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海权论》是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关于海战史及海权理论的名著,马汉在本书中划时代地提出了“海权”的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高战略层面。他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同时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发展商船队、发展海洋贸易、建设海军基地和商港。
本书从地理位置、自然结构、国家疆域、人口数量、民族特性、政府性质等六大视角解读了“海权至上”的观点。
作为一部海权著作的同时,本书也不乏文学性,客观而生动地再现了历次海战的过程,不露声色地表达了对那些卓越海军将领的赞美,详细阐述了海权在历史,尤其是1660年地理大发现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历史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同时论述了制海权的一些必要因素。
该书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自马汉去世以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
《海权论》是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关于海战史及海权理论的名著,马汉在本书中划时代地提出了“海权”的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高战略层面。他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同时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发展商船队、发展海洋贸易、建设海军基地和商港。
本书从地理位置、自然结构、国家疆域、人口数量、民族特性、政府性质等六大视角解读了“海权至上”的观点。
作为一部海权著作的同时,本书也不乏文学性,客观而生动地再现了历次海战的过程,不露声色地表达了对那些卓越海军将领的赞美,详细阐述了海权在历史,尤其是1660年地理大发现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历史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同时论述了制海权的一些必要因素。
该书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自马汉去世以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已充分验证了海权论的观点。
中国当前严峻的海权形势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广阔世界。制海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希望我们精心编译的这本书,能够让每位读者认清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所面临的重重压力,让你对中国的未来不再迷茫。
海权论的创作者
· · · · · ·
-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海权论的创立者,毕业于西点军校,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1898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1902年至1903年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
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和著述,致力于美国海权的建立。他主张以强大的海军掌握制海权,进而保护本国的贸易和经济,使本国立于不败之地。
共留下专著20多部及论文130多篇,明确提出“海权”的概念,并成功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海权理论。海权理论对美国及人类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海权诸要素之探计
第二章 1660之欧洲形势
第三章 英国革命
第四章 1702—1713年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第五章 法国摄政时期
第六章 1739年的英西战争
第七章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 独立战争引起的海战 阿申特岛海战
第八章 自《巴黎合约》到1778年间形势的发展
第九章 1778—1781年间北美和西印度群岛区域的海上战争
第十章 1779至1782年间的欧洲海战
第十一章 批判性地讨论1778年海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尽管法国妒忌,埃及还是交由英国控制,因为拿破仑和纳尔逊都知道这个位置对印度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纳尔逊在尼罗河之战刚刚结束,就即刻派一名军官把英军取得胜利和波拿巴·拿破仑希望破灭的消息经陆路送至孟买。甚至在今天,英国所以以妒忌的眼光看待俄国在中亚的发展,也正是由于那个时代它的海上力量和资源战胜了德·阿赫的软弱和絮弗昂的精明,并从法国的伟大抱负中抢走了印度半岛。 英国政府的优势在于能利用它的威力巨大的海上力量这个武器。海上力量使它富有,并反过来保护了使它致富的贸易。利用它的钱,支持和鼓励了它为数不多的援助者,主要是普鲁士和汉诺威进行拼死的斗争。它的舰船能够抵达的地方,都有它的势力,并且没人对海洋归于它提出质疑。只要它愿意,它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并且随它一起去的是它的大炮和部队。通过这种机动,它的部队能成倍地增加,而使其敌人部队被分散了。作为海洋上的统治者,它堵住了海洋上的所有交通干线。敌人的舰队不能会合,较大的舰队不能出海,或者如果它出海了,也只能用没经过锻炼的军官和舰员,去对付那些身经风暴和战争洗礼的老战士。战争中,除了梅诺卡岛被法军攻占外,英国不仅认真地防守自己的海上基地,并且急切地去占领敌人的基地。直布罗陀好似法国土伦分舰队和布雷斯特分舰队的一只凶猛的拦路虎。当英国舰队已将路易斯堡置于它的控制之下时,法国至加拿大的救援者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呢? 英国一国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胜利,是由于在和平时期利用海洋获得财富,战争期间利用它的规模巨大的海军、依靠它的大批的生活在海上或靠海洋生活的臣民,并利用它的众多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作战基地来控制海洋。然而必须注意,这些作战基地如果其本身的交通线不畅通,那么他们就失去了他们自身的价值。由于这个原因,法国失去了路易斯堡、马提尼克、本地治里,同样英国自己也失去了梅诺卡岛。基地和机动部队之间的作用,港口和舰队之间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在这方面,海军实际上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 -
倘若西班牙没有失掉直布罗陀,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类似于英国的位置。从前西班牙对大西洋和地中海实施监视很方便,因为其一边有加的斯,另一边有卡塔赫纳,至黎凡特地区进行贸易必须经过西班牙控制的海区,就是绕好望角进行贸易,离它的门户也不远。但是,由于西班牙失去了直布罗陀,它不仅丧失了对海峡的控制权,而且也为它的两个分舰队的顺利会合设置了一道障碍。 如果意大利现在能保持住原本属于意大利的所有岛屿,情况将会更好。但是,由于马耳他被英国人占领,而科西嘉又归法国人所有,这样意大利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就大大地降低了。 法国人对待海洋没有象英国人和荷兰人那样热情,也没有象他们那样富有成效。其主要原因似乎是由自然条件造成的。自然条件使法国成为一块理想的陆地,其气候适宜,它自己生产的东西完全可以满足人民的需要。而英国与之相反,大自然赐给它的很少,在它的制造业得到发展之前,没有什么东西可供出口的。 如果说英国人是被吸引到海上去的,那么,荷兰人到海上去却是出于不得已;没有海洋英国会变得软弱无力,若离开海洋荷兰就会灭亡。 发展海权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民族特点是喜欢贸易,包括必须生产某些用来交换的产品。 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通过从地下挖掘黄金致富时,法国人的特点是通过节俭、节约和囤积致富。……爱节省储备,胆子不大只敢在小范围内去冒险,也许能在一个相应的小范围内扩张财富,虽然不会遇到各种风险,但是不会使对外贸易和海运事业得以发展。……当过分谨慎或在财政上缩手缩脚成为一个民族的特点时,必然会妨碍贸易和国家海运的发展。与生活有关的金钱方面的这种谨慎已经妨碍生育,因此法国人口几乎停止增长。 西班牙人的傲慢很容易迎合轻视贸易的态度,与造成惨重损失的不愿工作,坐等财富的习性结合起来,使他们厌恶经商。 从广义上讲,民族特点还会以另一种方式影响海权的发展。这是就一个民族是否有能力建立相当多的殖民地。开拓殖民地与发展其它事业一样,越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海权组成要素的探讨
> 全部原文摘录
海权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粉认真的简略版本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关于“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据说市场上有三部全译本,解放军出版社、海洋出版社还有时代文艺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的出版时间比较早,如果没有经过重新修订的话,可以肯定译本问题一定很多,但是没见原书不敢妄言。手头只有海洋出版社和时代文艺出版社的两个版本。简单对比了一下... (展开)
此版本并不是真正的海权论

>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0 )
-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4)9.3分 253人读过
-
同心出版社 (2012)8.1分 223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9分 211人读过
-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2006)9.2分 3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已买未读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海权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来自山川湖海 2018-03-17 22:44:48
太难读了,感觉还很啰嗦,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原本就这样……
0 有用 Zizon 2024-08-03 17:39:20 新加坡
想想,以前美国也是分裂势力,英国也是世界警察...
0 有用 DON’T PANIC 2023-12-21 05:10:33 北京
此版翻译很差!橘生欧美则为橘,生简中则为枳。是橘子不好吗?是土壤不好。 等待一个好翻译。
0 有用 🦔 2023-02-08 16:34:45 河南
书是好书,内容很丰富,但是读起来很困难
0 有用 了心 2024-10-08 16:27:20 陕西
制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繁荣的影响,作者并未从某一个单一的角度去叙述这一目标,读来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