同目标的日常团体,呼吁让国家更接近“俱乐部”的功能,使读者思考现存国家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作者援引康德、卢梭和哈贝马斯,论及国家道德重要性、公民认同、宪政爱国主义等,并以交响乐团、棒球队等情境类比,论述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3、本书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次重新认识自由主义的机会。在作者笔下,自由主义并不一定刻意避讳国家问题,或只关注对国家权力的限制。自由主义不仅可以对国家问题做出一个明确回答,而且能够去肯定正义国家的积极职能。
1 有用 优雅流放 2024-08-23 14:17:38 浙江
同样是关于自由的辩论,读伯林的是爽文,读这本就是绕口令。公民有义务对自己所处的正义民主国家践行自由的忠诚,但是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不断的诉诸自己的民族身份、情绪情感或者文化。对这一主旨还是认同的。
7 有用 Blade King 2017-11-26 16:18:13
简洁清晰,译得也不错。适合做批判的靶子:1.康德式的论证只能得出公共权威,而不是国家,后者是前者的特殊形式;2.康德式卢梭完全破坏了卢梭的小国模式的解释,边界和领土不具有道德意义,可能只会是管理的权宜之策,这使得无论是世界国家还是世界邦联都不具有地理上的道德变量;3.忠诚是一种情感,理性反思只能获得对公共权威与公民身份的工具性服从,而非忠诚这样的情感认同,卢梭的道德情感不附加文化解释是不会成功的;... 简洁清晰,译得也不错。适合做批判的靶子:1.康德式的论证只能得出公共权威,而不是国家,后者是前者的特殊形式;2.康德式卢梭完全破坏了卢梭的小国模式的解释,边界和领土不具有道德意义,可能只会是管理的权宜之策,这使得无论是世界国家还是世界邦联都不具有地理上的道德变量;3.忠诚是一种情感,理性反思只能获得对公共权威与公民身份的工具性服从,而非忠诚这样的情感认同,卢梭的道德情感不附加文化解释是不会成功的;4.布拉特曼自己也说其共享意图不能成为一种完整的规范性理论。 (展开)
2 有用 timeregister 2018-01-25 22:03:32
作者为普林斯顿政治学教授,三辉似乎出了不少普林斯顿的作品?本书的主旨,是要论证自由主义不需要凭借其他道德价值,而是仅仅在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基础上,就可以形成一套道德义务,从而让成员可以凝聚在一起,去构建和维护一个正义的国家。一言以蔽之,即为纯粹的公民身份提供道德证成。或者说,为哈贝马斯的宪政爱国主义/叶礼庭的公民民族主义提供证成(难怪王前说叶礼庭的公民民族主义类似宪政爱国主义)。这个证成的路径,是诉... 作者为普林斯顿政治学教授,三辉似乎出了不少普林斯顿的作品?本书的主旨,是要论证自由主义不需要凭借其他道德价值,而是仅仅在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基础上,就可以形成一套道德义务,从而让成员可以凝聚在一起,去构建和维护一个正义的国家。一言以蔽之,即为纯粹的公民身份提供道德证成。或者说,为哈贝马斯的宪政爱国主义/叶礼庭的公民民族主义提供证成(难怪王前说叶礼庭的公民民族主义类似宪政爱国主义)。这个证成的路径,是诉诸于康德认为维护自由平等必须有国家提供保障的观点,以及卢梭所强调的公民积极追求共同的善的义务。自由主义经常被攻击是价值虚无或者过于强调中立而放弃自身价值追求,作者的努力不失为一个有力的反击,在公民义务的分析中引入行为学的成果,也颇有些新意。不过论证中仍有不少可疑之处,如正义必须通过建立公共机构才能 (展开)
0 有用 是隅隅呀 2021-10-27 00:05:27
自由主义者,尤其是对于民族主义持有反对态度的人对于国家话题确实往往处于一个备受争议的尴尬局面。作者论证的关键之处是两步式的:从自然自由转向康德式的政治权威,进而上升为卢梭的公共意志。沿袭这一论证路径,可以很好地梳理哈贝马斯的宪政爱国主义,将其区别于民族主义以及泛世界主义。 但是作者在对卢梭思想的分析中忽略了卢梭对于理性话语下公民积极自由的强调,这一偏向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巨大威胁:公共意志很容易被意... 自由主义者,尤其是对于民族主义持有反对态度的人对于国家话题确实往往处于一个备受争议的尴尬局面。作者论证的关键之处是两步式的:从自然自由转向康德式的政治权威,进而上升为卢梭的公共意志。沿袭这一论证路径,可以很好地梳理哈贝马斯的宪政爱国主义,将其区别于民族主义以及泛世界主义。 但是作者在对卢梭思想的分析中忽略了卢梭对于理性话语下公民积极自由的强调,这一偏向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巨大威胁:公共意志很容易被意识形态所裹挟,以一种强制性的自由要求每一位公民遵守其所制定的规则。 宪政爱国主义是一种范式理想,而非对现实的描述。爱国主义要求的参与和平等,与民族主义中蕴藏的反智排外既有相通之处,但爱国主义话语也容易被后者所吞噬。爱国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话语,因此必须警惕在国家语境下民族主义乃至民粹主义的泛滥。 (展开)
0 有用 QUN 2023-12-21 08:28:54 广东
借用康德说明国家是实现自由平等的构成性手段;借用卢梭说明只有公共意志主导的民主国家才能宣称自己具有合法权威;借用哈贝马斯说明对特定国家的义务不必诉诸民族文化认同,而是可以诉诸以利益为中心的公民身份。作者自己的理论贡献是沿着康德—卢梭式的国家理论推进了哈贝马斯的论证,方法是借助二级义务理由论:1)第一级正义的自然义务—我们有脱离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的义务,原因是为了协调易受我们行为影响的人与我们自身... 借用康德说明国家是实现自由平等的构成性手段;借用卢梭说明只有公共意志主导的民主国家才能宣称自己具有合法权威;借用哈贝马斯说明对特定国家的义务不必诉诸民族文化认同,而是可以诉诸以利益为中心的公民身份。作者自己的理论贡献是沿着康德—卢梭式的国家理论推进了哈贝马斯的论证,方法是借助二级义务理由论:1)第一级正义的自然义务—我们有脱离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的义务,原因是为了协调易受我们行为影响的人与我们自身之间的利益冲突。易受我们行为影响的人,主要是与我们共居一片领土的人;2)第二级公民身份理由—进入政治社会后,为了令抽象的正义义务具体化,我们需要以非支配性的方式去定义和执行符合正义的实证法,这一方面要求我们积极维护现存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求我们积极参与政治议程,确保公共意志的存续。只是,忠诚是可携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