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六朝詩歌常見的同題詩歌作為研究對象,包括與前人同題的擬作和與時人同題的共作。採用與他人相同的題目寫作詩歌,標誌著詩人在自我抒情之外,所呈現出的,與其他詩人的學習、創新與對話等關係樣態。六朝詩歌形成「同題群」的現象,從縱向觀之,可以反映文學傳統的形成與嬗變;橫向觀之,亦可表現文學集團成員隱含在同題共作中,指向在場他者的話語。
本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將「同題」視為一種文學史現象,從客觀環境與文學理論背景,探討六朝詩人與他人同題的原因與心理動機。二、從相同題目的歷時性流變,分析六朝詩歌從魏晉至梁陳,抒情傳統逐漸被取消、置換的過程。三、從文學集團共時性的同題共作,分析文人群體藉著詩歌所凝聚、共存的時空,以及共作中可能隱藏、蘊含的社交、遊戲話語。期能全面探討六朝同題詩歌及其意義。
1 有用 去年胜赏曾孤倚 2023-03-16 10:13:56 湖北
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诗题本身的不确定性,题目往往较正文承担了更多文本变异的风险,这对于一般性的研究不是大问题,但此著既以“同题诗歌”为题,则须详辨诗题,而不能止步于笼统的判断。六朝诗题未必都能还原,但对此置之不顾,势必会使得诗类、诗题、诗意的边界更为模糊。
1 有用 胡桑 2022-01-23 22:57:02
沈凡玉这本博士论文十分扎实。诗可以群,六朝同题诗呈现出跳脱政教功能、个人抒情的写作范式。无论是异代同题还是同题共作,六朝诗在群体中相互参与、面对、影响、回应,甚至批评,多出了游戏、娱乐属性,却势不可挡地携带了共同体的友谊。
1 有用 星河光碎 2021-09-05 16:03:03
旁徵博引,例證翔實,是一本非常扎實的博士學位論文。所謂“同題”一是與古人同題,二是與時人同題。前者即是詩歌史的演變,後者多是唱和詩的解讀。“雜詩”與“擬古”之異與代興之因,樂府詩歌的敘事、抒情、托喻傳統的成立與消解,歲候詩歌的開創定型等都可備一說,同題詩中社交話語、詠物詩中的君臣對話倒是提供了另一種解讀詩歌的角度。相關理論也較為貼切,如經典化、“第二種聲音”等,當然文中所論的之“同題”既有狹義的題... 旁徵博引,例證翔實,是一本非常扎實的博士學位論文。所謂“同題”一是與古人同題,二是與時人同題。前者即是詩歌史的演變,後者多是唱和詩的解讀。“雜詩”與“擬古”之異與代興之因,樂府詩歌的敘事、抒情、托喻傳統的成立與消解,歲候詩歌的開創定型等都可備一說,同題詩中社交話語、詠物詩中的君臣對話倒是提供了另一種解讀詩歌的角度。相關理論也較為貼切,如經典化、“第二種聲音”等,當然文中所論的之“同題”既有狹義的題目相同,如《白馬篇》《擬白馬篇》等,也有廣義的題材相同,如邊塞詩、歲時詩,所以也略有冗長之感。 (展开)