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韦启昌
出版年: 2018-5-1
页数: 226
定价: 45
装帧: 平装
丛书: 叔本华系列
ISBN: 9787208148987
内容简介 · · · · · ·
《叔本华美学随笔》里的文章独立成篇,讨论各种不同的话题,阅读、思考、语言学习、文学、历史、艺术、学问、音乐、大自然的美,等等,压轴的就是最触动人心、最引起人们关注的死亡问题。叔本华所讨论的这些话题,其素材都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因此大众读者都可以与这位哲学家从所熟悉的事物一起出发,“尽力登上云外的高处”(叔本华语),领略从这位思想家的视角获得的视野。本书的文章并没有以生僻的题材让无缘涉足这些题材的读者难以分享和判断。正如叔本华在《论写作和文体》中说的:“如果(作者所处理的)题材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触得到甚至是相当熟悉,(……)那就只有具出色头脑的作者才可以写出值得人们一读的东西。”“作者越不需要借助其题材的帮助,(……)那这一作者所作出的成绩就越大。”叔本华的这些话至为恰当地适用于本书的文章。
叔本华美学随笔的创作者
· · · · · ·
-
阿图尔·叔本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目录 · · · · · ·
●论阅读和书籍
●论历史
●论文学
●论写作和文体
●论语言和语言学习
●论判断、批评和名声
●比喻和寓言
●论学者和博学
●论音乐
●论大自然的美
●论死亡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叔本华美学随笔"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9.3
-
- 叔本华哲言录 7.4
-
- 人生的智慧 9.2
-
-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 9.5
-
- 叔本华思想随笔 8.5
-
- 附录和补遗(第2卷) 9.5
-
- 哲学如何塑造了我 9.6
-
- 无根据颂 8.4
-
- 论生命之短暂 8.2
叔本华美学随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精神粮食之叔本华论死亡··

《叔本华美学随笔》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论思考》 1.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 2.阅读只是我们自己思考的代替品。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是被别人牵引着自己的思想。我们只能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枯的时候才去阅读——而思源干枯甚至对头脑思想优秀的人来说,也是常有... (展开)> 更多书评 47篇
论坛 · · · · · ·
”卡尔五世”,是谁? | 来自狮狮 | 2023-02-15 14:34:2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9.2分 1762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9.2分 1302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9.0分 71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买书如山倒 (燭照)
- 阿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作品集205年 (燭照)
- 书架中 (朝夕)
- 随笔 (一个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叔本华美学随笔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重惠 2019-04-20 17:24:18
意欲、理念,以及啰嗦……
1 有用 Metaphor 2022-03-16 21:44:09
单就《论音乐》一章,就能让一位在音乐殿堂门口逡巡不前的好奇者干脆地推门而入。叔本华给人的领悟和力量是极其直接而强势的。使我不得不原谅他偶尔的啰嗦和一再的补充。王菲的《清风徐来》里有句歌词“可能完美和完整,不是一回事情”。当我四处游猎之时,发现相同的法则在不同领域重复显现。像魔法般的,白纸上赫然显现出笃定如神谕的文字(那是怎样的一种质感呢?并非是印在灵魂上那般的深刻而软弱,而是无机质的,如“清晰”词... 单就《论音乐》一章,就能让一位在音乐殿堂门口逡巡不前的好奇者干脆地推门而入。叔本华给人的领悟和力量是极其直接而强势的。使我不得不原谅他偶尔的啰嗦和一再的补充。王菲的《清风徐来》里有句歌词“可能完美和完整,不是一回事情”。当我四处游猎之时,发现相同的法则在不同领域重复显现。像魔法般的,白纸上赫然显现出笃定如神谕的文字(那是怎样的一种质感呢?并非是印在灵魂上那般的深刻而软弱,而是无机质的,如“清晰”词义般的清晰)。而它一旦显现,那未显现的时日就似乎从未存在过一般。那些网状的枝杈从此消弭,变得光滑无比。就是这么一幅完整世界的图景。 (展开)
4 有用 今天叫呱呱 2021-06-08 11:04:04
叔本华的确做到了如他所说的,经头脑思考过后才能做到的言之有物,掷地有声。
1 有用 浩然之气 2022-06-27 10:49:17
六月读毕。了解叔本华的思想,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事物。
1 有用 Degen-angel 2022-06-23 21:58:43
1、貌似和美学关系不大;2、最后关于死亡的论述震撼人心,我们停止存在的原因就是我们本就不应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